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手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HRV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HRV是近年比较关注的无创性心电检测指标之一,可用于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本实验研究力竭运动后女子手球运动员HRV时域和频域各参数的变化,探讨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OMEGA-WAVE仪测定19名女子手球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和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恢复到正常心率的5分钟心电图,得出其安静状态和运动后的SDNN(R-R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SDSD相邻间期差值的标准差、TP(总功率)、LF/HF、HFnorm(标化的HF功率)、LFnorm(标化的LF功率)。结果:力竭运动后SDNN、RMSSD、SDSD、TP、HFnorm都明显下降、LFnorm升高(P<0.01),LF/HF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9名队员的平均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分别是VO2max39.76±2.34(ml/kg.min),HRmax180±9(b/min)。  相似文献   

2.
优秀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特征,为HRV在运动员选材、机能评定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专业运动队优秀田径运动员和普通健康人各25名进行连续5min心电图时域和频域记录获得HRV指标,以普通健康人为对照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HRV特征。结果:(1)女运动员VLF低于男运动员(P<0.05),其余指标无性别差异。(2)优秀田径运动员SDNN、RMSSD、PNN50、TP、HF、VLF均高于普通健康人(P<0.05或P<0.01);LF、LF/HF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1)优秀田径运动员自主神经活性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没有性别差异,安静时男性运动员拥有较高的交感神经张力。(2)优秀田径运动员安静时比普通健康人拥有更强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更高的迷走神经紧张性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迷走和交感神经均衡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女子运动员力竭运动后脑电信号(EEG)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阐明其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9名女大学生运动员为实验对象,用布鲁斯(Bruce)运动方案进行力竭运动,检测其运动前后的EEG和HRV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运动前相比,疲劳后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LF和HF均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但LF/HF比值却出现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脑电信号方面,运动后疲劳状态下的α波和β波出现下降,δ波和θ波则出现上升趋势,且α波与运动前比在PZ区显著性下降(P<0.05),在FPZ区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θ波与运动前比在FZ、FPZ区显著性上升(P<0.05),δ波在运动后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力竭运动造成女子运动员心脏自主节律失衡,大脑皮层抑制,因此EEG与HRV变化可作为判别女子运动员力竭疲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运动强度游泳训练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运动强度游泳训练,探索不同强度运动刺激即刻对反映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HRV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同一强度刺激下,被试训练前后HRV指标LF呈显著性下降,而HF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改变;②在不同强度运动刺激之间,被试训练后即刻HRV指标HF呈显著性下降,而LF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提示,反映HRV变化的LF和HF能够较好地反映心脏功能的状态,从而对于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赛艇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将国家赛艇队的14名运动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动员每周用间歇负压干预5 d,持续4周,对照组无其他干预方式。试验期间均对2组运动员进行HRV相关指标和儿茶酚胺的测试。结果试验前2组运动员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开始干预后2组的变化如下:①在时域指标中,试验组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第3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频域指标中,试验组高频(HF)值在第2周和第3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高频与低频比(LF/HF)在第1、3和4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③2组儿茶酚胺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儿茶酚胺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结论4周的间歇负压干预对运动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儿茶酚胺的分泌也具有抑制趋势;这有利于降低运动员心脏负荷,促进运动后的生理恢复。  相似文献   

6.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与耐力运动员STI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我院跆拳道 12名女运动员、 16名运动系女长跑运动员在安静、递增负荷及恢复状态下的STI诸多指标进行了测试 ,研究其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 ,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索中老年女性在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及健身气功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为探索科学定量锻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356名健康中老年女性分为气功组和对照组,通过在体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的体育运动前、后检测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受试者在心脏定量负荷试验各个阶段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点。结果:对照组在规范负荷运动后HF先下降后上升(P>0.05);SD1、SD2值迅速升高(P<0.01);在规范负荷运动的前、中、后阶段LF和RMSSD值缓慢回落(P>0.05);气功组在规范负荷运动后LF值较快地回落(P<0.05);RMSSD在规范负荷运动后下降非常显著(P<0.01);HF值在运动后快速下降(P<0.05),但仍旧高于对照组,说明气功组受试者在规范负荷运动停止后的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均可能降低。结论:1)南昌市中老年女性心率变异性实验结果总体指标符合一般健康中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特点;2)健身气功组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在运动前与运动中调节功能水平比普通人群组高;3)气功组SD1、SD2、RMSSD值与先前的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在运动适应性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摔跤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大运动量训练对运动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在人体运动适应性评价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摔跤运动员15人,分为优秀组(10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连续三周进行心率变异性测试,获得其时域、频域各指标。结果:优秀组时域各指标参数中SDNN、RMSSD、SDSD在第三周出现增高,PNN50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持续增高(P<0.05);频域法各指标参数中TP、HF、HFnorm、LFnorm在第三周出现增高,LF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持续增高,LF/HF在第三周出现下降(P<0.05)。对照组时域各指标参数均无明显变化;在频域指标中HFnorm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降低,LFnorm、LF/HF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增高(P<0.05)。结论:伴随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以迷走神经功能加强为主导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是人体对运动负荷产生适应的表现。应用心率变异性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测定是理想的评定人体运动适应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MCA-3C心脏功能综合检测仪,观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各指标的变化,并与非运动员进行比较,从而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左心功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发现:安静及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中长跑运动员LVET和PEP相对较长;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中长跑运动员心脏功能表现出优于普通大学生的心脏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期从事冰壶训练的专业冰壶运动员,采用实验对比方法,探讨长期冰壶训练对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效果及机制,进而探讨冰壶运动员技术能力提高与心率变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完善冰壶训练提供实验依据。将10名普通青年与10名从事专业冰壶训练5年以上的运动员进行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观察运动员从事专业冰壶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其具体分析包括:高频(HF),代表迷走神经活性;低频(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低频/高频(LF/HF),代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结果显示在安静状态下,冰壶运动员高频(HF)即迷走神经活性明显高于普通人,而低频(LF)即交感神经活性明显低于普通人,低频/高频(LF/HF)明显低于普通人,其机制可能是长期冰壶训练改善了自主神经功能,提高了迷走神经活性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