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模拟高住组和间歇性低氧组经过四周低氧暴露后,人红细胞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2的变化。方法:男性大学生2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模拟高住组和间歇性低氧组,三组从事相同的身体活动、学习和生活作息,模拟高住组每天8hr低氧环境睡眠,间歇性低氧组每天安静状态吸低氧(浓度14%-10%)50-60min,连续4周。三组均在实验开始前、结束后按Bruce方案进行力竭运动,并在安静和运动后取血测试Prx2、MDA。在低氧训练实验开始前一天、实验的最后一天取血测定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结果:(1)一次性力竭运动后,Prx2的变化不大,而经过四周低氧暴露后,在完成力竭运动前,模拟高住组Prx2有升高趋势,在间歇性低氧组则达到显著性;力竭运动后,Prx2的升高在低氧组都达到了显著性;(2)力竭运动后,三组MDA明显增多,低氧暴露前后低氧组无明显变化;(3)低氧组都未观察到红细胞计数和压积、血红蛋白浓度的明显变化。结论:长时间低氧暴露可诱导Prx2的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为期4周,采用低住高练,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训练方式,每周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低氧训练期间两组运动员的WBC均先降低后升高。RBC、Hb、Hct均明显升高,且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训练结束后一周,男性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则明显高于训练前。男性运动员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CK和T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BUN仅在低氧训练第4周和训练结束后一周显著性增加。女性运动员CK值从低氧训练第3周开始显著性降低;BUN则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一周显著性增加;T值仅在训练结束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递增负荷运动中进行间歇低氧暴露干预SD大鼠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探讨间歇低氧暴露预防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效果,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和常氧运动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运动低氧暴露(1+1)h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低氧暴露组从第4周起各在运动后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实验结束后采用ADVIA 120测试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表明:6周递增负荷运动可引起大鼠红细胞参数Hb、RBC、Hct、MCV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P<0.05,P<0.01),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c#、Retic%、CHr、MCVr、CHDWr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CHCMr、HDWr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同时进行间歇低氧暴露干预后红细胞参数未见显著下降(P>0.05),且间歇低氧暴露干预更能促进Retic#、Retic%的显著提高.结论:间歇低氧暴露能促进递增负荷运动中机体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生成,可有效预防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但低氧暴露方式不同引起机体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生成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采用高住(氧浓度为11.3%相当于海拔高度5000m)低练对大鼠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s,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等的影响.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天高住低练组置氧浓度为11.3%低氧舱中3小时,每周6天,运动持续时间为2周,并常氧下为跑台训练,运动负荷由18×30m/min递增至28×60m/min,坡度始终保持10%.最后得出两周实验后,网织红细胞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RBC和HG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结果显示低氧刺激了骨髓的造血功能;②通过高住低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载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氧恢复对低氧训练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常氧训练高氧恢复组、低氧训练高氧恢复组6组.接受不同的处理,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Hb、RBC和HCT.结果: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血红蛋白的值为各组中最低;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血红蛋白值,只与低氧安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红细胞总数的变化与血红蛋白的变化基本呈现同一规律.而各组大鼠的红细胞压积以低氧安静组最高、常氧安静组最低,但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 训练后进行高氧恢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SD大鼠的红细胞参数,其机制可能跟高血氧分压抑制机体EPO的分泌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观察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 Exercising High training low,HiHiLo)对优秀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探讨运动员有氧能力在低氧训练中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13名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氧组(8名)和对照组(5名)。分别于实验前、急性暴露(10 h)、实验1周、实验2周、实验3周、实验4周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像、红细胞2,3-DPG、AT功率、递增负荷血乳变化、.VO2max的变化。研究结果:3周HiHiLo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且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4周时血红蛋白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并高于实验前(P<0.05)。低氧组进舱2周和4周,红细胞2,3-DPG分别高于实验前和同时间测试的对照组(P<0.01和P<0.05)。实验结束后,低氧组AT功率从实验前(148.56±20.01 W)提高至实验后的(158.79±22.34 W)(P<0.05)。在150 W至240 W递增负荷(△=30 W)蹬功率自行车,低氧组血乳酸浓度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低氧组与对照组运动员.VO2max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提示HiHiLo训练中跆拳道运动员机体的载氧、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以及有氧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低氧训练时,还是要先检测运动员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制定个体化的低氧训练计划,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液携氧能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够促进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进而提高血液中血红蛋白(Hb)的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高原低氧情况下,合理训练可提高体内的EPO水平,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EPO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观察,为高原训练手段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由英、美、俄等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选取了具有一定专业运动能力的24名中长跑运动员(15~22岁,男女各半)作为测试对象,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刺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常压间歇低氧训练可以刺...  相似文献   

9.
低氧运动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及其在肾脏中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分别测定大鼠血清EPO浓度和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低氧应激后,大鼠血清EPO均显著性升高(p<0.05),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虽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急性低氧安静组、急性低氧运动组和急性低氧训练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间歇低氧安静组和间歇低氧训练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氧应激,血清EPO和肾脏EPO mRNA表达升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低氧训练能使血清E-PO升高,可能是低氧环境和运动缺氧共同刺激的结果;而低氧训练后EPO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可能是4000m海拔高度缺氧的刺激较强烈,对后续的表达造成反馈抑制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住低训时红细胞与EPO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红细胞等血象指标在高住低训中与EPO的变化关系,将14名男性大学生分为:1)高住低训组(living high training low group, HiLo组);2)高住安静组(living high control group, Hi-c组);每组7人.受试者每天低压低氧(2 500 m模拟高度)暴露12 h;HiLo组每天在常压常氧环境下进行一次3 000 m跑训练;Hi-c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实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在间断性低氧暴露初期HiLo组的血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球压积(hematocrit, Hct)即有所升高,第19 d后达到最高峰.Hi-c 组的变化与HiLo组基本相似,但高峰的出现在第28 d.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间断性低氧暴露初期就有升高变化,11 d后出现高峰.这一高峰与间断性低氧暴露19 d后RBC、Hb、Hct的高峰有关.这表明间断性低氧暴露对EPO形成存在着慢性积累的过程,而红细胞的生成与释放对EPO存在量的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1.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Sitting in the rocking chair,Carrie dreams her future.This is the deep impression the novel"Sister Carrie"gives us,which is written by Theodore Dreiser(1871-1945),the great American realism writer.  相似文献   

12.
论凯恩斯和他的内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然 ,真理的认同是社会实践的依据。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数以百计。然而 ,凯恩斯“通论”中的内需理论一直是当今世界经济学家们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改革 ,发展市场经济 ,扩大就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交通投资决策是区域经济系统的一类重要决策问题,面对同样的客观投资条件及其对条件的分析研究,不同的决策者最后作出的决策很可能是不同的。其中,决策者个人的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协同学理论中称这一现象为“投资者构形”。笔者运用协同学这一理论,建立与分析了交通投资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篮球传统教学的反思,结合计算机网络和篮球项目特点,构建了"网络+课堂+比赛"的篮球教学系统。论述了网络教学体系的构成,提出篮球技术和战术网络课件是篮球网络教学设计的关键,并阐述了详细的设计方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首因-近因"效应着重分析了学习情景的时间保持,进行了篮球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建。设计了开展正式比赛的目标设定、规则选取及角色分配方法。以网络为依托,以课堂练习为核心,以开展正式比赛为辅助,形成了新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5.
COM/DCOM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COM /DCOM的技术原理 ,分析其标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提出了基于COM的聊天室设计模型 .  相似文献   

16.
对篮球运动价值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篮球运动是用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改造的方式而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它全面的促进个体的身体、心理、伦理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正确的认识篮球运动的价值体系。可以使篮球运动增强人们的健康,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考证法、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探讨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即传统武术的变异与萎缩、继承与发展、改造与创新。研究认为:①传统武术流派的形成是武术传承过程中的变异结果,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的变异,必然产生门户之见,因而便出现了失传现象;在向竞技武术变异时,仍以“攻防技击”为标准,传统武术更注重“攻防含义”,而竞技武术则侧重“攻防意识”;传统武术群体的减少,与单一“奥运战略”、社会变革、独生子女教育有直接关系。②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保持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和多样性是最好的继承,由此体现它的适应性。③改造就是规范传统武术,要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创新就是发展传统武术,包括三个方面,即创立以普及为主的段位制制度、创立新型的“武术运动会”竞赛体制、创立以市场调节下的多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反馈、信心、兴趣在建立动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机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直接的作用,体育教师应通过反馈、信心、兴趣的途径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婚姻家庭的本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决定婚姻家庭关系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控 ;单一的规范不能胜任调整现代复杂的婚姻家庭关系的重任 ,在建设法治的同时应保留我国道德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体育,希腊人的自由──读黑格尔《历史哲学》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源远流长.但它如何产生,意义如何,则讨论很少.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对这一希腊文化予以了重视,并给体育注入了思想上的深刻.解读黑格尔的体育思想,可以理解体育在人类文明过程中的价值.对黑格尔<历史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试图从哲学上把握体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