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洁  刘哲君 《军事记者》2012,(11):26-27
新闻贵在创新。新闻作品能否常写常新.是衡量新闻记者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一项例行的工作、一个老套的话题、一次寻常的活动.或者一位普通的人物.如何通过记者转换思维视角,带给受众全新的信息知觉.使报道富有新意和特色?窍门之一。就在于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能否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一、求异思维在新闻作品采写中的功效求异思维是一把启迪新闻思路的金钥匙。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灵活运用求异思维,觉常人之未觉。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记者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笔下的新闻就会出彩。有的记者善于用“逆向思维”,因此,他的新闻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有的记者善于“发散性思维”,那么,他的新闻作品就能举一反三,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最近我发现,使用“延伸思维”去观察社会,可以深化主题,写出主题深刻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4.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平淡无奇,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一座新闻“富矿”,能挖掘出非常好的新闻来。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一个善于思考尤其是善于辩证思考的记者,必然会反复咀嚼、仔细思考、认真比较,掂出事实的新闻价值,找出事物的客观原貌,新闻点子就会滚滚而出。  相似文献   

6.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使思路豁然开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相似文献   

7.
杨先理 《新闻前哨》2004,(11):44-44
在实践中,为何有的记者只能写出平庸的报道,而有的人能写出深度、厚度和力度俱佳的新闻佳作?区别之一就在于后者具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模式。它就像雷达的天线,以一点为依托,思维呈多维、放射性扩散,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因子。它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认知和反映社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也应是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编作品是经过记者独立思考的结晶,是记者独特思维加工后的产物,因此,新闻作品的优良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完全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而思维能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体现求异思维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把一件平常的事赋予不同寻常的意义,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两个  相似文献   

9.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佳 《新闻记者》2002,(2):15-17
思 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人脑作为一个“加工厂” ,它对外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有其相对稳定的思维活动样式 ,这种思维活动样式就是思维方式。新闻编辑在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 ,由于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以“知识爆炸”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到来之后 ,潮涌而来的信息将每个人卷裹其中 ,个人接受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于新闻的表现形式也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从现代新闻本质上来说,其自身的属性也就决定了新闻需要运用求异思维进行采编。当前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只是在意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还对同一新闻采编的深度非常重视,而这也已经成为现代人们评定新闻好坏的标准。因此,思维方式在现代的新闻采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作为思维方式改变的一种,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们对新闻的要求,既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同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地球村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每天面对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在坚持报道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根据所报道事件发生的领域,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用逆向思维,编辑撰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稿件,以期实现正社会视听,传播正能量新闻报道的责任。本文概括介绍求异思维的含义、特点,说明了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应用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价值,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谁最先发现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中。即使是显性新闻,如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新闻、大庭广众面前发生的事件,新的政策、措施出台及随之带来的变化等等,除媒体不同而采用的新闻语言、表现方式等不同外,不同的记者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认识和报道的角度不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闻报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那些隐性新闻,即被显性新闻掩盖着、在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狂轰滥炸的互联网高速发展年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新闻量越来越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新闻内容,逐渐导致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度呈普遍下降趋势。那么,如何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呢?笔者看来,新闻采写时的求异思维方式便是突破重围的"制胜法宝"之一。顾名思义,求异思维是一种有别于他人、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思维,其主要表现的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运用该种思维在新闻采写时,往往反而更容易打破常规,使人想到与众不同的角度,将所要表达的新闻内容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相较于常规思维采写所达到的效果,求异思维更利于揭示新闻的深刻主题内涵。本文就求异思维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影 《记者摇篮》2007,(1):60-60
综观近年来能够引起关注或者获得奖项的电视新闻片,大多以角度奇巧。引入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而这些片子的致胜“法宝”。大多是在采访和制作中运用了求异思维。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沧。因而,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也称收敛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它可充分发挥记者的创造力,促其寻找新颖的报道角度,为新闻作品注入新活力.在两岸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是提高涉台新闻作品质量和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求异思维,从而开拓了解决难题的新路子。在新闻实践中,记者也常常会运用求异思维,使一些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报道顿时“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独有的新  相似文献   

18.
新闻创新,不言而喻,是指编辑记者在采制新闻的过程中抛开旧有的思想,摒弃以前或现在的那些编辑记者们常用的结构方式、切入角度等等,寻找新的报道方法,使采制的新闻不拘泥于传统,生动活泼,富有新意,与众不同,并且让受众乐于接受。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可以锻炼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一种同中求异的习惯,掌握捕捉独家话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思维,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是思维在作者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思维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联想思维活动,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新闻是社会现实的最直接的反映,而社会现实是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非常复杂,因此记者要写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就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这种品质使记者遇事能够求异求新求深,不肤浅,不盲从,更不会随大流。《羊城晚报》一位记者,一次在晚间近12点钟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人,而这些人多数都背着书包,步…  相似文献   

20.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什么也不是,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一篇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