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2.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3.
断奶是一个自然现象,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在孩子断奶问题上,作为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断奶仅仅是孩子“自立”的第一步,而诸如断奶之类的现象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反复出现。当孩子在某一关节点上必须脱离外力支持才能独立远行时,父母一定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深藏于心底,理智地在孩子渴望依赖与自己放心不下之间断然做出抉择——立即断奶。  相似文献   

4.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一些父母“毫不留情”地当着老师或同伴的面数落孩子:“你这个人就是脑子不转弯,没有人家聪明……”还有一些父母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健美,当有些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体态不美时,总是责怪孩子,这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体型、仪态和动作  相似文献   

9.
说起“研究”,很多父母以为那是科学研究人员 的事,其实每一个合格的父母都应当是一个 研究者。您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 是您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在 不断出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正如医 生面对一个病人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病人仔细检 查身体;努力寻找病因,然后对症治疗一样,当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要通过观察.询问、反思自己的教育来查找原因。这个过程就是研究。 本期《赏识教育五步曲》一文的作者周弘,就是一个善于研究的父亲。面对自己的聋女,他没有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10.
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孩子在哪个成长阶段进步最大.结果发现是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时.总是用最欣赏的眼光关注自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表扬自己的孩子,最后小孩全部都学会了走路、说话。  相似文献   

11.
超常儿童是个诱人的话题,因为在每一对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很多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超常儿童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它常常与教育公平这个敏感问题同时出现,一些被认定为“超常”的儿童,享受着很多普通孩子没有享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爱与恨之间     
茹苦含辛,朝夕教训,望子成材。大凡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材,但家庭教育的方式却值得研究。先说爱吧。最近看到了不少父母溺爱孩子的材料。据说因为计划生育使每对夫妇最多只能生两个孩子,使得不少父母“无限宠爱在一身”,不少家庭中孩子成了中心人物,“孩子象太阳,父母、爷爷、奶奶象卫星,围着太阳转不停”。有的孩  相似文献   

13.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本刊的创刊宗旨是成为育人者的帮助,通过这个平台帮助父母和老师培育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格,从而为孩子打下一生的根基。培养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本刊目前关注的儿童群体为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会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透过正确的教导拥有健全美好的品格;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条独特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孩子在长大,父母也在成长。  相似文献   

16.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长自己却很少学习.其实,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好处.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或周围其它人说成是“聪明”的,孩子也就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若孩子被说成是“老实”的,孩子日后也就处处表现老实。如果孩子被说成是“笨蛋”,他以后也就常常抱怨自己的脑子不灵。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签。当一个人从小就被标定为“愚蠢的、没用的”,我们对其智力要求就降低了,对他的期望也就降低了,有时  相似文献   

18.
过年的味道     
生活中人们常说:“一年一个味,每年过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可是在王小林看来,每年的味道却都是一样的.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他的内心,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识到:强身教育与益智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舍得花大量金钱和精力为孩子购买营养品、送孩子上各种训练班……但相对于强身益智教育而言同等重要的心灵教  相似文献   

20.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