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新课标”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学习新课标、初中新课标的热潮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教师在师生的角色定位上,片面理解新课标的完整定义,片面理解新课标的完整定义,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让出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放而失度的现象,对新课标的正确实施带来较大的隐患。鉴于此,有必要就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谈点看法,以期与大家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这个变革,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传道受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而应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双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俯下身子,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理论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丁晓 《现代语文》2008,(7):146-147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标引进“对话”原则,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而这同时也提出了新课标下应该有着怎样的师生关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阅读教学无疑具有了积极意义。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理念认识的偏差,致使对话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要求教师突破过去那种把教师当作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把教材当作"圣经"来教的观念,突出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改变教师观与学生观,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协商、民主融洽的空间与氛围,使师生更大地发挥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现就协商教学方法的运用粗浅地谈一些看法,以更好地实践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倡导“对话”式阅读教学,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般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往往是形式上的谈话,而新课标倡导的“对话”应是用真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互动。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的交往、生生的交往;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就是教与学主体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广大的一线教师满怀激情地积极探索,在课堂上努力以“问题解决、活动参与”等形式实现教学互动。观察思想品德课,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互动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往互动。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的交往、生生的交往;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就是教与学主体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广大的一线教师满怀激情地积极探索,在课堂上努力以“问题解决、活动参与”等形式实现教学互动。观察思想品德课,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互动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张菲菲、沈非、史学光教师回答: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确定了教学目的并组织相应教学内容之后,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女性主义差异教学思想基于差异政治理论提出,它肯定声音的多元性同时注重以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并认为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经验及其对知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女性主义差异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范利 《湖南教育》2005,(23):25-25
一、树立平等意识,让学生敢说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首先,教师必须解开学生“金口难开”的心理情结,师生之间要树立平等意识。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在言行上、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中,教师应用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往,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感受和多角度的理解,即使是偏颇的理解,都应怀着宽容与鼓励去对待。教师还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教师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作简单对话,而要走向开放、多向的师生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口语交际时…  相似文献   

14.
如何教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新课标给以启发——多给学生一些学语文的“自由”。哪些自由呢?笔者有几点实践与思索。一、独到的思索与质疑的“自由”。依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语文教学要摆脱师问生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如教《范进中举》一文,我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  相似文献   

15.
王莉 《辽宁教育》2006,(2):24-25
2001年,我校有幸成为首批课改实验校,我与其他7名教师也有幸成为了首批课改实验教师.5年多的时间里,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在新观念、新课标、新教材的感召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初蹒跚的步伐如今已变得稳健了.但在我们大踏步继续前行的同时,一些与课改旋律不协调的“音符“出现了.这里仅选取一二,与大家品味.……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课标以来,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单调的说教形式变为活泼、生动的师生交流,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但是,一些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语文课堂上竞“迷失了自身,缺失了本性,异化了本质”,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逐步实施,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如清风春雨般滋润着每一位教师,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实施新课标的具体方法和新的途径正不断被探索、发现和应用。许多教师都自觉地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师生角色的转变,试图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经过实践,笔者以为在新课标背景之下,作为课堂教学后续的作业批阅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应该只是课堂教学无关紧要的尾声,也不应该单纯起着课堂反馈的功能,更不应该成为打击学生自信心、冷却师生关系的“冷武器”。笔者在生物学科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对话”性质的界定,引起了阅读教学范式的变化,从而必然地引起了作为课堂教学“常规武器”的课堂提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以本为本”,突出“三个中心”,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的预设使课堂变得死板、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新课标提倡“动态生成”,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堂动态化,让语文教学更开放、更具生命力呢?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动态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保证动态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要改变“师道尊严”、确立平等的师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自主权。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平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仔细品味当前一些阅读课堂教学的对话,总会发现种种问题,时时会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对话。那些对话看似热闹,其实只不过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那么,怎样的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如何确保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