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诟病较多,改变现状需要语文老师振奋精神,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规避一些教学陋习,让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富艺术,更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语文课堂更加优美起来。预设过度,老师牵着学生走。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学预设,以求至精至善。但过分设计也给老师戴上了一条枷锁;而学生呢,则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如果教学话题能提起他们的兴致,则与老师配合默契。  相似文献   

2.
姚玉凤 《考试周刊》2011,(81):45-45
语文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更深、更美的享受感。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幸听了五位老师的数学概念课。精练的教学语言,清新的风格,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的课堂调控,让我久久回味。其中陈秀老师执教的〈角的认识〉让我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又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邬晓玲 《现代教学》2006,(10):27-28
有幸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一些课,吸引我的除了他巧妙的教学设计、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外,他的课堂内评价语言更让我领略到了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读了潘小明老师这篇文章,编者有颇多感受。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如何理解课程标准,进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是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概念教学令广大数学教师感到头疼,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接受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是设计一环套一环的习题,让学生跟着习题走,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祥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让学生经历认知的冲突过程,学生对概念理解得往往比较肤浅。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我们看到,许多老师的做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而潘老师则创造性地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融入概念教学中,在教学进程的各个阶段,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认知冲突。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在争论、交流与合作中,逐步建构出数学概念的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值得一提的是,潘老师善于对以前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反思改进和完善今后的教学。这节课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资源,把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潘老师这节精彩的课例吧!  相似文献   

6.
每次听完洪榴老师的课,我都会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语文教学有诸多新的感受和思考。洪老师上语文.她自己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情感投入。总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洪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我再一次和学生一起享受了一节唯美的语文课。拙文就以此课为例,刍议洪榴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有幸和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面对面,无论是他的课还是他作的报告,都让我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实在和扎实;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就应该这样去上。为了和众多同行分享名师经验,我把孙老师报告中的某些观点作了整理,又结合孙老师的课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写了这样一篇杂感拙文,仅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8.
孙钦丽 《成才之路》2014,(26):94-94
正最近读了林华民老师撰写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心中感慨万千。感慨这本书里蕴藏着林华民老师多年宝贵的教学经验,感慨林老师不仅做生活的有心人,更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林华民老师说:"当全班同学都成为‘小先生’时,就是教师成为教学能手的标志。",这使我回想起去年给学生尝试上过的几堂课。当时我让学生分好英语学习小组,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有关知识点的学案,让学生自己查阅参考资料,下一节课让同学  相似文献   

9.
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我的教学技能稍稍成熟了以后,我发现,语文老师不必那么累,不必太死板。要让老师更轻松,学生更爱学,做到深入浅出很重要。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轻松有趣地培养能力,老师们各有各的招数,而我呢,有“课本剧”这个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替换了原来的自然课,但是比自然课增添了一些物理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首要的地位。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做实验学生看",而成为"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的过程。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探索,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觉提高全面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苏艳 《中小学电教》2012,(12):145-145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也在摸索新的道路。近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一些优秀名师的作品,更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对此,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现象与分析自担任学校音乐教研组长以来,我有幸参加了很多小学音乐竞赛课观摩,在学习优质课的同时,我也经常走进我校音乐组老师的课堂。多次的教学研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常规演唱教学与竞赛课的模式相差太大,每当我把自己对课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组内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一些回答:"别人那是公开课呢,上课时都有班主任坐阵维持纪律,在常规课上我们哪敢这么开放的设计自己的教学,况且我们每个班六七十人,每周十六节课,嗓子不冒烟才怪。"  相似文献   

13.
我区2011年举行了一次音乐教学竞赛,在唱歌、器乐、鉴赏等教学领域都有课例,每个人都积极投入,用心准备,展示各自教学的风采。竞赛课中教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采用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次活动让我区的音乐教师受益匪浅。同时,我们也发现老师们在音乐实践活动设计和开展中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学无止境。其实,教亦无止境。 一直以来,每一位教师无不在寻找一种以最小代价让学生获得最佳效果的教学。尽管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不能也无法用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所能表述清楚,的确,老师们都在辛勤地耕耘着教学这块土地,并为之日臻完善而努力地探索着。迄今为止,小学、中学有关学科教材教法研究虽尚待继续不断完善,但却也能自成体系并给从事某一门教学的教师提供不少如何教好所任学科广阔的思考空间。相比之下,大学教学中有关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却逊色多了。《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一门公共课教学,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一样,也存在探讨如何教的最有效问题,而且似乎比其他门学科更应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尽管作为《教育学》这门课本身已揭示的一些教学原理方法,具有指导教育学本身教学的普遍价值,但要使人相信,只要研修过教育学专业的老师,就能上好教育学这门课,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本文主要是对有效教学问题作一些粗线条探讨,同时也想从一些侧面来阐述《教育学》这门课的有效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的一节阅读课--《小镇的早晨》。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让"生活"使课堂"活"得更精彩的教学魅力,生动地体现了这一课改要求。教学中,虞老师利用生活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评价,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种新型教学理念中,教学评价非常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随着国内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农村小学品社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开始由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评价,必须要能凸现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的特性,引导学生们在教学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老师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令学生头痛,更让许多老师对它一筹莫展,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进了一些误区:误区一:以为只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写好作文。学生因为不会写作而厌烦作文课,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叫苦连天。许多老师为此想出种种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比较自由,可以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老师要求也不严格,所以学生喜欢体育课。体育课本来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应该多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既喜欢上体育课,又能实现体育课开展的目的。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日常教学中来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眼下,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许多有个性、有思想的老师.纷纷通过自己的课堂,表达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这样的景象令人欣喜。但我们发现,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课堂:有的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课、情感课;有的十分在意文本中的文学因素,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赏析课、文学指导课;更有的过分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陈艳华 《考试周刊》2013,(65):179-180
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公开教学的,因为在公开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从备课到说课到磨课到向学生、同行、领导、家长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要进行多次教案设计与修改,进行多次的说课,而且要考虑到教学具的制作、孩子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更要克服紧张心理,坦然面对领导、同行、家长等,应该说是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验。作者通过分析青年教师首次公开教学的一些突出的不足,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帮助他们树立完整的、正确的儿童观、教学观,切实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