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青鸟》创作于1909年,是一部梦幻剧。樵夫的儿子蒂蒂尔和女儿米蒂尔在圣诞节前夜看到仙女,她很像邻居贝尔兰戈太太。仙女要两个孩子外出给她生病的孙女寻找青鸟,魔钻召来了火、水、牛奶、面包、糖、猫、狗等的灵魂,陪伴两个孩子踏上寻找青鸟的旅途。他们先后来到仙宫、夜宫、森林、墓地、幸福乐园和未来王国。两个孩子最终没有找到青鸟,回到家中,发现这原来是一个梦。梦醒时分,女邻居贝尔兰戈太太来借火种,并说她孙女生病,很想要蒂蒂尔笼中的小鸟。蒂蒂尔答应把小鸟给她,这时,他发现笼中的鸟正是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典童话《青鸟》的诞生,本身就像童话一样美丽。1908年,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创作了一部剧本《青鸟》,由于他在艺术上信奉象征主义,也是继波特莱尔、马拉美之后的欧洲象征派大师。这个作品体现了梦幻、浪漫和隽永的象征主义精神,富有诗意美而令人陶醉,所以被人们称为“童话剧”。梅特林克的妻子莱勃伦克———一个充满爱心和童心的伟大女性,为了使它更好地适合儿童欣赏,便把它改编成一个同名的童话故事。从此,《青鸟》与巴利《比德·潘》、拉格乐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一起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童话。所以,它是一只从成人…  相似文献   

3.
《青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是比利时的法语作家、诗人、象征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在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中,以戏剧成就最高。写于1908年的《青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也是象征主义的戏剧代表作品之一。它辅佐梅特林克摘取了1911年的世界文学桂冠——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5.
手不释卷     
《下一代》2010,(7):37-37
【语出】:《三国志·吴书》 【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文】:形容勤奋好学和做事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却说:“军营里时间太紧,根本没机会读书。”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是在找借口,你的事再多,难道比我的事还多吗?  相似文献   

6.
正【魔力目标】纸条飞飞,故事堆堆,借助小纸条可以进行超级故事连接。【魔力话题】同学们,你写过纸条,传过纸条吗?有没在书中夹纸条?妈妈有没给你写过纸条?爸爸有没给你写过纸条?我们相信,每个纸条后面,都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假如让你请以"小纸条的故事"为话题,你能很快写出一篇作文吗?【拟题风暴】题目不一定都是《小纸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呢!你看:《纸条一朵花》《纸条花儿开》《纸条》《自信的纸条》《纸条=自信》《纸条=定心丸》《魔力纸条》《老师的魔法纸条》《纸条就是力量》《纸条的故事》《纸条与成功》《一张纸条引发的故事》《骄傲的纸条》  相似文献   

7.
不耻下问     
枫叶 《下一代》2010,(7):40-40
【语出】:《论语·公冶长》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文】:形容向学问或职位比较低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 【故事】:在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他非常聪明,而且特别好学。他虽然很有才能,但他从来不显示自己,特别谦虚。他在卫国有很高的声誉,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让后人向他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他有个学生叫子贡,  相似文献   

8.
陈霭生 《新读写》2011,(5):44-47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探源】出自捧剑仆《诗》:“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0.
诗人穆木天是 2 0世纪神州诗国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2 0年代 ,他构建象征主义诗歌理论 ,成为我国象征派诗论的奠基人 ;他以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别创一格”的诗集《旅心》。到 30年代 ,他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成为左翼诗歌运动的骨干。他组建中国诗歌会 ,高扬诗歌要“捉住现实”、诗歌要大众化的旗帜 ,并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流亡者之歌》。抗日战争期间 ,他撰写诗论《怎样学习诗歌》,创作诗集《新的旅途》,进一步探索诗歌艺术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成语故事     
枫叶 《下一代》2011,(3):18-19
狼狈不堪 【出处】李密《陈情事表》。 【原文】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解释】形容环境十分艰难,进和退都不行的样子。 【故事】晋朝时,在武陵有个叫李密的人,他的品德和才能都很好,在当时有很多人都特别尊敬他。晋朝的皇帝司马炎也很看重他,就想把他召到宫里,但几次都被李密拒绝了。原来,李密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四岁时母亲又改嫁了,  相似文献   

12.
【背景辑录】 20世纪前半叶被称为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期。斯坦贝克 (1902- 1968),便是其间一位活跃的作家。他的代表作为中篇儿童小说《小红马》《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在他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表彰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像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小红马》这部小说,以四个独立成章的短篇构成,就像一根丝线穿缀起粒粒珍珠,非常精巧。今天,它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一。 【快速扫描】   书中发生了四个故事:《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主人…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名字叫《青鸟》。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揭示了幸福的真谛。故事的主人公是伐木工人的孩子棣棣和米棣。他们为了救治一个患重病的女孩,踏上了寻找青鸟的旅程。期间,他们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事。在幸福家园里,每天早晨能睁开眼睛,就叫幸福!健康是幸福,下雨是幸福,出太阳也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一、立足习作体系,梳理写作起点处三年级习作以训练学生观察为主,教会学生写人、写事、写物的基本方法。到下册第六单元时,学生已在《猜猜他是谁》中,初试身手,掌握了抓住印象深刻的某方面写出人物特点,也初步学会了调动感官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还能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清楚故事、事情。  相似文献   

15.
【前面的故事】贾宝玉在《红楼梦》一书中的角色和地位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是一个娇生惯养纵情任性的贵公子阔少爷,一天到晚在花团锦簇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厮混;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家庭中的叛逆和不肖子孙,因为他  相似文献   

16.
百折不挠     
《下一代》2010,(7):39-39
【语出】:蔡邕《太尉乔玄碑颂》 【原文】: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释文】:形容意志坚强,挫折再多也不动摇 【故事】:在东汉,有个叫乔玄的人,他很正直,敢于同一些不对的事件作斗争。在汉灵帝时,他担任尚书令。当时的大臣盖升,很受皇上的宠爱。但他总是欺压百姓。乔玄便出来揭发他,但皇上没听他的,而且还升了盖升的官。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毛驴怎么少了》,仔细听,听完了请说一说毛驴是怎么少的。(故事《毛驴怎么少了》:有一个人买了10头毛驴,当他骑上1头毛驴的时候高兴地数了数,发现只有9头,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马上跳下来又数了一遍,这时就又是10头毛驴了。于是他想:我步行就可以多出1头毛驴,骑上毛驴就会损失1头,看来我还是步行好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1.此文不能仅仅当作感想来读,而应该看作是对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论著。  2.体会作者字字珠玑的语言与文学技巧。【自读程序】  1.故事切入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本文却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写他人之所不能及,别出心裁,写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将《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与此文所引,两相比较,自然就能读出钱文之高妙来了:  ①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的道理。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题作《蚂蚁和蝉》,…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名著概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人物情节】【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中考链接】1.(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示例:铁扇公主因…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