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代哲学面临一个“技术转向”问题,技术正在成为哲学反思的中心话题。技术批判是技术哲学的根本任务。技术的批判离不开批判的技术即哲学的操作。通过哲学批判,人类才可能重建自我,使其本质得以统一,人的自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批判概念的涵义,在西方思想界是自明的,但在中国一直晦暗不明;而且批判概念在中国曾被歪曲误解得面目全非,人们甚至把被误解的批判当作本来涵义的批判,至今对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懵懵懂懂.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亟需我们恢复哲学批判概念本来的、合理的内涵,开展正常的批判和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形上批判或元批判,其涵义是批判的本来涵义.对哲学的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作了探讨性的诠说,大致廓清了哲学批判概念的基本义域,并由此对这一概念作了界说.诠说和把握哲学的批判概念,对于合理、恰适地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进而开展其他领域的批判,以及促进和繁荣学术事业,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自身的批判是哲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既是哲学理论的意蕴,也是哲学实践的脉络.与康德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其哲学批判的首要特征在于实践性,其哲学自我批判的最大特征在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技术:论历史与批判及资产阶级"技术哲学"的前提与功能》一书是原东德著名学者沃尔尕斯特与班瑟合著的一本技术哲学著作,此书因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而相当具有代表性,至今仍得到技术哲学界的高度评价。文章试图打破著作原有的结构以问题为纲对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展示一个认识与对待现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的"新"视角,引发国内学者对西方技术哲学地深入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王占魁 《教育学报》2013,9(1):55-62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逻辑思路的分析,可以澄清国内学界对于马克思这一文本中"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基本思想的长期误解,从而指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思想转变--即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的根本转变,并由此彻底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起意于<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分析对象>一文[1],文中关于两层批判进路的归纳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笔者依此进路前行,并作以调整,将宗教批判划入第一层批判进路,由此进行了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的"现代性"相关问题的自我解读.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德勒兹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的三次综合提出批判,目的在于证明客体的差异性不可能受制于主体的先验意识,这为德勒兹差异思想的经验性谋求了合法地位。德勒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勾勒出其后现代的差异图像,这一方面反映了德勒兹对康德的超越:对主体性哲学及同一性宏大主旨的批判性颠覆,另一方面则暗示德勒兹的差异思想同样难逃先验哲学的宿命。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哲学紧密相连。现代技术是建立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通过对近代技术滥觞的揭示以及其本质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克服近代技术危险之道,对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相互阐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中"现实的人"的充分展开必须超越"解释世界"范畴而向"改变世界"范畴跃迁。为了实现人的全面的解放和发展,通过对西方近代思想史的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扬弃了"抽象的人"的唯心主义范畴,正本清源地以历史中"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通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哲学的问题域","真理的获取"和"理念是否能成为对象"考察了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现象学因素及其二元论的局限性,指出了胡塞尔现象学对它的超越,就此肯定了"现象学是一切近代哲学的隐秘憧憬"论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权批判,指的是对启蒙人权哲学的整体批判,尤其是对于其方法论和内在悖论的揭示,人们熟知的对于人权状况的批判并不一定包括在内,因为后者批判的往往是人权状况不符合启蒙人权哲学预设之处,批判的根基恰恰是启蒙人权哲学。当然,如果能够透过人权状况存在的问题,找到启蒙人权哲学的内在悖论,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将人权状况看成是人权哲学的"症候",进而找到"病因",那么对于人权状况的批判也可以看成是人权批判的一部分。对启蒙人权哲学的批判一直与启蒙人权哲学发展同步。在林林总总的批判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批判自成一格,独具只眼,英国批判法学的领军人物之一、西方精神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科斯塔斯·杜兹纳的人权批判可以作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17.
季刚  屈理兵 《华章》2007,(10):30
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成为中心问题,在认识论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洛克认为,要构建起宏伟的哲学大厦,首先就必须"扫清道路",所以,他构建自己体系的第一步就是对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技术哲学研究虽目渐走向成熟,但迄今仍缺乏公认的研究规范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更遑论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对30年来技术文化批判展开“自我反思”,不仅关系到技术哲学发展前景,对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乏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的批判活动出现了消费化的倾向,批判的休闲化、商业化、私人化是批判消费化的重要表现.知识分子向价值中立的专家演变,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大众传媒对世界的戏剧化、符号化、碎片化"转播",社会整体的景观化,批判距离的丧失,这些现象使得批判活动消费化成为可能.批判消费化表征着现代性焦虑之自我治疗,同时它使得整个文化生活水准下降,批判所能开启的可能性被窒息,批判与资本达成了妥协.如何超越批判的消费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首要的是凸显和坚守真诚.  相似文献   

20.
罗旭 《教师》2010,(19)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客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美学采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