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受中国传统文化"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子一直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20年之前,女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院校仅教会大学所办的三所女子大学。"五四"新文化运动"男女平等"的思想大潮要求大学开"女禁"呼声日渐高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中简称南高师)于1920年秋季开始招收女生,成为首批实现男女同校的国立大学。南高师首开"女禁"是男女教育权利平等的一大成果,也打开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高等教育与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多的女子大学、女子短期大学是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本文介绍日本的女子大学、短期大学的概况 ,并针对日本女性高等教育的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期待对我国的女性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近代大学之门向女子开放是伴随着五四时期关于"大学开女禁"的论争,才逐渐成为现实。论争的双方围绕"大学需不需要向女子开放?""大学能不能向女子开放?"等核心问题,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最终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大学生为结果表明支持派获胜。这场论争不仅在当时有着开新风气的深刻意义,而且使得男女受教育权的平等在高等教育上的初步实现,从而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男女同校教育是女子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深刻变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学基本完成了男女同校教育,从有限招收女生到平等接纳女生。大学争夺生源的需要、大学相关利益团体的推动及社会对平等机会的倡导,是其转变的主因。实施男女同校教育后,大学逐步废除了限制招收女生的"配额制"政策,大学课程和专业趋于多样化,校园社团组织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是指基督教会及天主教会在中国(主要指大陆)所办理的女子高等教育。它包括教会女子大学中的教育,也包括其他教会大学中的女子教育。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为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制度,是根据日本对中级技术人才的急需而创建的。培养出的人才对日本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等专门学校的创设与发展 日本的高等教育可分为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几类。大学和短期大学都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本科生和专科生。而高等专门学校则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专科学生。  相似文献   

8.
日本短期高等教育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主要有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两种形式。据1983年5月统计,日本有高等专科学校62所,在校生达47245人,有短期大学532所,在校生达379425人。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向学生传授高等的专业知识,培养“就业所需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教会女子大学是促进民国时期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华教会女子大学为保守落后的中国高等教育输入了新的教育模式,带来了男女平等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式知识的专业人才。虽然这一时期教会大学对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存有诸多消极影响,但它对妇女解放运动,乃至对中国历史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1877年成立的东京大学是日本"近代大学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欧美型大学"(大久保利谦,1997,第229页)。二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高等教育经历了自近代大学产生以来规模最大的制度变革,新制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日本大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经济状况变化、人口结构改变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日本高等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完善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短期大学的产生与法律确认日本目前的高等教育由三类学校构成: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四年的大学;学制二年(或三年)的短期大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的高等专门学校(有关商船专业学制五年半)。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日本亟需多种规格、层次的专门人才,短期大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于1947年经临时核准建立起来的。由于这类学校既能培养急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又能满足考不上大学的广大青年(特别是女青年)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因此发展很快。1951年已办有180多所。  相似文献   

12.
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近代女子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存在时间也普遍不长,但起点很高。那么这种高起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女子大学为研究对象,并以金陵女子大学的内部职权体系为例,探讨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对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女子大学特别是教会女子大学徘徊于宗教与世俗、政治与教育、市场与学术之间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高等教育由三类学校实施: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大学与短大均招收高中毕业生,大学学制四年,短大为二年或三年;高专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按《学校教育法》规定,它们都是由向学生“进行专门科学与艺术”的教育,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其层次的差异是:对这些知识要求大学“深入研究并教授”,短大。深入教授与研究”,高专。深入教授”。短大与高专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专更强调“职业所需要的能力”。由此可见,日本的短大更接近于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代表团一行六人受日本国爱知县工业大学的邀请,于1986年12月8日至12月22日访问了日本,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日本国爱知县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看了京都市、大阪市的部分高等职业学校。在日期间共访问了二所工业大学,三所短期大学,九所各种类型的专门学院和专修学校,一所华侨举办的小学及初中(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现将我们了解到的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情况及其特色介绍如下: 一、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 日本的短期大学,各种类型的专修学校和专门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以两年为  相似文献   

15.
赵惠玲:姊崎洋一教授您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之邀为我们做了一场"当前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我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受《大学·研究与评价》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想就此报告的内容请问您几个问题。日本大学在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姉崎洋一:日本进行的是美国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理学博士、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关正夫先生1988年出版的探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证性论著。全书共有25万字,分六章. 第一章从国际比较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高等教育,充分肯定了当时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着重论述新制大学发展时期的大学教育。当时,美国教育使节团对日本的大学改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不能忽略日本的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受"官学中心主义"的影响,办学力量主要集中在国立大学上,私立大学无论在观念和政策方面都被严重地边缘化,造成了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这不但严重制约了私立大学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1917年日本召开临时教育会议,从政策和法律层面正式承认私立大学,打破了对私立大学发展的束缚,从而迎来了私立大学的大发展时期.理清战前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脉络,考察近代私学的萌芽、私立专门学校的成立和近代私立大学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对方兴未艾的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日本都是女子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美国有"男女平等",日本有"男主外、女主内"等儒家传统文化,结合考察两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国学习先进国家女子高校办学理念和经营模式,在新时期确立女子教育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9.
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世界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级人才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政府对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界不断总结女子高等教育经验并改进女子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包容性使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易深入人心为男女平等受高层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大女子的积极争取与良好配合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教育一直十分重视。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始于1877年东京帝国大学的创建,其后京都帝国大学和东北帝国大学相继成立,从而奠定了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