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从未停止对自由这一终极价值的讨论。马克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批判地发展了自己的自由观。通过对其自由观生存论、实践观和美学角度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的自由观的二重性,马克思的自由观给我们带来现实和思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不高,比例远远低于教育部的最新要求,这与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概念的内涵把握和认识不够有关。对"双师型"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溯源发现,"双师型"概念具有多方面的二重性,包括范围的二重性、来源的二重性、知识的二重性和能力的二重性。职业院校只有同时把握上述二重性的两个方面才能卓有成效地对其"双师型"教师及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祥林嫂的形象是立体而鲜活的,人物悲剧的二重性表面上似乎决定于其性格的二重性,实质上却并非如此。通过分析祥林嫂悲剧的二重性,可以看到将妇女解放融入民族解放的道路的合理性,并可看到作者为当时救治民族灵魂所作出的切合时代的选择的正确性,为进行文学艺术的表现和鉴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赵晓颖 《海外英语》2011,(8):337-338
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被视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丰碑,在这部小说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二重性问题,即在肯定一个事物的同时也肯定其反面,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共存。主人公吉姆的行为体现了一系列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怯懦、生存与死亡三个方面。而这些二重性则是作者本身二重性的反映,主要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职业的二重性和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5.
总观高等院校文科所设之课程.逻辑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其特殊性集中表现为逻辑教学的一系列难易二重性──教师的讲授具有难易二重性,学生的学习具有难易二重性,逻辑的考试具有难易二重性。鉴于逻辑教学的这一系列难易二重性,在实施教学时,就必须对症下药,制订出切合实际的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否则就不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逻辑教学的特殊性,研究逻辑教学的个性规律,为完善逻辑教学陈一己之陋见。一、逻辑教学的难易二重性与文科所设其他课程相比,逻辑这门课程在教学上呈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即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的二重性来看,智慧课堂是互渗知识的内容与形式、贯通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洞察知识的创见与遮蔽的课堂。当下,智慧课堂创生的知识二重性阻隔主要表现为知识内容与形式的割裂式呈现、知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式把握、知识创见与遮蔽的单向度信奉。因此,智慧课堂创生的知识二重性路径是确立完整知识观,奠智慧课堂创生之基;洞悉人知互生律,遵智慧课堂创生之理;培育批判性思维,彰智慧课堂创生之目。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哲学里面的对象化思维与存在的二重性息息相关,只有拒斥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才有语言观当中的对象化批判,因为无论是语言现象中的对象化思维模式,还是主客对立,其根本原因都在于忘记了存在的二重性原理。他认为存在之声可以决定语言的本质意蕴,不仅如此,连人的本质也由存在之音所主宰。也就是说,语言的本质和人之说的有声言谈,都根源于大音希声的存在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朱嘉春 《海外英语》2011,(5):189-191
"二重性"特征是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思想的一条主线,该文辩证地看待了《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符号的可变性与不可变性等"二重性"认为这些二重性是表面对立而实质上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当代大学生在荣辱行为上还存在明显的二重性.分析造成这种二重性的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二重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其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是"成事"与"成人"的有机整合;内容构成是常规与创新的动态互动;在实践操作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在效果诉求上是技术与伦理的有机渗透。只有领导者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遵循它内在的二重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追求健康长寿、追求营养质量已成为普遍现象 树立科学的平衡营养观 ,正确理解微量元素的二重性 ,是人们走出全营养、高营养误区的对策 ,是引导人们自觉地实施多样化膳食、促进健康长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关系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对课程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要素对这一关系的影响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观特征、学习的组织方式三类课堂教学要素,能够调节教学"二重性"均衡结构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导致本科人才培养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艺思想的二重性是歌德社会政治思想二重性在文艺活动中的理论表现。该文主要就其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天才问题及对浪漫主义的态度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5.
贞节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女性贞操问题的单方面要求。通过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出现的大量贞节烈女形象,我们可以窥探到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对于贞节观的再解读。中国古代男性作家对于贞节观的理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即无条件服从性,兼顾性,以保全丈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既渴望爱情、又要女人贞节。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心学以"心体"立论,既强调普遍之理为心体的内容,又赋予心体特有的情感—心理体验。王阳明实现了普遍之理与个体之心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这种包含"二重性"的心体超越了朱熹"性即理"的观点,显现出心体特有的灵动性和内在的张力。心体的"二重性"对中国人灵魂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从心学历史演进来看,以二重性为表现形式的内在紧张,导致了王门后学的分化,在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缺的场域.经济空间的生产同样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耗费的自然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社会性的统一,它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新"图式,而马克思将劳动、商品、资本、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都沉将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系统二重性之中,即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这就构成了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洞见到二重性本质——马克思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来抽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本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冲突的构成和结果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角色冲突构成的二重性是指冲突由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冲突结果的二重性是指冲突的结果给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师角色冲突的构成和结果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角色冲突构成的二重性是指冲突由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冲突结果的二重性是指冲突的结果给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呈现出新与旧杂处、保守与进步交错、精华与糟粕混杂的矛盾状态。孔子教育思想的二重性是同他的政治思想的二重性密切联系的。其教育思想的二重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