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造型人物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创造力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创造力的发展因素,最终促使人类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而尽可能地挖掘人类的创造潜能,造福于人类自身。创造力是由个体等因子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水平取决于环境、人格和认知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系统观及其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性的概念经历了从强调过程到强调产品,再到强调将过程、产品、个人和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的演变历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看待创造性的研究与培养。创造性系统观认为,创造性是内外系统交互作用的产物,它除了与个体的认知因素、知识背景、动机、人格有关外,还与个体所在的群体、社会甚至历史的背景有关。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把创造性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3.
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旨在分析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以期创造出有利于0学生创造力发挥的适宜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有条件筛选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2年山东省第六届创造教育年会参与交流的小学教师的论文100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条件。教师对以上三方面的认识有如下特点:教师基本认同创造力是认知和人格的统一,但在认知因素中多强调创造性思维,相对忽视其他认知因素;教师多运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比较重视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创造力;运用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扩展认识视野,创设创造教育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关于学生创造力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等部门联合发起的三次全国性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其结果也显示学生创造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创造教育的背景下,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创造观。  相似文献   

6.
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是个体生存和良好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优良的环境支持.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以下从教师态度、教学策略、班级气氛、校园活动和学校教育体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校教育环境在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力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对有关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及我国创造力教育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造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能力的竞争。而创造力的相关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发。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子女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的视角,结合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对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汪庆伟 《双语学习》2007,(4M):133-134
创造教育的收效甚微的历史与现实,促使人们反思创造力的内涵。创新处于创造力的第二个层次。创新的提出和光大在于社会文化动因。从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更具普适性,更亲近个体的生命成长。教育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团体创造力中的认知风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风格是个体创造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团体创造力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团体创造力的因素极其复杂,在评价个体认知风格的基础上评价团体认知风格对团体创造力作用的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团体创造力的团体认知风格并不能由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个人认知风格的简单相加来决定,而只能用团体认知风格构成的创造氛围指标因素来诠释。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的收效甚微的历史与现实,促使人们反思创造力的内涵。创新处于创造力的第二个层次。创新的提出和光大在于社会文化动因。从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更具普适性,更亲近个体的生命成长。教育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力教育是建立在创造力开发基础上的一种教育理念,适应创造力经济的现代大学教育,无疑应当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因此创造力教育是现代大学的一种必然选择。作为大学的创造力教育,要以创造力开发(创造力的发现、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整合)为基本目标、以学科创造力为核心、以主动性实践为关键来构建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正常人普遍具有的潜在的心理能力,创造力内隐理论对创造力的非正式评价及培养都起着重要的潜在作用。创造意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创造力内隐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内隐理论是创造意识产生的最初形态。正因为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存在,随着逐步的显现、认识,不断的深化、发现,会逐渐明朗,最后成为创造意识。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每位未来教师形成正确的创造意识,是当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对创造力认识的偏颇、程序化的课堂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是抑制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Across continents, creativity is a priority for education and is central to the discourse on 21st century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how a greater focus on ‘everyday creativity’ in schools changes the dynamic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look briefly at the main concepts in the literature on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We then focus on examples from the Centre for Creative Education's creative partnerships, which bring together educators, learners and creative professionals.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how teachers assess learners’ creative disposition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creativ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level strategies and policy and research to support learner and teacher creativity.  相似文献   

15.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根本性因素。本文着重从导师遴选和评估的制度因素、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因素以及导师的客观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导师队伍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借用中国化的语言,可以说西方创造教育偏重“成物”(即注重创造的成果);东方创造教育偏重“成己”(即注重身心境界),并由此构成其各自特质和特色。如今,应结合时代需要,将东西方创造教育融会贯通,形成融“成物”“成己”为一体的新型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7.
培养儿童创造性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文章通过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研究,分析了自然教育思想的观点、内容、方法在形成儿童创造性特征、克服影响儿童创造性消极因素上的优势,探讨了自然教育思想所遵循的自然属性、思维动力、品行法则在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学创造教育的特点,明确大学创造教育的任务,针对大学创造教育的现状,提出注重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必要性,认为大学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习做事,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全面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 ,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就语文教育来讲 ,语文教育有培养学生就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有目的地论述了创造的涵义、创造力的要素、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构成以及语文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优越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实现培养创造力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性质与价值之一。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学生、教师、课程安排等多方面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一些方法、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