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以他的如椽的大笔写成的《史记》里,有一篇著名的《陈涉世家》。司马迁写《陈涉世家》这件事,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少责难。汉朝的班彪就曾经批评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是“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后汉书·班彪传》)。唐代的刘知几也曾悻悻然地质问:“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  相似文献   

2.
“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是《陈涉世家》全文的纲,对这次起义起着统摄作用。笔者在执教本文时,对课本中关于“苟富贵,无相忘”的解释产生了疑问:该句省略的主语到底是谁?“相”指的又是谁?  相似文献   

3.
程学高 《现代语文》2007,(5):127-127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选文《陈涉世家》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这样几句话。课下注释和教参解释为“攻下大泽乡,收集大泽乡的义军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我觉得译文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中有这么一句话:“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课本把句中的“旦日”一词注释为“第二天”,笔者认为此注不妥,应该把“旦日”一词解释为“太阳初出时、天亮时、平旦”。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涉世家》是历史名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几十年了。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的教材注释,是辗转沿用了刘宋时的集解、唐人的索隐和正义,这些注释无疑是古人注解《史记》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他们本身并非完美无缺,加上年代久远,后人对《史记》的研究已有了许多发展,所以不可以照搬照抄。本人在备课中发现《陈涉世家》的注释有几处不妥,为防止谬误流传,一一正之,并求教于大家。陈胜者,阳城人也阳城,课文注释“现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辞海》《辞源》说法相同,都是认为陈胜的家乡是河南登封。可是,这些传统的解释是经不起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在他那部不朽的名著《史记》里,把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陈涉列入“世家”,又将“号为霸王”的项羽编入“本纪”,表现了其卓越的史识。可是历代史家,多不识太史的苦心,他们纵然对《史记》不乏褒扬之论,但对司马迁这一有心的安排颇多微词。班固因《史记》撰《汉书》,武帝以前主事,多录《史记》原文,却把陈、项归进列传;刘知几撰《史通》,大兴问罪之师,怪《陈涉世家》其称不当,“名实无准”,讥《项羽本纪》“纪名传体”,“再三乖谬”。解放以后,人们肯定了司马迁列陈涉为“世家”的进步意义,有的同志却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说司马迁“列陈涉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匹夫陈涉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  相似文献   

9.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文章较为完整地叙述了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及浩大的声势,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的形象。作者以史实为依据,叙事真切、生动、条理,充分体现了《史记》的写作特色。一、重点解析教学本课,除了让学生了解所叙史实,认识陈胜的思想品质外,透过课文看《史记》,让学生窥一斑而识全豹,应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1.清晰的脉络,精巧的裁剪。课文《陈涉世家》虽是节选,但故事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全文围绕大泽乡起义这一中心事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事…  相似文献   

10.
《陈涉起义》(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宣扬所谓的“儒法斗争”史,也给《陈涉起义》的教学带来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干脆把它从教材中剔除,被所谓“法家著作”所取代。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我们要在《陈涉起义》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农民起义的光辉论述,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篡改历史、古为帮用的罪行,澄清《陈涉起义》教学中的混乱。下面就《陈涉起义》教材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简要地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吏记》中的《陈涉世家》为蓝本,以起义的过程为时间线索,探讨了陈胜深邃的思维和超凡的智慧。本文作者认为,陈胜志向高远,能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崇德利用且韬晦有度,所以他能够完成起义的壮举。  相似文献   

12.
<正>【课文导入】师:同学们,初高中时我们都学过哪些《史记》选篇?生:《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师: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了这些《史记》的选篇。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在《陈涉世家》里,陈胜是一个平民子弟,但他领导了我国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因而司马迁将他载入世家。可见《史记》这本书,不是以身份成败论英雄,因而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  相似文献   

13.
刘志珍 《语文学习》2010,(7):122-123
《陈涉世家》课本译注“发闾左逋戍渔阳”为:“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间(lu),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间左,富者居住闾右,间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逋,通‘谪’。逋戍。强迫人去守边。”  相似文献   

14.
邱广 《考试周刊》2011,(74):40-41
国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陈胜吴广的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在社会价值观念上实现的突破是极具颠覆性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阅读《史记·陈涉世家》,可依据历史背景,思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可结合作品描述,感受主人公的个性和灵魂;可透析叙事语言,琢磨《史记》特有的史家手笔……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课本和一些选本(如人教版《古代散文选》(上)、安徽教育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均说陈涉“倔起阡陌之中”,而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说陈涉“倔起什佰之中”,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印行的殿版影印《史记·秦始皇本纪》亦持此说。是“阡陌”还是“什佰”?笔者以为应作“什(仟)佰”。理由有四:1.说陈涉“倔起什佰”不仅见于上引二版本《秦始皇本纪》,而且乾隆四年校刊、上海锦章图书局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过程一、基于课后思考,培养直觉思维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司马迁,掌握了文义和《史记》写作体例。但是,司马迁为什么会将起义失败的农民归入“世家”的行列呢?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4题,说说你的发现。(出示:司马迁在……将陈涉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生:司马迁对陈涉应该是非常敬佩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意义重大。所以,司马迁还是给了陈涉“世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对于《陈涉世家》中“与皆来会计事”一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北大中文系《古代汉语》、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都翻译为“一起来集会议事”。“皆”指“一起”,那么“与”是什么意思?对此,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略而不提,《古代汉语》认为“与’’迢‘举”,是全部的意思。对于此类注释,汪义华先生提出质疑。他认为“与皆来会计事”是“皆来与(之)会计事”的非常规词序省略句。窃以为将“与”看作介词是合理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8.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此文详细记述了秦朝时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经过。长期以来,《陈涉世家》一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被列为学生必学篇目,此文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十分注重历史背景、文言词句、人物性格、故事经过的讲解,却忽视了对《陈涉世家》蕴含哲理的挖掘,致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两个知识点的质疑●四川省巫溪县塘坊初级中学詹祖凰一、《陈涉世家》中“赞阝”字注音质疑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所选文言文《陈涉世家》中“攻钅至、赞阝、柘。谯⑧。皆下之。”(第200页)该页注释⑧为:“〔钅至(zhì)、赞阝(...  相似文献   

20.
《汉书·陈胜传》围绕着文字考据、史实征订、人物称呼等方面对《史记·陈涉世家》进行了诸多删改。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班固的"剪裁"多有论述,并提到了二书对陈胜称呼的差异,对《史记》的"世家"之体也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