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独特。他说:“程校长,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她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为什么和别人想得不一样呢?”他笑着说:“老教师太死板。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如果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要是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里想,“这个家长怎么能把孩子的教育当儿戏!”也就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太在意。然而,随着对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关注,我逐渐意识到,他所说的让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4.
“刘老师,我是GH的母亲,我想跟您谈谈。”假期一位家长打电话说。我笑了笑,说:“GH又不好好学习了吧?”“是,他整天就想着玩,学一会儿就要出去,有时候半天都不在家。在家学习吧,还老是躺着,说他也不听。晚上还老是看电视。”显然家长对自己孩子假期的表现非常不满。“GH现在在家吧?”我问。  相似文献   

5.
特约谈话 一位家长在来信中苦恼地说:“我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在街上,一见到有人在卖小鸭、小狗、小豚鼠,他就吵着要我给他买。我觉得养小动物又脏又麻烦。可是看到孩子那么喜欢,我又不忍心拒绝他的要求。我想知道,饲养小动物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什么意义?还有,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关于这个问题,在美国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吴放老师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6.
说起和孩子沟通困难,家长们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说很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可孩子从外面回来,和家长只有问答式的对话,很少有真正的交流。而孩子也觉得与家长无话可说。记者问一位初一学生为什么不愿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孩子说:“我在自己的屋里贴了一张球星的照片,我妈进屋后就说,你整天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个球星染的头发那么黄,多恶心。我觉得我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喜欢的她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镜子     
在一次家长会上,作为班主任,我在讲了一些孩子不良的行为倾向之后,委婉地请家长们想一想自己的哪些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位家长一下子横眉怒目,拍案而起,对我喊道:“你找人去了解了解我的人品,我怎么会给孩子坏的影响呢?”我哭笑不得,要求他冷静一些。我说,我们只是在找孩子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在责怪家长的人品——“小拿”变“惯偷”有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学生,一二年级时偷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9.
选教师     
我在私立华诚学校当校长时,曾经遇到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来上中学,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却让我耳目一新。“程校长”,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我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我当时心想,“这个家长真不是东西,对于孩子的教育怎么能如此当儿戏。”因此,也没有对这个家长的要求过于在意。随着时间的推…  相似文献   

10.
总统和小孩     
签名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克林顿很高兴地答应了孩子。不想孩子突然又说:“总统先生,可以给我签4张吗?”克林顿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说:“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另外3张去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克林顿愣了一下,想了想,笑着说:“完全可以。但我有个侄子也喜欢迈克尔·乔丹,我想再给你签6张,请你替我的侄子也换一张迈克尔·…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午点又是苹果。 上一次吃苹果,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苹果没有吃完。让他们扔掉,他们却又显出一副舍不得的模祥来。等到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地问了那几位幼儿的家长,问他们的孩子爱不爱吃苹果,答案几乎都一样:“他可爱吃苹果啦!”“他在家一口气能吃完一个大苹果!” 问题在哪里呢?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看电视。妈妈突然说:“谁愿意削个苹果给我吃?”我拿着苹果,又  相似文献   

12.
知识有所欠缺,才能给幸福留出地方。昨天,华裔高中生侯亮来访,进门就对我说:“你得写一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孩子和家长,美国孩子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幸福,他们压力很大,心里很苦。”见他眼角挂着泪痕,我就问他:“怎么了?天堂里的孩子怎么也有眼泪?”他说:“你知道吗?这一周之内,我有两个同学自杀了。一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抱怨这个孩子太顽皮,那个孩子太内向,另一个孩子又太爱管闲事……似乎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数不尽的缺点。阿毅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孩子。每当我和家长谈话时,他总爱插嘴。有一次我正和一位家长谈话,阿毅又来插话了:“明天还要带鸡蛋。”我这才想起第二天班上要开展“有趣的鸡蛋”活动,要每个孩子带一个鸡蛋。我忙微笑着说:“对了,明天让孩子带一个鸡蛋来。”如果不是阿毅提醒,我可能忘记了。我想,何不利用阿毅的特点,让他帮助我去通知家长呢?于是,我对阿毅说:“今天你帮老师去通知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明天带鸡蛋,好吗?”…  相似文献   

14.
农夫的品德     
—天早上,—个农夫遇到—个男孩,便问他:“你想找活干吗?”“想找。”孩子回答。“你能拿出—张证明书,证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吗?”“当然能。”孩子说,“你可以去找店老板迈格斯先生打听,他雇用过我。”“那好,”农夫说,“你去把迈格斯先生找来,我跟他谈谈。我在这儿等着。”过了5分钟,又过了15分钟,迈格斯先生还没来。下午农夫又遇到那孩子,他说:“迈格斯先生没把你的品德、证明书给我。”“是的,先生,”孩子回答,“因为我没有要他来。”“为什么?”“啊,他跟我谈了你的品德。”孩子解释说。(在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请你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做…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家访中,一位学生家长这样向我诉苦: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光知道看书,其他什么事也不知道做。就说双休日吧,他起床后不刷牙洗脸,就知道捧着书看,怎么说都不听。不吃早饭饿出病来怎么办?……我真是拿他没办法。“您的孩子太好了!”我给了这位家长一个完全相反的回答。面对他满脸的疑惑,我说:“一个只有十  相似文献   

16.
又该开家长会了。上次家长会我就看见孩子们在门口、窗口探头探脑,第二天我问孩子们,他们说想知道老师和家长们都说了些什么。我的心一动,孩子们想参与也是一件好事呀。因此我想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在课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家长会,孩子你想参加吗?”结果孩子们的答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18.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9.
路上遇到一位家长,他向我诉苦说:“不知孩子出什么事了,今天教师又要我到学校去。我简直成了学校的常客!”类似这样的话.我听过不只一次了。在一所小学里,曾听到一位教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学生说:“去把你的家长找来,找不来,你就别来上学了。”据了解,一个电话到单位,一个通知到家里,或让学生回去找,动辄就把家长叫到学校的现象,确实不少见。  相似文献   

20.
说到青春期,好像家长对这一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头痛,其中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早恋。遇到这样的问题,卢勤会怎么处理呢?听听卢勤怎么说吧——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他们这时候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需要尊重、理解和信任,也需要一个自已成长的空间。父母要在关键时刻为他们指点迷津,而不能粗暴干涉。我认识一位父亲,有一天他还是中学生的儿子对他说:"我看上了一个女生,人漂亮、聪明、好学,我想和她结婚。"他父亲问:"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父亲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