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英语情态动词教学实验研究,探讨了英语情态动词的多义性,并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通过传统语法教学与认知语法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意象图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2.
法律语篇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书面语,其一个重要特征是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这种权力的体现手段之一就是情态词汇的准确运用。法律语篇不同于普通语篇,它对情态动词的选择和运用有着严格的要求。本论文就Palmer的研究模式对法律语篇中不同情态动词的细微情态意义进行分析,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其中蕴含的权力,企图探讨情态动词的运用和法律语言权力体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实现有的国内法律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3.
情态动词是情态系统最为核心的表达形式,也是各种语言实现情态意义最为重要的方式与载体。已有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在情态动词习得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情态动词具有多义性,其意义会随着语境的改变而改变,情态动词的多义性造成了自身的复杂性;二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文章以认知教学法为基础,以范畴化理论与心理空间理论为例来探讨认知理论应用于情态动词教学的方法与原则。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认知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句法迁移是迁移理论的重要内容,与二语教学中的句法教学部分也密切相关.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对比并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处理论对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句法迁移现象进行认知释解.本文旨在通过句法结构的对比对二语句法习得的实质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句法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存在模糊性,给使用和理解造成了困难。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观性是英语情态的重要特征,因而,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从语法化理论,动力语义学框架和隐喻扩展理论来研究情态动词语义的历时演变和共时联系,为情态动词的语义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情态是长期以来语言学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之一。传统语法教学范畴中的情态仅限于情态动词及语言片段的理解,局限于分析语法,使学生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语法教学立足于篇章整体,强调情态意义的重要性,提倡动态的情态教学。论文从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提出如何在情态方面进行语法教学,弥补语法教学的不足,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情态教学开辟一条很好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7.
吴淑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3):21-22,49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生成并发展起来的,情态从逻辑学进入语言学之后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重要而复杂的范畴,通过对情态以及语境概念的界定,阐述情态动词的特征、语境的分类及相关研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在情态动词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英语情态动词的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高娟 《海外英语》2014,(15):17-18,28
语言系统中到处存在着对立现象,这种对立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关系,语言标记性就是指这种对立的不对称关系。该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阐释二语习得中的语言标记性现象,并进一步指出如何有效地避免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为二语习得者和教师提供二语习得和教学方面可供参考的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对英语母语留学生汉语情态助动词习得过程及偏误进行探讨和分析。在内在因素方面,文章将竞争模式与"对应""内置"两个语言处理过程相结合,通过对英语母语者汉语情态助动词运用的个案追踪研究,显示语言运用是将形式与功能进行"对应"和"内置"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各种语言形式的竞争及对各形式竞争强度的调整。但除了"对应"、"内置"和"竞争"这几个内在认知因素外,习得偏误的产生和语言处理过程还受到外在因素("输入")的影响,文章从竞争模式提出的信号可靠性、信号可得性、信号冲突强度三方面分析了输入对情态习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研究具有中等水平的成年外语学习者对一种具有不同概念的英语短语动词构式的习得。研究结论为:(1)即使没有采用明确的认知教学法,以使用为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能对"V+down"构式的概念进行概括,与明确采用认知教学法的学习者没有显著性差异。(2)隐喻推理能力需要明确的认知教学指导。因此,我们认为,概念相关的一种短语动词的学习效果优于概念不相关的多种短语动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尽量能把以使用为基础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主动加工过程与明确的认知教学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英语的情态动词与汉语的能愿动词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混用等偏误。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能愿动词中的意愿类进行划分,从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对英语国家学生在使用这类词时出现的混用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动力图式角度对情态表达进行研究,继承了动力图式(Force—Dynamic)中对于“趋势”动词命题分析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以往FD研究对含有比较多系动词的命题解释力不强的缺陷。将情态表达的“非现实语义力”等级数量的概念带入FD模式中,重点探讨了情态中心词表达语义力的等级数量划分。使得动力图式更加清晰,释解更为有力。同时指出情态表达的动力图式展现,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认知心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宾搭配在现代汉语词语搭配中出现频率很高,也是蒙古族学生现代汉语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认知语义范畴的研究,为探索蒙古族学生动宾搭配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语义范畴理论的汉语动宾搭配理论研究意义在于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带宾语动词和名词分别范畴化,同时将动词和名词的动宾关系范畴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认知层面将汉语动宾搭配模块化和系统化,降低学生汉语动宾搭配学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情态动词作为情态的主要体现形式,历来受到不同学者的研究与探讨。虽然对情态动词的研究数不胜数,并且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态动词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但对于情态动词意义不确定性的研究却很少。Coates把情态动词分为推测性和非推测性情态动词两大类别,并且极为重视对情态动词意义不确定性的研究,她把不确定性划分为渐近、歧义和重合三种类型。文章根据这一划分,从语义学角度探讨英语情态动词意义的不确定性,以促进语义学、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情态动词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语法项目,也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语料库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该研究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基于语料库CLEC和LOB,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情态动词使用的总频数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但在情态动词使用的选择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有着相似的倾向性;具体分析某个情态动词时,则是过多使用与使用不足并存,前者胜过后者。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是形成整个句子所要表达事件内在时间结构的重要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用动词或动词性词语来描述事件或状态,解释句式运用的现象,特别是对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