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互文性理论试图揭示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共生性,它几乎涉及了文艺理论学科涵盖的所有重大问题。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建立在其文字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文字的本质就是"延异"。"延异"使文本结构成为无限开放的意指链,文本也就成为无数能指的"踪迹",而超文本则使这种意指链从观念转化为物理存在,从而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空间和存在形式。超文本充分体现了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超文本的意义是文本自身解构而造成的意义"撒播",因此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探险性活动,事实上就是追踪文本意义的撒播。互文性与超文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的改变,更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文论中最为复杂的理论之一,其理论理据与翻译实践存在根本的契合。从互文的角度来看翻译实践,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译作与原作具有互文关系,译作是原作的延续与创新,即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任何文本都不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其它文本的影响。互文性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实践的研究具有启示性,为翻译实践找到了新的理论理据。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视角下的奥巴马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名言迭出,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富有感染力和深刻的政治含义,有着不同凡响的见解、典型充足的材料、无懈可击的论证、丰富强烈的情感.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较新的理论,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基于互文性理论阐述奥巴马就职演说辞的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萱 《考试周刊》2008,(6):71-72
互文性理论认为没有纯粹原初的文本,文本之间相互依赖,互为补充.每一文本都从中提取已被写过、读过的段落、片段或语词,从来不存在‘原初'的文本,每个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这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尝试从互文性的角度时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方法、课文的"引言"和写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是一个文本(主文本)与其他任何文本(互文本)在语言、结构、主体、意象等方面存在着引用、模仿、典故、重写、原型等关系,互文性解读就是运用互文性理论通过研究互文本来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主文本,获取文本的意义和内蕴。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吸收、变异、转换,从而使得文本之间形成关联,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就是互文性。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互文性理论同译者研究的结合有助于译者在互文性文本中进行跨文化阐释。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分析材料,通过对互文性符号的翻译策略的分析,从而了解译者的翻译意图。  相似文献   

9.
术语"互文性"的提出旨在强调,文本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所读文本,而且涉及与之相关联的所有文本;任何文本的意义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与其它文本的相互联系中存在的。通过互文性定义的探讨,互文性理论渊源的追溯,以及互文性与影响研究二者之间的比较,深化对互文性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发现,一切文本都存在对应的互文本,而且译文与原著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翻译过程中互文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变,后现代作者理论与互文性理论双管齐下,抽离了著作权法的立法基础——作者与作品的所有关系以及作品的独创性,对著作权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类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十互文本.互文类型有: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互文揭示了:互文关系是语篇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本体上,互文关系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依存、彼此对释、意义共生的条件或环境;从话语理解上,互文关系是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交际双方的协商、讨论,从而达到交际的理解、接受;从认识论上,互文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知识、经验的认知方式的存在形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上,互文关系作为人们认知经验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是对知识、经验的认识和传播的具体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模式、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海外流传甚广.然而,尽管其有十多种英译本,但对其研究仍然很薄弱.鉴于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互文性,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因为互文理论的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又加之毛泽东诗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互文文本,拥有丰富的互文符号,所以对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及毛泽...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创以来,互文性这一概念就被各国学者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而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研究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和梅森的著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提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根本的契合。通过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众多形式各异的文本间存在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文及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原文中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以互文性范畴中重要一环的典故为例,结合钱钟书本人的典故思想,探讨其名作《围城》题目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意义观,并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综合语言学界关于“互文性”的论述,提出“互文性”的三种基本类型。并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语篇为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者、译者、读者跨越时空,交流文本意义的互动活动,而互文性理论则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二者之间是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历史小说文本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语篇类型,这种新媒体语篇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征且互文类型多样,主要体现在语体、语言成分、媒介及文化等方面。互文性的生成与"零度-偏离"理论有密切的关联。"偏离"是语篇互文性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和重要实现手段,在文本的生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互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创性不只是评价标准,更是研究品质和知识属性。“生活教育理论”是近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教育理论体系之一,近百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在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学发展中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创生路径而言,“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现实于理论根源处创造性再生。就原创品质而言,“生活教育理论”原创主体的精神特质在方法论层面启示了“为什么能够实现超越和原创”,原创内容的典型特色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其“如何实现了超越和原创”,而原创体系的绵延承续意味着教育理论的原创性必然需要经过历史性评判的检验和推动,这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永红  赵速梅 《海外英语》2012,(17):151-152,155
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林纾,在翻译界享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其翻译之特点甚至其翻译的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其中最为出名的要属其翻译的"讹"了。间性,是翻译界现在很热门的一个研究话题,间性包括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文章首先回顾了林纾先生的翻译特点,举例说明了林纾译作中能体现其"讹"的翻译选段。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文本间性,即互文性,以及主体间性,探索林纾翻译的"讹"与间性断裂间的关系,指出林纾翻译特点"讹"的出现是其"无心"所为。文章最后则指出"讹"也是林纾"有意"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作品有些创造性的改动,并赋予文章第二次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