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再别康桥》的教学往往重视"三美",而忽视意象的分析。分析这首诗融贯中西的意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意象教学中,传记研究法、母题分析法和接受美学法等文本解读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些重要的解读方法,提高鉴赏诗歌和其他文本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高中语文必修②古代诗歌单元中《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迫害,以及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比较鉴赏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比较鉴赏法的步骤是按以下层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注重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有效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歌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结合古典诗歌的特点,在声律、音韵中感知,在抒情意象中解读,在情感渲染中体验,提升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最终使中华文化得到深度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王春燕 《学语文》2014,(4):22-23
【学情分析】 《雨巷》系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而诗歌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较难驾驭、难以出彩的一种教学,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语言锤炼、思想内容的评价等各个方面,学生刚上高中,对语文有一种期待且畏惧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好,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不仅会损害诗歌这样一种极美的艺术,也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难以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来定位文本、确立目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从近些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上看,《雨霖铃》具有典型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作为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标本。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对《雨霖铃》的借鉴意义进行简单分析。一、高考诗歌鉴赏题背景重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国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文明。"这表  相似文献   

7.
(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思路综述:这首诗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诗歌学习的基础,力图在学习中,能比较深刻地挖掘其诗歌的思想内涵,对其诗风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把握。让学生通过对这首古体诗的学习,不断地寻找、发现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未来的学习,是走出教材,走向更为宽阔的文学天地。  相似文献   

8.
正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题目,我们怎样做才能教会学生鉴赏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呢?一般来说,我们会从题目、作者、诗意、小注、尾句(尾联)五步对古诗词进行解读。最近,笔者在教学《旅夜书怀》发现,有些诗歌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从"头"——题目入手,完全可以完成对诗歌的解读,从而教会学生鉴赏方法。一、通过"旅"来解读背景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旅"字其实很简单,就是"旅居"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是值得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激发读诗的主动性、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以及如何巧借古诗词有效开展课本剧教学,从而实现古诗词的创新教学,使学生真正地识诗理、知诗力、懂诗趣,从而走进诗词,徜徉在诗词中、陶冶性情,感受诗的美和魅力。一、创设情境,析题赏诗课之伊始,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孔雀东  相似文献   

10.
周莉 《语文天地》2014,(31):42-43
诗歌鉴赏作为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文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应以当下诗歌鉴赏课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诗歌鉴赏的教学内容为准则来创新教学方法,并从优化性的角度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高中诗歌鉴赏的教学现状1.意境鉴赏不够从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课堂的现状来看,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片段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作为学习的"例子"不仅让学生感悟香菱学诗的刻苦精神,更能从中领悟诗歌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教师而言,"香菱学诗"中蕴含的"注重诗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生活体验"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诗歌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并将此结合到现实的中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寻找打破目前诗歌教学的僵化现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吕文忠 《教师》2016,(4):89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理所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掌握其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  相似文献   

14.
《氓》是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的第一篇。鉴赏完人物形象和比兴手法之后,为了把鉴赏引向深入,我提示学生:诗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特别是一些意蕴丰厚的诗歌。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氓》这首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有两位学生分别提出,从叙  相似文献   

15.
辛园秋 《广西教育》2022,(11):65-67+109
本文从中职语文诗歌鉴赏入手,以苏轼《定风波》教学为例,通过激情导入、知人论世、“读”书练技、“析”意感悟、“赏”析体会、“探”究人生、总结布置、教学评价8个教学环节,阐述教师在中职语文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理解诗歌,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发现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勇 《考试周刊》2011,(93):11-11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7.
冒国军 《语文天地》2014,(11):42-43
诗歌鉴赏作为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文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应以当下诗歌鉴赏课堂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诗歌鉴赏的教学内容为准则来创新教学方法,并从优化性的角度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为学生传授科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本文分析了诗歌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诵读古代诗歌,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这就给诗歌教学提出了挑战,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做法。—、从朗读、关注诗歌语言本身进行鉴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杜甫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积淀诗歌  相似文献   

20.
针对课文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呈现最优化,即课堂效率最大化。一、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不但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增加教学的密度、容量,加强教学信息传递,提高教学效率,并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1、利用多媒体课件,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播放配乐朗诵及康桥风光画的课件,能使学生见其景,闻其声,如临其境,有助于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朗读诗歌,同学们就很容易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生动的画面,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感情。2、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实效性大大加强,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密度,加大容量,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即通过诵读,加深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一节诗歌课中多媒体的成功运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借助课件将品评诗歌的“三美”及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使学生对整个鉴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