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 1 98 5年我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以来 ,我国的博士后工作在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流动和学术交流以及创新工程的实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并伴生了“博士后联谊会”这一由特定成员组成的群众性学术组织。浙江大学在 1 985年 1 1月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并于 1 987年 3月招收了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 (以下简称博士后 )。 2~ 3年后 ,博士后逐渐增多 ,他们逐渐萌发了在博士后之间加强友谊和开展学术交流的愿望 ;另一方面 ,由于博士后管理制度的不成熟和后勤方面的困难 ,博士后也有不少共同关心的切身问题需要向上反映 ,寻求解决。 1 990年 ,…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基于Nature 2020年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探究组织环境对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不甚理想,学术从业意愿和学术热情现状均不容乐观,博士后对组织系统的5个维度的满意度一般;组织系统的不同维度对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专业成长支持作为近端环境对博士后人员学术职业从业意愿和学术热情积极影响最大,并且组织环境不同维度对不同背景博士后在学术职业从业意愿、学术热情存在异质性影响;其他变量如性别、专业、资助形式、国际流动、工作时长、已有年限和任期等也能对博士后的学术职业意愿和学术热情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和研究所的短期博士后研究制度首先是在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当时的目的是给刚毕业的博士生再提供几年的锻炼时间,直到他们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术或者工业研究职位。这种博士后制度现在已经成为大学和研究所进行科研的主要形式。它在英国  相似文献   

4.
作为博士后制度的先驱,美国的博士后制度为该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自发性制度—政府主导制度—学术临时工制度”的演变。国家、大学、第三方组织、市场、学者等都是博士后制度建设的行为主体。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为研究框架,分析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逻辑,可以全面地认识该制度的变迁情况。美国博士后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呈现的问题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博士后制度具有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双重属性,博士后经历既是人力资本投资亦是信号资本投资。基于2014年中国大学教师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后评估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博士后经历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拥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比没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年收入高出11.40%。博士后经历的经济价值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海归"博士后经历的经济效应是"本土"博士后经历经济效应的6.46倍。研究结论为未来青年博士职业发展路径选择、博士后管理制度改革与学术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博士后制度兼具人员聘用和人才培养双重属性,加之各国博士后聘用方式、学术职业竞争性等方面的差异,博士后制度的功能从普遍认为的“蓄水池”逐渐发展至包括“镀金店”“工作场”和“过筛器”在内的四种类型。依据相关理论和文献,本文在博士后制度功能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利用2020年《自然》杂志发布的“首次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对全球25个国家博士后制度的功能进行了跨国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高校作为聘用主体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博士后的工作投入较高,职业前景较好,但也存在绝对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兴趣和国际吸引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博士后的“镀金店”色彩浓厚而人才“蓄水池”功能体现不足。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多重功能,应着力促进博士后薪酬来源的多样化,着力提高博士后的工作兴趣,切实增强博士后对学术的坚持。  相似文献   

7.
学术职业社会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学术职业认同是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之一,能够体现学术职业社会化的效果。基于社会化视角,从背景特征、组织支持、导师指导、自我认知四个方面分析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工作领域、类型博士后差异显著,多项logistics回归发现职业晋升机会影响显著,组织支持影响较小,导师指导无显著影响,自我认知所代表的个人社会化阶段是影响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从博士后的不同类型、国家差异等方面分析学术职业认同的差异性,发现影响学术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中国博士后多数为高校博士后,说明对比西方国家,中国博士后更多是一种师资储备,流动性相对较弱,博士后类型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加剧,博士后的学术生存与发展困境日渐显现,因其感知未来职业前景黯淡继而从学术部门溢出的现象值得学术界高度关注。基于全球博士后项目中国微观调查数据,旨在考察博士后的学术职业流向及其内隐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工资薪酬、工作与生活平衡及科研支持满意度在博士后职业期望与流动倾向之间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且相较于工资薪酬,工作保障满意度起到更大的完全中介作用。分样本异质性检验表明,女性博士后的流动倾向受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影响更为强烈;相较于项目博士后,师资博士后群体中工作保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更低。上述发现表明减少博士后人员流失的关键在于厚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终身发展的组织支持体系,扭转博士后管理中“重使用,轻培养”倾向;完善博士后“非升即走”制度,营造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纾解博士后过载的心理负荷和压力知觉,为稳步推进博士后创新驱动发展创设共建共融的学术场域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学生”间的过渡身份定位,使“培养”与“使用”成为影响博士后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重要过程性因素。研究采用2020年Nature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N=7 252),探讨身份定位对博士后职业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博士后整体属于“低培养—高使用”的身份定位模式,且职业发展能力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培养”是影响博士后职业发展能力的内核因素,“使用”的限度决定其效用的发挥,“重使用轻培养”将不利于内隐性职业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的长效发展;第三,女性、文科与工科、本土、具有非学术职业意向的博士后对职业发展能力的评价相对负面。鉴于此,研究认为应重申“培养”在博士后身份定位中的价值、在考核评价中秉承适度“使用”的制度取向、建立结构化和针对性的博士后职业支持与培养体系,为博士后的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云 《教育研究》2006,27(5):36-40
20年来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经历初步创建、快速与全面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正走向提高质量与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制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因素。新时期的博士后制度需要在管理制度、培养制度、经费筹措、资助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博士后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博士后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博士后招收选择、博士后工作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博士后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博士后教育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规范化的监管体制,近年来在规模、薪资和福利待遇、职业规划和就业等环节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已经引起了大学内外的广泛重视,加强监管力度,强调规范性将成为美国博士后教育未来的基本走势。  相似文献   

13.
20多年来,博士后政策在我国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产生出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其制定过程有重要的意义.博士后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多种价值、利益和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运用理性分析、多源流分析和精英理论模型进行多层面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博士后政策制定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企业博士后发展的基本经验,反思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问题,对完善博士后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博士后培养使用质量,加强博士后工作的理论研究,促进企业博士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监控是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分析我国博士后政策监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博士后事业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做好高校工科博士后管理工作是应我国现阶段发展需求提升人才质量、推动人才输出的重要举措,能有效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科进步,减少人才流失。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工科博士后管理工作还存在培养机制不成熟、投入资金短缺、管理权责难明的问题。因此,要通过打破计划体制,增强管理弹性;加强学术管理,保障培育质量;实现权责分明,合理管理权限来做好高校工科博士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博士后教育已有120多年历史,为美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博士后教育展示出独有的特征,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对美国博士后教育的述评,可以对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为我国更好地发展博士后教育以及创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博士后在站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经费保障。在博士后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博士后日常经费结构不尽相同。博士后生活费用占博士后日常经费比例逐渐提高,科研工作补助经费占博士后日常经费比例逐渐下降。虽然博士后生活费用占博士后日常经费比例逐渐升高,额度不断上涨,但博士后生活费用强度波动较大,增长速度偏慢,应该在增加博士后生活费用额度的同时,保持博士后生活费用强度相对平稳,并稳步提高博士后生活费用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博士后招收规模的增加,博士后的招收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对博士后管理工作部门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从博士后岗位、发展前景、意识形态、经费投入、国际化水平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博士后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博士后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提高高校博士后培养质量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rty-six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will establish sixty-five mobile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s this year and next, representing 63.7 percent of all stations to be set up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reporter learned from the department concerned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ttee. This indicates that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China has attained a high academic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