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回国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好医生我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当了眼科医生,工作4年后去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读硕士,毕业后留校继续做眼科医生。2000年,我开始在中山眼科中心读博士,2002年去了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做博士课题,博士毕业后又在那里做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2.
韦钰于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前身)。1979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派往国外学习的访问学者,她到德国学习并获得亚琛工业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回国以后,她在东南大学创立了生物医学工程  相似文献   

3.
正高福,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新晋院士之一,在H7N9禽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评为"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其于1991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院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回国前在牛津大学任讲师、带博士、建实验室,2004年回国  相似文献   

4.
杨光华 《留学生》2012,(2):28-28
我在海外多年,2006年博士毕业后,回国创立公司。当时没有像目前这么多的引才计划,为了筹集到公司的启动资金来购买设备,全家为了支持我,卖了一套房子。一路坎坷,多少不眠之夜,每次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一幕幕奋斗的场面。记得在上海刚开公司时,家人和朋友是我最强的精神支柱。有了他们在身边,我并不觉得孤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回福建创业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不到一年,已先后有28名留学回国人员前来加盟。与此同时,福建省的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也出现了“留学归来创业忙”的景象。截至1999年底,全省已有3000多名海外学子学成后回闽工作。几年来,该省公派留学人员回归率超过80%。目前,福州大学留学回国人员已增加到101人,占教师队伍的10%以上;厦门大学仅化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就先后有13位留学回国青年博士进站;福建农科院的留学回国人员也已达到了39人;福州经济开发区内由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已接近…  相似文献   

6.
刘才教授1948年1月出生,黑龙江绥化人。1975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1981年于该校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1986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86年回国后在燕山大学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  相似文献   

7.
对7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百名化学领域留学回国博士情况开展调查,并从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各校留学回国博士的人数;二,留学回国博士的年龄结构;三,留学回国博士的性别;四,留学的国家;五,回国的时间;六,留学回国博士与西部人才的情况;七,留学回国博士的专业分布;八,留学回国博士所作的贡献。通过分析,力图揭示留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所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中反映了当代中国高校化学学科留学回国博士的分布、留学国家及所作贡献等情况,并由此窥见中国高校师资、中国留学回国博士之全貌,提醒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3,(8):12-13
其实,创办刨毅视讯并非张辉的第一次创业,早在199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的张辉便与同学邓中翰一起回国,共同创办了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计算机摄像头芯片。“当时也没想太多,一拍脑门儿就回来了。”谈到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张辉轻松地说。  相似文献   

9.
为回国做博士后者开绿灯 1992年8月,为了争取更多的优秀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人事部、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争取优秀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的通知》,规定:各博士后流动站在完成当年招收博士后的计划名额后,如还有留学博士申请进站,可不受名额限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设站单位为了争取更多的招收名额,在安排本单位招收计划时先招收国内博士,待计划名额完成后再招收留学博士,影响了留学博士及时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也给全国总体招  相似文献   

10.
陈思 《大学生》2013,(15):110-112
“我研究生毕业刚回国的时候叔叔说.有可能在北京留不住.我不信.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他的话。”  相似文献   

11.
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北京自修大学顾问,广西博白岐山坡村人。26岁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一年后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获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  相似文献   

12.
夏颖奇出生于1950年,他的经历与共和国的各个历史阶段相吻合,他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国家公费出国留学生。博士毕业立即回国,后被派往美国华盛顿中国大使馆从事中美教育交流项目、留学生管理工作;1999年,加盟中关村,担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分管园区人才工作和国际合作业务;至今。已经退休的他任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等职务,依然活跃在海归回国创新、创业的“圈子里”。  相似文献   

13.
级软件工程师陈进博士,1991年国 家公派赴英留学,1995年在英国城市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博士毕业后,先后在两家国际大公司任高级软件工程师,主要从事图形处理、图象分析、成相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陈博士在英国有很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收入,又从事高科技。但是他已经于2002年12月27日回国创业,加盟厦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高促使陈博士回国的原因正如他所说的:首先是有幸参加了2001年教育处组织的“留英学者高新技术为国服务项目”,随团前往北京、上海、苏州高科技园区进行项目洽谈。亲眼目睹了国内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以及…  相似文献   

14.
4月 2 2日下午 ,广西高等教育创始人马君武的长子、著名农学家马保之博士应我校的邀请 ,在田家炳书院报告厅为我校全体干部、博士及部分青年教师作了题为《更上一层楼 ,一起来创新》的师德建设讲座。校党委副书记阳国亮研究员主持讲座。马保之博士在讲座中 ,以自己几十年求学、科研、工作的亲身经历 ,详尽地阐明了具备“创新意识”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马保之博士 1 92 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1 93 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1 93 4年回国后先后到中央农业实验所、实业部工作 ,在广西工作期间 ,使柳州沙塘成为当时农…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派博士研究生的回国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调查和研究。文章结合472份问卷调查与少量访谈,分析了公派博士研究生的基本特征、回国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国政策对回国意愿的影响,以及派出和管理政策对回国意愿的影响,力图为公派留学回国政策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新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1990年学校对归国留学人员作出了五条优惠决定: 一、凡来兰大工作的留学回国博士或者博士后从报到之日起,享受副教授待遇;经过考核和评审,符合条件者即可聘任为副教授。 二、留学回国博士或博士后,来校工作第一年,由学校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并积极帮助申请国家、部委或地方的科研经费。 三、支持留学回国博士或博士后多次出国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国际  相似文献   

17.
褚恺伦 《神州学人》2013,(11):34-35
五六月的渥太华正是毕业季,我的一个同学也在收拾行囊准备回国,他请我去帮一点小忙,所以我参与了他整理打包并最后向物业交房的全过程。我看到他把墙上的各种小图钉、挂钩拆卸完毕,补上钉子留下的墙洞,把卫生间擦得光亮如新,  相似文献   

18.
石新京 《大学时代》2006,(10):28-29
杨炳章 1945年出生于山东。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哲学所硕士研究生,1981年提前毕业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6年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发表中英作《从北大到哈佛》《不平则呜》《小平大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等等。  相似文献   

19.
回国至今,已过两年.由于平时工作甚忙,无暇思索回国后的感受.回顾几年来的工作与学习生活,偶有几点随笔,与海外学子、朋友们聊聊.为我升起五星红旗  相似文献   

20.
王志均,1910年出生,男,汉族,山西省昔阳县人,生理学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6年赴美学习,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受聘为北京医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