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7,(10)
正浙江,自五代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上林湖越窑在朝廷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逐步淡出宫廷视线,至南宋时明停烧。此时,以越窑为主的浙江优秀窑工汇聚龙泉一带,传承浙江青瓷的烧造工艺。早期龙泉窑,有的与瓯窑相似,有的有越窑的风格,也有的有婺州窑的特点,大量器物中,可以看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等浙江窑系的烧造工艺、纹饰刀法和青釉色泽。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都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期赴浙江金华市铁店村古窑址和金华地区其他几座烧制乳浊釉的铁店窑系窑址进行了数次考察,并造访了金华地区铁店窑系的一些研究者和爱好者。由于该窑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可能挖掘瓷片标本,只能对照有关考古资料,从作为古出海口的杭州、扬州两地收集到一些铁店村窑的实物标本,作为论述铁店窑系的参照物。  相似文献   

3.
三、绿釉陶瓷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合物为基本助溶剂的陶瓷传统釉色之一。汉代烧制的釉陶中即已出现铅绿釉。据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统计,唐宋时期有以下一些窑口曾烧造过绿釉器。唐代时,湖南长沙窑烧造有少量的绿釉器。宋代时制瓷业空前发展,很多新兴的窑场在宋金元时期都烧  相似文献   

4.
杨俊艳 《收藏》2021,(2):54-59
釉里三彩,又称釉下三彩,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窑。其采用钴、铜、铁三种矿物原料作呈色剂,在生坯表面上分别绘画不同的图案,然后罩盖一层透明釉,再入窑中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因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为蓝、红、青三种颜色,故而得名。但因烧造技术难度较大,加之审美风尚的流转变化,故仅盛行于康熙一朝,雍正、乾隆等朝虽有烧造,但鲜有精...  相似文献   

5.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6.
正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青釉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宋代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许多名窑名瓷,同时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以彩饰著称,可分高温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素地彩瓷等,据统计施彩的产品数量达41%,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瓷窑。高温釉上彩釉上彩是在底釉上施一种或多种彩,入窑一次烧成。由于长沙窑乳浊白釉粘附性强,且易烘托色彩,故多以白釉为底釉,也有青釉作为底釉的,其上施褐、绿、蓝、红等釉彩。釉上彩经高温熔融后,彩釉流淌,与底釉渗透融合,图案出现略微的晕散效果,宛若天成。  相似文献   

8.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10.
贾红丁 《收藏界》2011,(9):56-59
广元窑是1953年修宝成铁路发现的,后经多次的考古调查发掘及地层陶瓷标本的收集和断代分析,可认为是唐宋以来的古窑址。从出土的器物和工艺及烧造特点了解,其品种丰富,造型独特,黑釉瓷居多,也有酱釉、黄釉、白釉、绿釉和小量的其他釉色的瓷器,大多为生活实用器,亦有部分陈设器和小玩具等。特别值得称美的是手捏瓷塑与小玩具,信手捏来,形态生动,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它所展示给人们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浓厚的民俗文化。笔者酷爱古瓷,追寻广元窑多年,收集了广元窑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瓷标本,惜大多已经残缺,其中几件完整的广元窑的小瓷塑栩栩如生,写意与夸张相结合,古朴大方,甚是可爱有趣,特介绍给大家鉴赏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雨岚 《收藏界》2012,(5):62-66
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两等地都何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门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13.
正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其烧造工艺与装饰艺术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发展,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即以博物馆藏品为例,详细解析如下。雍正时期雍正时期是炉钧釉瓷发展的初创阶段。其烧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两次烧成:先是在高温窑炉中第一次烧成素坯,然后挂釉,再入800℃低温彩炉中进行第二次焙烧。釉中含有粉剂,釉厚而不透明,呈现深浅不一的窑变红与窑变蓝等色。清(佚名)《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  相似文献   

14.
正鲁山窑是河南中西部地区一处重要的综合性窑场,因其丰富的烧造品种和精湛的烧造工艺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随着近年考古发现,鲁山段店窑的整体生产面貌虽基本清晰,但因缺乏科学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年代分期、生产情况、技术工艺、窑址兴衰等问题上仍有可深入探讨的可能性。本文以介绍一批郑州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所藏鲁山窑陶瓷产品  相似文献   

15.
雷国强 《收藏》2014,(6):82-87
浙江婺州窑烧制出成熟青瓷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衰弱式微于元末明初。婺州窑是一个地方性历史名窑,虽然有着庞大的窑系,悠久的生产历史,但其声名远播实得益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一书。《茶经·四之器》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所生产的茶具当时仅次于越窑和北方耀州窑,名列第三。  相似文献   

16.
张海军 《收藏》2014,(1):39-4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衰落于五代初期。长沙窑产品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它的釉下彩装饰,其装饰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等等。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其能够屹立于唐代“南青北白”陶瓷大环境中,还应归功于它的造型多样化,比如...  相似文献   

17.
正黄釉瓷是指在基础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后,釉面呈现黄色的瓷器。黄釉瓷是古代颜色釉瓷器中极其重要的品种。《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尤其是明清时期,黄釉瓷器还成为了皇家祭祀与宫廷礼仪用瓷之一。从烧造技术与烧成温度而言,古代黄釉一般分为高温黄釉瓷与低温黄釉陶两大类。本文梳理的主要是古代各大窑场曾经烧造过的黄釉瓷名品。它们孕育千年,既是民族风格的折射,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生动再现了古代黄釉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厘米,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天蓝色窑变乳浊釉,施  相似文献   

19.
倘红 《收藏》2008,(11):46-47
扒村窑任令河南省禹州市扒村,始烧于唐,历经五代、宋金而终于元、明。烧造产品有白釉黑花、黄釉黑花、白釉划花、红绿彩、三彩、白釉、黑釉、黄釉等,装饰技法有绘画、划花、剔花,有釉下和釉上两种彩绘。白地黑花瓷较有特色,器型丰富,其中瓷枕造型新颖,装饰内容取材广泛、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瓷枕的枕面装饰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周凯 《收藏》2015,(10):48-51
在婺州古瓷的发展史上,式样繁多的碗贯穿于其兴衰的始终,可以说是婺州古瓷发展的一个缩影。尤其是从南朝到北宋这一历史阶段,婺州窑瓷碗的花式众多,造型各异,展现出婺州古瓷的精彩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