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文化进校园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对高职课程改革也将产生极大影响。高职课程改革以"双跨"为支点寻求突破,本文将从哲学、文化学、课程论三个方面对高职课程改革中产业文化元素缺失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借用行业标准,为高职课程改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讨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是丰富当前课程理论、推动课程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的紧迫议题。过程哲学的两个核心命题,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维与视角。“过程”视野中的课程改革应该突出课程的过程思维和关系思维,克服教学评价中“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建构综合的评价机制,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自行设定课程。  相似文献   

3.
影响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三次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有三次会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耶鲁音乐教育研讨会、唐哥伍德会议、多元文化研讨会。耶鲁研讨会和唐哥伍德会议为建立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打下了基础,对六十年代后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九十年代的多元文化研讨会则打开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的局面,使音乐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并反映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倡导,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有三次会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耶鲁音乐教育研讨会、唐哥伍德会议、多元文化研讨会。耶鲁研讨会和唐哥伍德会议为建立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打下了基础,对六十年代后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九十年代的多元文化研讨会则打开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新的局面,使音乐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并反映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的倡导,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以崭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创建现代学校文化创造了新的契机。现代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办学哲学、教育理想,是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中共同生活的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是现代先进的学校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重建学校文化也是课程改革最终“物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纯 《天中学刊》2010,25(4):130-132
教学本质的文化哲学思考,不仅是对教学研究的一种哲学层面的理性关怀,更是对教学中人、文化与教学三者根本关系的深层追问,从而彰显教学的文化成人本质,拓展一个新的教学文化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造能力、关怀能力为目标的儿童哲学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视角。其中,关怀性思维作为儿童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深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那么,何为关怀性思维、儿童哲学课程何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如何通过儿童哲学课程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等问题成为儿童哲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象,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8.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范式——视觉文化的崛起,而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程教学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在听力课程改革中将视觉、听觉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和网络环境的作用,引领听力教学进入视听时代,建立起听力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当做文化传承的工具,失去了课程作为文化本质的内涵,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新的课程文化观,在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对现有课程文化的局限性的突破,探索新的课程文化模式,使旧课程文化形态向新的课程文化形态转换,重建新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课堂教学文化重构是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传统课堂教学呈现着背离、单调和专制的文化异化特征。课堂教学的文化转型,将面临着地域性文化冲突、历时性文化冲突和群体性文化冲突。新课程改革需要重新审读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重构课堂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就是文化的变革,课程追随着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课程改革,其中必然涉及并带来文化冲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及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面对文化冲突,应在吸收、借鉴国外课程理论及其实践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性进行有机融通和实践的再创造,采取有利、积极、合理的文化政策,实现各种文化型式的有效整合,以便在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以服从并服务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其文化规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和标志,在于建立新的课程文化。反思课改10年",文化准备"不足是课改的阻障之一,其出路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领域对课程改革实现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文化冲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文化调适是课程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课程改革相关策略的制定应结合我国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政策文化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统所规约课程研究的文化机理为: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旨趣;从文化传统的存在形态中,理解文化传统的性质与形态;从文化传统的变迁方式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变革与转型。进而,文化传统所规约下的课程研究的文化路向为: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回归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关怀的课程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文化角色、品质、功能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文化面貌、视野与旨趣。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本体存在,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文化范式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8.
关怀文化传统:课程改革的又一使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同时课程改革也以各种形式被传统所“文化”。然而熟知并非真知,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理论资源和改革阻力等方面刻意地回避和忽视文化传统,基于关怀文化传统的视角,笔者认为关怀文化传统即弥补文化传统的薄弱和消解文化传统在课程改革中的抗拒应作为课程改革路径追索的着眼点和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学前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文化哲学从本体论上因应学前课程的文化价值诉求而为其提供了新的价值发展理念:学前课程文化主体意识的唤醒,学前课程对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关照,学前课程中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协调。这种文化本体存在通过学前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学前课程对儿童生命意义的关切以及学前课程对科学和人文的整合得到了建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研究涵盖了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和课程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功能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分析理论、批判理论等的课程观,揭示了课程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后者包括对学生、课程知识和教材等课程文化要素的研究,探索了课程各要素的文化特质及其在课程发展中的功能。这两者相互联系,体现在我国课程改革探索的现实之中,推动着课程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