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问题是近年来征收实务中的热点和难题。征收城市违法建筑"一律不补"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农村违法建筑。从现实角度看,农村违法建筑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对其征收补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立法和司法角度看,海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支持对征收农村违法建筑进行适当补偿。立法应区分不同类型的农村违法建筑,按照"衡平补偿原则"具体设计农村违法建筑征收补偿制度,实现"对物补偿"到"对人补偿"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现有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过于向征地政府倾斜,使得在征地的公益属性认定、征地补偿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兼顾到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征收权的行使与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土地征收与补偿纠纷频发。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健全农民利益表达的机制,在征地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搭建起利益沟通、协商的平台,建立被征地农民利益影响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的约束机制,是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财产征收补偿行为本质上是解决物权关系变动问题,属于私法(民法)主要调控的领域。财产征收补偿应当遵循公平、适当、全额、按法定程序补偿的法律原则。财产补偿标准是补偿原则的具体化,是补偿原则的实现形式。在确定被征收财产的补偿标准时,法律、法规及政策应当尽量规定得明确、具体、公平和合理,依法理及我国财产征收的多年实践经验,以市场评估价加适当上浮比例予以补偿是一个刚性标准;而不因征收而致被征收人财产利益受损、丧失或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下降、致贫则应是柔性标准。对财产征收补偿标准进行法律调控,必须置于整个财产法体系内予以观照,审慎地寻求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问题重重。集体土地征收中补偿内容和征收程序是最重要的两部分。借鉴日本《土地收用法》中正当补偿和合理程序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集体土地的征收在征收补偿方面应制定完全补偿的补偿原则,扩大补偿客体,完善各项目的补偿标准。在征收程序方面应增加事业公共利益认定程序,设立专门的土地征收机构,透明征地信息、保障公众参与权。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均应符合这一主题的需要.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都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公共利益"的限定不明确;土地征收程序过于简单,缺乏规范性;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应从公益目的的审批、严格全面的征收程序以及公正合理的补偿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益征收补偿的法理基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讨论和论证过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诸多学者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理论蓝图,来解释公益征收补偿的合理性.公共负担平等说、特别牺牲说,不当得利说等,都从不同视角对征收补偿进行了阐释,也取得了不同范围内的认同.但是以上学说似乎都未能摆脱法学理论范畴的局限,引入经济学上的公共选择理论,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公益征收补偿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益征收的范围即房屋应当扩大到其他不动产,比如码头等;征收补偿依据,涉及权利归属和权利内容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客体方面以调查结果为准。登记机关存在过错导致被征收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征收导致物权变动的,以公益、合法和补偿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对补偿主体和权利人、补偿标准和范围、补偿程序和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改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基本制度,妥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对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和补偿对居民生活影响重大,备受社会关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由政府组织拆迁或授权拆迁。明确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实行相应和及时的补偿原则,依法征收。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征地范围过宽、补偿偏低、安置不当,其原因为“公共利益”界定不明、集体土地产权缺陷、政府权力寻租和政府行为缺乏规范。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应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现行农地征收中存在"公共利益"界定不清、补偿标准严重偏低、补偿费分配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而造成失地农民、用地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多重矛盾,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对国外征收制度的研究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对征地制度进行优化:搁置"公共利益"界定的难题,从技术层面入手,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在补偿费分配方面充分考虑征收中相关利益方的损失;实行多元化的补偿方式,以达解决征地中存在问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在本质上公共利益产生于人们的理性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不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为前提,进而产生公共补偿理论。在我国法律制度的建构上,也必须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促成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符合公权力运行内在特征,惩治和预防公权力恶性侵权,激励公民维护个人权益,实现对公民合法权益提供完全充分保障的需要四方面,分析论证了在我国国家赔偿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并且对国家赔偿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从适用的构成要件、赔偿数额以及诉讼标准三方面提出了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第1232条在环境侵权领域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保护环境私益的同时形成了对环境公法责任的有利补充。但结合实践案例来看,该制度当前在适用上仍存在请求权主体宽泛、举证责任规则不当、赔偿金额缺乏法定标准以及与公法责任冲突竞合等问题,在制度的规制完善上更应注重适用范围限缩、合理分配程序责任、建立法定赔偿标准及责任竞合下的顺位抵扣机制以实现其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由国家将集体土地强制性征归国有并按法定程序给予被征地集体或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对于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性质,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对农村集体土地属"农民集体"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分歧,使土地征收在现实中产生许多矛盾,进而影响到征地补偿的标准、范围和分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主体缺位、国家主导、强制性、公益性、程序性和有偿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认为PX事件是民众在损失厌恶心理下基于自身效用参照点做出的决策抉择。对于政府来说,不确定性的损失厌恶促使“好消息提前”和“坏消息延后”。这种参照点差异促使人们做出不理性的决断,只有对于这种机制正确理解并有意规避,个人和群体才能做出合理的抉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宣传,尊重公众主体地位、政策议程公正透明、平衡利益,补偿代价等来改变民众对PX的看法以改变民众的参照点,进而达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广大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继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法律、产权等制度的层面展开探讨,能够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是维护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