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海燕 《考试周刊》2011,(75):50-50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结晶,蕴涵丰富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对当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睿 《江西教育》2006,(10):20-21
人们常提到国学经典,那什么是国学经典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理解为四书五经,有人认为是别的什么经典。这里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义,首先弄清什么是国学。我们认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国学乃是使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中华文化之所以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对人类进步做出特殊贡献的民族文化体系。国学经典则是承担这一文化体系的载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弥新,它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先…  相似文献   

3.
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对学生的思想成熟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强化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国学精神的真正内涵,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精神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15,(1):21
从2015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开辟了"经典国学串串烧"栏目。每期都会为大家提供一些经典国学名句,希望大家在积累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国学的博大魅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精神所在,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新一代的传承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例如参加国学的一些经典活动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扬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是指我们中国人原创的学问,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随着"国学热"现象的出现,国学经典的价值探究理论界多以教育者身份从文学、文化学、角度审视其价值意义。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述综是:第一述综国学经典的价值研究;第二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研究综述;第三国学经典与高校教育关系研究综述;沿着上述三个层次的理数进行梳理和概述的。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让学校充满迷人的书香,成了思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传承与发扬国学经典,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使命。将国学经典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传承优秀文化,而且能提高学生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入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进行国学经典专题阅读,使学生沉入经典文化,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其蕴含的思想和灵魂渗透到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更肩负着要爱国学、传承国学的基本理念与精神价值的重要责任。努力学习经典国学,对当下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体现。尤其在当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想让国学经典给我们的生活引入一股清流,就必须将宣扬其基本理念从"娃娃"抓起,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分析,探索出对小学生礼仪教育有着深远意义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拓展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知识层面,更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加强其礼仪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人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诵渎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振杰 《天中学刊》2014,(5):129-133
国学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总称。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整理中国文化精义,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学教育不应片面注重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对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在当前的国学教育中,我们要强化"文献自觉",通过积极的文献意识和文献能力的培养,提升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民族精神,在认识的基础上培养道德情感,这样小学生才能接受并坚守良好品德。人需要自信才能成就大事业,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这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倡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国家文化自信,践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传承国学文化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珠江五校确立了“三、五、十”愿景规划至今。作为特色校本课程之一的国学课一路向我们走来。国学,它不仅将经典文化植入我们全校教师的血脉。更如同“精神的氧气”,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7.
国学资源是我国的文化源泉,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的典藏。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在诵读中明德修礼,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是指中国原创的学问,是一个凝聚着无数先辈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成都大学将"国学经典导论"作为所有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它的显著特色。不仅以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在校园大力宣传普及国学知识,而且还充分利用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院馆;不仅设立"国学大讲堂"邀请校内外国学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而且还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师生课后关于国学经典的交流与沟通互动;甚至设置讨论专题,组织师生将国学经典的重要内涵与当下热点现象相结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国学是我国五千年来文化经典的汇总,是对前人的认识与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主要从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以及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应用进行简述,旨在通过自己的教学收获,为各位教师提供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感、有自律精神的中国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可见,国学对于人的发展和进步是具有十分积极影响的。为了能使国学在当代的中国发扬广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的国学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