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随着历史变化的社会联系形式,它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内容性质的基本观点,我们必须承认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现实利益的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倾向性,而处于具体历史之外的超阶级的一般道德体系或类型是不存在的。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对道德信仰的探究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重新审视。道德信仰的本质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社会之我对个体之我的超越;精神之我对内体之我的超越;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超越;无限之我对有限之我的超越。树立良好的道德信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创造了一门新的课程形式———教育体验课程 ,其内涵在于它的“体验”是植根于学生主体的精神世界 ,以精神世界的特征———想象为基础 ,着眼于自我、文化、社会、自然、教育之整体有机统一的人的“超越经验” ,并通过这种超越去体现师范生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实践证明 ,这种教育形式应当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切宗教的核心是通过信仰而表达人类精神的超越性。儒学是哲学还是宗教?儒学虽然没有明确指向一位人格神,但具有内在的超越性因素。它将天道置于首位,并认为天道存在于人道之中,人要努力在人道中发现和体现天道,这种努力便形成了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向。同时儒学还强调人性的修养,强调高尚道德或成圣的可能性,它持守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责任与义务,以建立一个以道德价值为纲领的社会,从而又在对现实世界的阐述中坚持自我向超越境界敞开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是主宰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超越有限对于最高道德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追求,以这种道德精神与道德价值作为道德世界与道德生活最后支撑力量,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最高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良心在道德阶段和伦理阶段有着"形式的良心"和"真实的良心"的本质区别。道德阶段的"形式的良心"是个体纯粹抽象的主观自我确信,自我意识在缺乏绝对反思的情况下容易使良心转向作恶的待发点上。而伦理阶段的"真实的良心"是以善为普遍化要求的一种伦理设计和价值追求,规定着道德主体相应的客观行动标准和义务要求,能够避免良心走向恶的可能性。当"真实的良心"真正具有伦理性性格时,自在自为的善和自由就会实现,而现实的伦理精神就会以客观的、普遍的伦理实体定在——家庭、公民社会和国家彰显出来,真正实现了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康德建构了他的道德王国,提出了道德命令。并且,论证了道德命令的可能性。他认为处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人,由于具备了自由和理性,因此能够排除经验因素而获得道德价值。本文以自由和理性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康德的道德命令对于人如何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虚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虚构作品具有一定的道德内容。作家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文学虚构会冲击压制本能的现实道德,走向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伦理。虚构作品创造了一个可能性世界,对人类突’破现实道德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可能性的非现实世界,能使我们加深对内在自我的看法,从而对自我的认识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集体主义道德是一种凝聚人力量的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道德强调维护人们普遍的、共同的利益。在改革开放之前集体主义道德强调共同,牺牲了个人价值的差异性;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如何贯彻集体主义道德,现在允许出现有差别的财富,但是同时出现了一些人对共同利益逐渐冷漠,只顾自我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继承和发展集体主义道德,并同时关心个人价值,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探索集体主义道德。关心解决中国现实的道德理论问题,贯彻落实大学生的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开发人们创造个人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责任冲突发生的内在机理在于行政人员的意志自由和行为自由。基于不同的行为倾向所做出的符合规范的行为,都应当是负责任的行为,这对于行为主体而言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行政人员在面对责任冲突时通常采取"照章办事"、"服从上级命令"或"超越规范"的途径来应对。要实现行政人员责任冲突时的负责任的行政行为,就应当把制度化的实现途径与人的道德信念结合起来,这种途径能否实现是由行政人员的道德自觉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主宰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超越有限对于最高道德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追求,以这种道德精神与道德价值作为道德世界与道德生活最后支撑力量,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最高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道德信仰教育呢? 以价值目标为导向,塑造完美道德人格 根据导向性原则的要求,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中道德信仰教育应为个体提供具有价值导向性的目标,以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面临自我选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选择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和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自我选择是否正确,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前景,也决定着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从超越现实的“理想”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起,就面临着诸多的考验,许多大学生就业屡挫的原因之一,就是将自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或者社会利益,需要支出,而这种支出就可以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成本。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要进行成本-利益的权衡。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人们明白守德是有用的,选择道德的行为不仅是善的、应当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并应对那些为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激励补偿。  相似文献   

14.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或者社会利益,需要支出,而这种支出就可以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成本.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要进行成本一利益的权衡。本文对道德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让人们明白守德是有用的,选择道德的行为不仅是善的、应当的,同时也是最明智的,并应对那些为牺牲自我利益的道德行为给予激励补偿。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教育评论》2014,(3):87-89
意义蕴涵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对有限性的超越诉求中。意义与道德相互规约和提升内在价值,意义追寻体现了本真德育的关怀与超越,以使人在对既有规定性的超越中实现自我和生活的建构,彰显生命价值,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是一种表达儿童情感,能满足儿童道德人格成长需求的文学样式。道德人格是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儿童文学以其价值时空、镜像反映、追求超我、情感宣泄、审美图景来显现道德意识,唤醒道德情感,完成儿童道德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与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8,1(3):27-32
道德与利益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但从根本上看,道德与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理解的理论误区在于对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的理解.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同时也应看到超越个人利益的道德追求的合理性.即使是对于那些行为高尚者的超责任的道德行为,社会也应当给予某种应有的利益奖赏,从而使得高尚的道德行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回报.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功利化的价值哲学根源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哲学在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往往通过对道德的价值理解来规定道德及其教育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左右道德教育发展的脉向。现代价值论主张从主观价值角度去理解道德,将道德由意义置换为价值,取消了道德的自在客观性。而基于这种道德理解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落入功利主义的圭臬。由此道德教育就仅局限于适应而非超越,道德教育自身之存在实处于虚无的无根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