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取个恰当的题目能让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读读各自的题目,一来了解学生的选材是否广泛,二来让这些题目给课堂添彩。至于这些题目是否符合文章的内容?有没有更好的题目?又应该依据什么给文章拟定题目?学生的认识是否清楚?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没办法帮助  相似文献   

2.
姚宇文 《现代教学》2009,(7):102-103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做错题目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对于错题的策略一般总是通过分析讲评后让学生来订正。教师认为学生订正正确了,这些知识点也就被掌握了,但是仔细想想,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呢?我们是否能从学生的这些错题资源中“淘淘宝”,通过学生的错题现象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通过错题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伟斌 《现代语文》2014,(5):113-114
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很难让课堂充满激情,课堂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靶场,学生上课就像士兵练习打靶。教师时不时提醒学生这是重要知识点,如何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如何分析这道题目,甚至随时来几道突击训练题目。高中语文阅读难道就这样吗?如何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迸发智慧的火花呢?本文选取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广告大揭秘     
一、激趣命题师 :这几天我们都在搜集广告 ,(板书 :广告)孩子们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跟———(广告)有关。师 :说说你想给这堂课命个什么题?生说自己创作的题目并选出最好的。师 :你是怎么想的?(师边说边板书课题)生说自己的创意来源。师 :你想得真好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题目。生齐声读题目。(让学生自己定课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欣赏中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二、广告大放送师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师边说边贴卡片 :广告大放送。生齐读“大放送”)把你知道的广告来个精彩的再现 ,现在我们分两组来比…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听课中,教学内容是平均数,老师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习题,题目如下: ◆计算下面题目中的平均数.然后细心分析答案是否合理。在给希望小学捐款的活动中,各个年级捐款数目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互动生成,常指人与书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但我想除了这些互动之外,还有就是题目与题目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可以增进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更好地进行知识间的构建。这也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互动生成中构建知识呢?  相似文献   

7.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遇到难一些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一脸茫然,听不懂,或勉强听进去,但实际不知其意.鉴于我个人的经历比较丰富,就特别喜欢琢磨,常常想: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懂呢?学生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总结下来,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读不懂题目中的一些语句,所以对题目的理解就不到位.那么,他们为什么读不懂呢?是哪些语句让他们费解呢?这时,我就会把这些难懂的语句拆分了,  相似文献   

8.
王凯 《教书育人》2014,(9):56-56
近年来,连云港市为了加强生态课堂的建设,编写了《伴你学》丛书,供3~6年级学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学生在解答诸如“解答完这道题目,你还发现什么问题?”“学习了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时,鲜有什么有创意、有价值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干脆写上“没有”、“无”。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就是多余的?学生是否真的就不需要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缺少的是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一、抓课文题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一般由此启疑,学生的思路会很快被打开,迅速搜寻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作出快速的反应,提出问题,探求新知。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经我这么一点拨,学生在2分钟内提出了:“倔强”是什么意思?倔强的小红军是谁?为什么说他倔强?……此时,我对同学们的质疑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眼睛,它与文章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范围,有的表现主题的线索。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文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索课文中心思想。(一)利用题眼,一点突破《精彩的马戏》是九义教材小学第三册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利用题目中的“精彩”这个题眼,设计了几个问题,调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积极性必从题目看,主要写什么?②马戏表演得怎样P③什么叫“精彩”?划出描写“精彩”的词语、句子。④这些节目为什么会这样精彩?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  相似文献   

11.
很多教师常常在学生考完试后发出这样的感慨:真不知道学生上课时在干什么,给他们讲过好多次相似题目的解题技巧了,可是这种阅读题还是不会做。教师在上课时对文章再三分析,从中心思想到段落大意,文章的重点词句等等,几乎面面俱到。可是,学生每当遇到拓展迁移的题目还是束手无策。为什么学生这么多年的语文能力总不见提高呢?让我们把目光回...  相似文献   

12.
证明一个命题,有时你会因题目所给条件太少而无从下手,有时你会因证明的范围过大而踌躇不前。面对这些困惑,你是否尝试着换一个角度,将结论否定后作为已知条件来使用,从而寻找突破点呢?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登山?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登山?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一定珍藏着许多你和你的小伙伴、你和你家人的合影,这些照片上记录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来观看我们班的照片展览吧。”出示展板,学生各自展示自己从出生到12岁的照片,挑选一幅最令人感动的照片来表达。( 这样设计能让学生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离不开生活。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教师谈话:“通过刚才创设的情境,请同学们思考,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出照片的内容,再给你要表达的内容取个题目。题目确定之后,你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李江梅 《河北教育》2002,(11):40-40
以疑激趣。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学中,可把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着力点。如学习《一分试验田》一文,我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了主要问题来设疑,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并把握了文章的脉胳。又如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点拨学生特别注意“飞过来吧”中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  相似文献   

16.
孙波 《现代语文》2013,(12):108-109
有一次作文训练,为了让学生有话讲并能讲真话,笔者出的题目是《我做错了》,结果交上来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让笔者感动的,却有让笔者跌破眼镜的。其中有个学生写自己做错的事竟是将同学家里养的猫残忍地溺死,而原因仅仅是那位同学晚自修的时候没有给他抄语文作业。这让笔者想到了清华学子用硫酸泼狗熊和马加爵杀死室友的事。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变得感情麻木,人性中固有的“爱”在慢慢消解。翻开他们的作文多是干瘪瘪的毫无生气的文字堆积,讲的都是一些套话废话,记叙文像事迹报告,议论文像政治动员;真的写真情实感了,这真情又不得不让我们忧心忡忡。这种现象在职高里更是严重。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爱”?是谁让这些学生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生气勃勃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王小奇在座位上百思不得其解,数学老师为什么把自己的答案给判了个“错”呢?王小奇的答案究竟错在哪里?让我们来看题目: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些同学在老师给了题目之后。就急匆匆地提笔写。还有些同学感到题目难写,手摸脑袋唉声叹气或是东张西望。甚至坐立不安,很长时问静不下心来,不知该怎样写。对于这两种学生.其实他们都不能写出好文章来,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动笔前的准备。那么应如何做好动笔前的准备工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是否健康,是否精力充沛,是否热爱生活,只要看看他的眼神。文章的标题,就像人的眼睛,它代表与透露着文章灵魂的信息,难怪我们有“好题一半文”的说法。文章的题目,从内容上看,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便有为之一振的感觉;从立意角度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那么,怎样才能拟出新颖的题目呢?大家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有些题目,不少学生平时会做,但在考试中常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完美”的遗憾现象.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关键是落实.学生成绩的提高主要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做出来且在做中悟出来的.因此要抓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