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激励的教育形式最能体现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期望学生继续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2.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手段。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是一种正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巩固良好行为,鼓励良好行为的再发生;批评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是一种负强化过程,其目的在于克服缺点与不足,抑制错误行为的发生。班主任在实施表扬与批评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能否充分发挥表扬与批评在育人上的功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提高表扬与批评的实效性,必须抓住表扬与批评的四要素:针对性、差异性、适度性、及时性。一、针对性针对性是指班主任实施表扬与批评的教育时,要缘事而发,尊…  相似文献   

3.
表扬和批评是统一的。表扬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加继续前进的动力。而批评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因素进行否定性评价,以及时提醒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走向正确方向。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进行表扬,这是大家都会做的。 在双方心平气和、心惰爽快时表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岳恩圣 《吉林教育》2005,(12):39-39
众所周知,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但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那么怎样使表扬具有最佳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刘西英 《甘肃教育》2005,(11):19-19
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分的表扬或批评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认识能力较低,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经常以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是对其行为的肯定与否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对学生个性形成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对  相似文献   

7.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经常使用的是表扬和批评。我们应正确运用这两种基本方式,提高评价效果。一、选择最佳表扬视角表扬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它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选择最佳视角,对学生实施表扬。  相似文献   

8.
<正>学前教育工作者常有意或无意中利用奖励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强化。很多教育理论都强调对孩子要多一些奖励,少一些批评。桑代克甚至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本文通过分析科学奖励对幼儿行为养成的价值,促进学前教育教师正确认识科学奖励与幼儿的行为养成的正向关系,并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奖励方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一、何谓科学奖励《教育大辞典》中把奖励定义为: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奖励的方式有肯定或赞许的语气与表情,口头表扬,发给奖状、奖章、奖品、  相似文献   

9.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由奖惩的实施所带来的行为强化或弱化现象就叫做“奖惩效应”。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等奖惩手段,能激荡学生的心灵,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学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强化好的思想品德,抑制不良的行为,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笔者认为班主任利用奖惩效应应注意多奖少惩,适时适度。第一,坚持表扬、鼓励为主。表扬和批评要经常结合运用,但必须坚持表扬为主,批…  相似文献   

10.
表扬、奖励从给予者的主观意图来看,具有双重功能:一是通过表扬奖励对接受者进行控制;二是借助表扬奖励向学习者传达有关学习情况的肯定信息。这就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充分运用表扬奖励,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访谈,考察在实际生活中母亲对幼儿批评/表扬使用倾向,发现表扬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52.4%;批评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14.3%;混合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33.3%。通过对批评/表扬类型的进一步探讨,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深化人们对批评和表扬的认识,而且能为教育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反馈技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课堂控制: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纪律是维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包括不同的形式,较为严重的体罚一般指向那些在班级中社会地位较低的学生,罚站不仅指向那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更多地是指向那些学业不良的学生。“关晚学”、贴标签、扣分、命令也是教师实施课堂控制的行为方式,表扬作为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的积极方式,对学生也具有批评和纠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文章简要探讨了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文章简要探讨了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相对主义学批评坚持多元主义的批评立场,其价值判断是个体主义的。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致学批评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在以人的群体为价值主体的基础上,以是否有利于人学实践作为学批评的根本尺度能够有效地确立价值评价的依据和解决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展批评的人学实践不仅是一种哲学式的选择,它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推崇克罗齐"创造的批评",但认为这种批评忽视了价值判断,于是提出"文学的趣味"来加以弥补。批评有了价值判断,就应该有批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朱光潜所说的"纯正的趣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初中生学习投入的特点及表扬与批评对其学习投入的影响,使用学习投入问卷、表扬和批评经历问卷对464名七、八、九年级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在后两年显著降低,到九年级时有32.7%的学生处于低学习投入状态;(2)来自老师和家人的表扬与批评对初中生学习投入有着重要影响,在各个年级中均能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8.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小学校德育环境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总体上还是在价值一元化的思维方式下运作,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商谈等德育新理念不相适应。为此,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应基于时代发展和学生主体的特点,由注重传承德育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感受力和行为力,努力创建一种对话共享、活动参与、丰富开放、动态生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伍德勤 《教育研究》2006,27(3):88-91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的传播、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诠释信息技术文化.从诠释中启示课程在内容呈现方式、实施的组织形式、学生学习行为和接受信息的途径、课程教学理念等上发生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