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所学校的创办,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宗旨、办学模式之中,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与灵魂,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起到导向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上海正在开展迎接世博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找准大讨论与弘扬  相似文献   

2.
乔俊明 《中国教师》2014,(20):15-17
<正>校训,作为一所学校办学精神的浓缩,其本身不仅包涵了教书育人的功能,而且还包涵了学校对自身办学理念的一种定位,同时也是对社会做出的一种承诺。一所学校之所以要以某种思想作为其办学宗旨,归根结底,与它所要传承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以及社会责任密不可分。无论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一不是体现了学校对其办学宗旨及学校文化的定位。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位于祖国边疆地区的一所中  相似文献   

3.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也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校园精神,它让学校的师生凝聚起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念,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本文试图提出了三条途径来引领学校文化的建设:一是讨论制定独特的校训;二是利用校训来统筹规划;三是利用校训来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4.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校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所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也是学校文化底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起着对内引导校风和学风,对外展示学校自身形象的重要作用。校训可以创造出浸润于整个校园中的学校精神传统,对全体师生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季仲平 《江苏教育》2014,(11):51-52
校训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亮点。顾明远教授认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志向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这一理解集中概括了校训的内涵、范畴及作用。简言之,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核心,以文化的形式呈现,教育性是其属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说起学校文化,不仅指教室里的墙报,校园里的板报、节假日的演出,这肯定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训,环境建设等等;校长、教师的文化也应该包括其中。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窥一斑而观全豹 ,一叶落而知金秋。从一所大学的校训 ,亦可见其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校训 ,最集中地反映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 ,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希望。久而久之 ,它融入一代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 ,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 ,古今中外名校 ,特别是高等院校 ,都很重视校训 ,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同样 ,人们想要了解一所学校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了解它有别于其它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即独特的大学精神 ,也是先读一读它的校训。只要读懂北京大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校训 ,就…  相似文献   

10.
<正>校训应该成为学校文化系统中的亮点。顾明远教授认为:"校训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从校风、学风中提炼出来,反映全体师生的志向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言行。"这一理解集中概括了校训的内涵、范畴及作用。简言之,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核心,以文化的形式呈现,教育性是其属性特点。以校训为核心,可以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优势,塑造学校精  相似文献   

11.
办学理念即办学宗旨,是一所大学教育目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治校传统、校风、学风、管理服务等的指导方针和理性精神,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办学理念和治校风格往往集中体现在"校训"中.因此,国内外著名大学,无不十分重视校训的制定及其在办学中的贯彻.如北京大学"博学·慎思"(取自<中庸>),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校训均是各自办学理念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小学校训内容雷同化、口号化,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相当严重,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缺失。校训是基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应然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文化符号,校训应是学校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校训应是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校训应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学校座右铭,校训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方健华 《中国德育》2012,(12):20-23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传统,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精神规范传统的时代创化。了解校训,就可以触摸学校的灵魂和传统特质;解读校训,就是打开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学、社会学意义上,所谓学校精神,就是指一所学校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办学宗旨、办学成就、校园面貌、师生群体诸因素体现出来的一种学校理念。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5.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被社会承认,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影响力,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点于不败之地。我国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但校训的制定及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此问题的探讨,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共同把我国高校理念识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西上。  相似文献   

16.
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存在校训雷同现象。对此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必将弱化校训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进而使学校发展失去根基。校训建设须因校制宜,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积淀文化底蕴,张扬个性特质。校长应把校训建设、创新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件大事,坚持在更新办学理念、弘扬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中.着力形成体现办学宗旨、时代要求、学校灵魂的人文化、个性化的校训。  相似文献   

17.
从四个方面进行农工商特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大力倡导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二、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忠于事实,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文化氛围;三、把办学精神与现代的环保理念相结合,营造奋进、勤俭、和谐、绿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四、加强校训、校徽、校史、办学精神和育人宗旨等校园文化的宣传,建设具有农工商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5,(3):72-75
大学校训能够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办学精神与兴学理念,采用以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对高校校训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商洛学院校训进行分析,认为其从文化角度看,具有历史性、表现性和主导性的特质,反映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具有的规范性与导向性相统一的特色;从价值取向看,具有倡导博学、追求厚德、笃行的感召力;从学校自身发展看,具有落实学校的立校宗旨,明确办学思想,指引学校发展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奋斗的产物,也是学校师生的精神家园。校训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培养方向和育人目标。校训对学校办学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独到的积极作用、对学校精神品位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本文从校训的出处、大学的类型、中西方大学等三个方面比较大学校训的特点,反思校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制定出更有文化气息的校训,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