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方芳 《江苏高教》2008,(1):152-153
1.研究掌握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1)创新人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这要求创新型人才是具备博、专结合的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2)创新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必须经过人的努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要求创新型人才有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具备承担一定风险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3)创新人才是能将新观念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表现为灵活、开放、好奇、坚持不懈、想象力丰富、富于冒…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国家、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调发展,是一种共同体的治理思路.本文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为分析视角,提出以人口(人的参与和发展)、空间(人的生存场域)、组织(人的生存方式)三要素为基点,国家与市民社会两维度为机制的共同体治理思路.国家与市民社会协同共治,三要素协调发展,以共同体的培育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创新的实质是思维创新,不断启迪人的智慧,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至关重要。创新大致上可分为理论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知识创新的状况与水平是人类进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与社会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也反映出人类与社会还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解决这些问题与消除这些缺陷,依靠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建立知识创新更为全面,完善的尺度与更为有效的调节,通过创造出有利于人的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使人化世界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使人的知识与创新的能量更多,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使生产创新,社会创新与人的创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面向未来的学习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创新首先是学习观念的更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努力建立以全面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新学习观、终身学习观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基本学习观。它以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观)为导向,经学什么(全面学习观)到如何学(自主学习观),最终实现创新学习的目标(创新学习观),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彼此呼应的学习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对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创新活动进行辩证分析,无论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还是指导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都会大有裨益。 1.“教”与“学”创新的根本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出发,认为创新使人同其它动物分离,使人成为人,创新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最高境界。教学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与实践的社会活动,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学”的创新的双方互动。这是由于教师从事工作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性,随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业社会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到信息社会经济转变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性演化特征。“人+手→人+机→人+网”构成了文化产业演化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是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中国文化产业的演化、创新与变革必须对以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展开分析探讨。(1)“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是当下最突出的问题。(2)能力不足的核心是创造能力不足,必须建立对于创新能力不足的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与标准,使创新真正成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魂。(3)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只是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中践行纯粹的实用主义原则,这种价值观和标准真空将成为中国承担更大全球文化责任的主要障碍。(4)“中等收入陷阱”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文化发展问题。“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也同样如此。(5)大国权力向中国转移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这种大国“权力转移”尚未在文化领域里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迹象,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与“权力转移”的中国进程相适应,已经成为在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创新性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因而创新教育也应包括相应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本质力量之…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专属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的发展和超越的本质特性。产品创新、行为创新、观念创新构成了创新系统的结构。从功能上看,创新不仅对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善创新环境 ,营造创新氛围 ,为开展多层面的创新创设空间  简言之 ,创新环境是指客观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情景。创新是主体的一种自觉活动 ,其创新所需要的一定条件 ,都是环境所提供的 ,创新受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创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相对于一所学校而言 ,可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可称之为大环境、宏观环境或社会条件 ;内部环境可称之为小环境或微观环境。创新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历史条件 )和空间 (社会发展状况 )下进行的 ,因此 ,创新既受大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11.
新词语层出不穷,在众多造词法中,修辞造词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考察新词语中修辞造词的十一种表现形式,并总结运用修辞手法成功造词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应如何正确看待修辞造词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创世神话有三种典型型式:原初形态气态或忽略,气态运动,创世者出,先分开,后整治天地;原初形态水态或气态水态,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取土造地,捉兽负地;原初形态气态或水态或忽略,气态或水态运动,创世者出,以动物或自身躯体化生天地万物。较早进入农耕时期的中华各民族先民创造创世神话的深层心理动机,即塑造一个凝聚族类支配自然、立足社会的理想和愿望的形象,依靠他们来影响气象,驾驭自然,因而这一类形象大多带有农耕时期族群首领的品性,或者说直接身份就是族类的始祖。中华民族创世神话从叙事上开启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奋斗精神。关于他们创世的叙事彰显了民族的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展示了超越意识、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3.
走向目的型司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是司法现代化的先导,它要求摒弃工具型司法观,走向目的型司法观。工具型司法观从本质上否认了司法自身独立的价值追求,具有很大的现实危害性,它表现为维护封建皇权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工具、经济建设的工具等。目的型司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司法观,强调充分保障人的权利,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要求。2004年宪法修正案为目的型司法观的构建奠定了宪政基础,但这一司法观的构建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科技论文的创作是一种极复杂、精细的创造活动,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对于这一创造活动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但一篇文稿能否面向社会,还需要编辑根据出版规范要求对文稿进行再创作,对于学术论文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是主体,在编辑过程中编辑是文稿的主体,只有这两种主体的互动共生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文稿面对社会,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都把民作为社稷的根本和施政的基础,承认和重视民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民众确实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社会治乱和民族存亡。中国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政治明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智慧资源。然而它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主体不同、宗旨不同,因而具有本质的区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进程中,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又必须实现历史性超越,赋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新的内容、新的原则和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应具有的办刊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忠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3):134-135
在新的形势下,期刊编辑应该具有以读者为本的办刊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和创造期刊文化的文化理念,具体分析为三个方面: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找准目标读者,树立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新形势下的期刊编辑必须增强市场意识,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把期刊办成高品质的“商品”,接受市场的考验,抓住机遇;期刊编辑还必须具有创造期刊文化的文化理念,必须以创造先进的期刊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总序》中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于"中国文艺复兴"。文章阐述其"中国文艺复兴"观的主要内容,并论述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背景及代表的价值取向。这一主张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新文化创造开辟的道路,不仅对当时新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美术教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艳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3):111-112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评价方法、分层次教学、合作意识的培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旨在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电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勤于创造,善于创业的跨世纪人才,是电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章分别从电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业技能三个层面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黄治勇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5):10-11,27
科学人才观的确立,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多年来人才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对人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质的飞跃。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体现了我党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把握:强调“四不唯”,体现了我党选才观念的与时俱进;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展现了我党的人才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