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其意境深远,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本文探讨了古诗词英译中的美学特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并阐述了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原则,并用其理论赏析了不同的英译版本,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媒介,而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则是提高中国文化英译质量的一种途径,所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美。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已建立完善的翻译美学体系,以其理论中关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观点,进行《唐诗三百首》古诗不同译法的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质量的保证必须基于其自有形式美与非形式美,再辅以译者主观能动性,否则将引起读者对中华文化的误解。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磨蚀了诗歌翻译的模糊美感,翻译的模糊美,是汉英两种文化共同的需要,接受美学应更加注重高译者的语言功底,以保证诗歌翻译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相似文献   

4.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5.
面对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涵双重美学标准在译文中难以共存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探讨翻译即交际的本质,接着进一步发掘出诗歌翻译中的语用含义,从而论证诗歌翻译具有交际行为的本质。诗歌译者在遵守交际中的言语解释性原则与认知语境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取得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的诗歌翻译作品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是一种美学实践,用美学理论分析它,对更好地认识翻译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翡灿的明珠,将这些诗歌成功的翻译成英文是美学实践的一次胜利。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田园诗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研究我国文学翻译家江枫有关雪莱诗的歌翻译作品,结合他的诗歌翻译标准及技巧,深入研讨了他在诗歌翻译中提出的"翻译诗歌,形似而后神似"思想,探索出其诗歌翻译作品中蕴涵的美学原则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它既有文学翻译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章从中西美学传统和诗歌理论传统的比较入手,探讨诗歌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即诗歌翻译要迁就目的语读者的审美习惯,这样才算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艺术活动,译学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诗歌的翻译活动是翻译美学的体现。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而诗歌翻译更具“创造性叛逆”特征。通过《枫桥夜泊》的英译,分析创造性叛逆和诗歌翻译美学的关系,可知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充分再现了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英汉诗歌在韵律和意象选择上大不相同,所以译者在翻译时的取舍也尤为关键。过去对诗歌翻译评价标准仅仅是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而功能对等理论把读者反应纳入研究范畴,不仅给诗歌翻译打开了新的视野,在引导翻译研究时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探讨在诗歌英译时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化翻译观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汉英旅游资料在语言风格和语法句式上的文化审美差异,提出了基于文化翻译观的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从意象、意境、格律、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范仲淹《渔家傲》的三种英译进行鉴赏,并加以对比分析,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过程中采用诗化译法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传译出原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韩畅畅 《海外英语》2014,(20):189-190
Image is a term that mainly embodi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CCP). 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images is crucial to the grasp of original meanings in a poem. As aesthetic beauty is the primary concern in poetry,the conveyance of beauty in image has a direct impact in translation. To analyz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magery beauty,the theory of“translation levels”by Xu Jun is adopted as a criterion in comparing variant English versions of CCP in the aesthetic level. Images are selected from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typified for abundant sources of images,and features of images are put forward at the aesthetic level. Through the analysis,images are rendered by recreation of the sensuous and emotional beauty.  相似文献   

14.
从美学意义上来分析英语广告语篇,探讨它们的美学特征及其翻译,人们注意得还不够。本文通过实例归纳出英语广告语篇的美学特征,如简洁美、修辞美、意象美、创意美等。同时提出,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保存英语广告语篇的美学特征,既能让汉语读者广泛接受,达到商业目的,又能不破坏汉语的纯净,那么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加以思考,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语言表达形式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为了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传递,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些中国典籍作品在声文、辞气、行文等审美效果方面的损失。补偿是确保中国典籍译品完整传达语言形式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和语言形式生成的外在美感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论语》简洁明快,奇偶相生,文情并茂的美学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论语》英译版本的部分例句,证明合适有效的补偿方法在典籍英译时能在不损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美学特征,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与原文对等。其补偿法有补偿迁移、整体补偿、增益补偿、文内外注释等。  相似文献   

16.
英语翻译的质量对我国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质量上可以实现更高的突破,被广泛应用于各语种间的翻译工作。介绍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功能翻译理论原则作为准则,研究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方法,以此提升英语翻译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点公示语是衡量景区景点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其翻译直接反映一个景区的国际化程度,展现该景区的人文素质。然而,各地景点公示语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美感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从翻译美学的视域研究景点公示语的英译有助于挖掘其美学功能,提升其翻译质量,从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深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影片名的翻译优劣对于其传播有直接影响。从意美、音美、句美、民俗美展开,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的四大翻译基本原则之一的美学原则。通过对若干英语片名汉译的实例进行分析,指出翻译时应重视美学原则,以期引起翻译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英汉翻译中,译者常常遇到文化差异引起的模糊语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的功能,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叠浪效应是体现在汉英句式上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符合汉英两种语言使用者审美心理,结构上表现为多词或短语的平行对仗,功能上突显强调递进。在对汉英叠浪效应句式进行互译处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译入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灵活采用增减译的处理方法,整合提携或化整为零,实现语言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