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Scatchard图、热变性效应和盐效应等技术手段,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4-溴苯胺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既有静电作用,又有部分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新型仲胺类配体L(N,N'-二萘基-1,2-乙二胺)及其四种过渡金属的硝酸盐配合物,利用红外、元素分析、摩尔电导、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结构式为[ML2NO3]NO3(M=CuII,CoII,NiII,ZnII),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四种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Cu-L,Co-L,Ni-L,Zn-L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7×104,1.41×104,2.14×104和1.30×104M-1,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以姜黄素、碘甲烷和四氯铂酸钾为原料,制备了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经红外、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法(CA)测定其与DNA作用.结果显示姜黄素类铂(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强,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钌多吡啶配合物1-3的DNA键合及光谱性质进行理论研究.首先,用密度泛函和分子对接方法,获得了配合物1-3和DNA对接的稳定构型,以此构型为基础,计算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合理地解释配合物1-3与DNA键合能力.最后,用TDDFT方法,在水溶液中对配合物1-3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计算和模拟,计算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实验测得的较强吸收带从理论上被详细地解释,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辅助配体对电子吸收光谱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为Ksv=(1.9±0.2)×105 L.mol-1,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4-(2-羧基苯偶氮)-连苯三酚(CBA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BAP对HSA的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通过288、293、298 K时的荧光猝灭,得出CBAP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62×106,3.97×105和3.56×105,结合位点数n=0.92(平均值).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CBAP与HSA的结合距离r=1.44 nm,由热力学参数焓变和熵变,推断两者反应时氢键和范德华力可能起主要作用.运用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CBAP对HSA构象的影响,表明CBAP的加入改变了HSA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构象.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稀土铕(Eu)-丙烯酸(AA)-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丙烯酸、1,10-邻菲咯啉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活性配体丙烯酸的引入为合成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二苯甲酰甲烷、9,10-蒽-3,3'-双(1,3-戊二烯-2,4-二醇)、高氯酸锌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Zn2(C24H20O4)(C15H11O2)2].4H2O,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测得其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0 nm.  相似文献   

11.
以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1,10-菲啰啉为配体,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硝酸镨反应,制备出镨与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和1,10-菲啰啉的混配体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在25℃和37℃时,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考查了铜离子对配合物与BSA结合常数的影响,分析了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在25℃和37℃下,镨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9×106L·mol6L·mol(-1)、3.48×10(-1)、3.48×106L·mol6L·mol(-1),铜离子存在会影响配合物与BSA的结合能力;热力学分析表明,配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的酸酐(简写为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简写为PAS)在水溶液中制得了Tb3+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对此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首次合成了稀土金属钕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配合物,并应用荧光光谱法、DNA的热变性和黏度等方法,对该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不发生淬灭,黏度减小;热变性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catchard 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该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合成了新的诺氟沙星-钇配合物,并应用荧光、黏度和热变性等方法,对此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发生淬灭,黏度增大,热变性温度升高;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的诺氟沙星-饵金属配合物,并应用荧光、黏度和热变性等方法,对此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荧光发生淬灭,黏度增大,热变性温度升高;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实验结果一致表明,配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二苄基二氯化锡与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反应,合成了含Sn2O2四元环的苄基锡配合物,经元素分析、1 H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9.100 2(5),b=18.425 6(5),c=15.362 6(4),α=γ=90°,β=112.754 0(10)°,Z=2,V=498 5.8(2)3,Dc=1.474Mg·m-3,μ(MoKα)=1.061mm-1,F(000)=2 240,R=0.038 9,wR=0.088 6;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双锡核分子,且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中心锡原子为七配位五角双锥构型。在空气氛下,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在Tris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 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 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 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金属配合物DNA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光谱学和电化学等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在研究金属配合物与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以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荧光光谱、热变性、黏度测定、盐效应实验研究了镧(Ⅲ)-氧氟沙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配合物的荧光产生猝灭,其猝灭常数K15℃=1.62×10^-5L·mol^-1,K25℃=1.12×10^-5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887和1.0324,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黏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DNA结合.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DNA之间还存在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胺类金属配合物在调控特定基因表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钴(Co)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一种独特的营养物质,被列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文章以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和CoCl3?6H2O合成了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钴(Ⅲ)金属配合物,并通过熔点和电导率的测定初步推断了其可能的结构,以期进一步研究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其在药物的开发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