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萍 《声屏世界》2007,(12):35-35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人,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个,博客读者达到75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2.
博客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1月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的博客空间达到了3374.7万个,博客作者达到了1748.5万人。短短几年间,博客在中国大陆增长了30多倍。  相似文献   

3.
杨亮 《新闻窗》2007,(1):91-92
从2002年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博客中国”网站建立,到2005年博客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人,中文互联网领域的博客(Blog)站点达3682万,平均每个博客有约2.3个站点。以“追求思想共享”为主要目的,“重建互联网秩序”为志向的博客在中国发展迅猛。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写博客呢?在传播学领域,博客模式的传播行为究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时代已经来临,博客、播客、视频等简易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几乎成为各大网站的必备内容。据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读者已经达到7500万;另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到2007年,中国博客读者将接近1亿。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丰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明华 《新闻前哨》2006,(11):72-73
2006年8月2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博客第一案”在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法院判决,被告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判决生效起5日内,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保留10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至此,“中国博客第一案”从2005年6月开始,历时一年多,终于有了尾声。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需合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霞 《网络传播》2007,(7):52-52
“名人效应”不敌“牛市效应”,“中国第一博”改姓“股”了。一个名为“带头大哥777的博客”,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点击率已经超过900万;5月8日当天点击率竞高达46万次,超过了以往稳坐“第一博”的徐静蕾博客。  相似文献   

8.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9.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11.
新闻博客的三道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的2005年,被人称作“博客元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有:之一,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顾之势,据统计国内的博客(维客、播客,以下统称博客)已达3600万之众,并且仍以每分钟数10个新博客的速度在递增;之二,先是芙蓉姐蛆、流氓燕、天仙MM等“草根”唱罢,后是张海迪、余秋雨、吴小莉等“精英”登场,紧接着,各种名目的博客大奖赛此起彼伏、精彩纷陈;之三,博客以“个人媒体”、“自媒体”、“新闻媒体3.0”自谓,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13.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14.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曾丽清 《今传媒》2006,(8):61-62
前不久,“80后”作家韩寒和文艺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的骂战由最初的议事演变到人格侮辱及人身攻击。之后随着第六代导演陆川、音乐人高晓松、文化评论家解玺璋等人的加入,使这场骂战升级为一场席卷博客的风暴。大腕们的粗俗言语令许多人所不齿,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自律、博客公约之类话题的关注。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中国博客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从边缘到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微博具有一些博客没有的优势,所以当Twitter风靡全球、微博红遍中国时,很多人认为博客会被微博取代,甚至一些媒体、评论员发出了“博客已死”的言论。的确,博客中国、博客大巴、牛博网一一倒闭,2013年8月雅虎也关闭了台湾曾经最火的博客网站“无名小站”,似乎证明博客已经衰落,但这并非事实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名人博客:网络的又一场娱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到2005,中国博客走过了由兴至盛的最初三年时光,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注册博客数量达到了3340万,而平均每5.8秒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博客者。2005年9月,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率先建立博客频道,携名人效应圈地博客,徐静蕾、巩俐、冯骥才、余秋雨、余华、吴小莉、阊丘露薇、潘石屹、郑渊洁、高晓松、李大双、李小双等众多来自演艺、体育、媒体、地产、文化等等各界的名人陆续加盟新浪开通个人博客。在蓬蓬勃勃的发展之外,还有另一番或愤怒、或声讨、或忧虑、或鄙视的论调,“名人博客”到底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博客自2002年8月由“博客中国”引进中国之后,短短的4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博客的自由精髓与博客环境的混乱日渐产生冲突。为此,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博客实名制的议案,本文试用洛克《政府论》中的自由主义观点浅析对于博客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博客时代的自由底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你开博了吗?”,在已经到来的网络时代,网民们打招呼越来越倾向于问这样一句话。博客(Blog)又称“网络日记”,是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如今博客被认为是网上的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博客网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博客首次被引入国内的时候数量不足1万个,而到了2005年底则猛增至1600万个。①博客越开越红火,但因博客而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如:重庆电视台主持人张彤在自己博客中发表文章指责老同学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势利眼,引发网民笔伐②、南京大学陈姓副教授因有人在网上骂他是烂人、猥琐人而状告提供服务的中国博客网,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