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是著名的实验剧作家,其戏剧创作受到过多种理论和艺术风格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古希腊悲剧、尼采及其哲学,以及斯特林堡戏剧对奥尼尔的影响至深,乃是其戏剧创作道路上的灯塔。  相似文献   

2.
张彦杰 《金秋科苑》2010,(4):143-143
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因其深刻地剖析了人们因盲目信仰"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对话是一部戏剧赖以存在,为人赞赏的基石。戏剧对话正是作家将其思想信息注入读者的一个重要媒介。巧妙地运用戏剧对话必定能更好地表现一部戏剧的主题思想。本将利用Grice的"合作原则"去分析威利一家追梦时对话的"不合作"因素,从而揭开"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陈姗 《科教文汇》2010,(11):69-70
"读者剧院"是一种使用戏剧来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归纳和总结,介绍了"读者剧院"的效用及其实施方法,并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万小洁 《科教文汇》2011,(32):50-51
李渔是清初著名文学家,他提出的"无声戏"小说观念,使得小说戏曲关系更加明确,对理清小说戏曲关系作用至大。在本文中,笔者欲结合前人研究,浅谈自己对于"无声戏"小说观念的理解以及李渔"结构第一"戏曲理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静 《科教文汇》2011,(19):162-163
艺术职业教育具有注重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艺术职业教育中戏剧表演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广泛运用以上原则,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需要从"大戏剧观念"等宏观方面以及"从剧本阅读着手"等微观方面综合探索表演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李纯明 《科协论坛》2007,(6):306-307
中国古典戏剧人物语言往往具有非角色化的特点,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从戏剧的文体特点和创作主体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论《雷雨》的基督教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早期思想和戏剧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结和上帝意识。代表作《雷雨》展现的原罪文化的悲剧命运、皈依基督的忏悔心态、博爱救赎的献身精神,共同晕染出作品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成为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8.
薛丽锋 《科教文汇》2008,(12):203-203
莎士比亚是以历史剧开始和结束他辉煌的戏剧创作生涯的。本文试结合其历史剧创作的背景,从历史剧中王位的继承和莎翁所塑造的君王形象两方面来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禺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早期思想和戏剧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结和上帝意识.代表作<雷雨>展现的原罪文化的悲剧命运、皈依基督的忏悔心态、博爱救赎的献身精神,共同晕染出作品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成为基督教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0.
版权战略是运用版权法律制度促进文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它通过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制度,激励戏剧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运用各种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戏剧文化繁荣和发展;保护创作者和传播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格利益和赖以生存的经济利益,促使他们通过创作和传播繁荣和发展戏剧文化。版权战略培育版权文化,为戏剧文化建设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兰心 《科教文汇》2013,(16):110-1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了一位带有"中国式的小眼睛"的人物莉莉·布里斯柯。透过这双"中国眼睛"探讨在伍尔夫笔下,中国形象的意识来源以及对其创作的影响,可以看出莉莉·布里斯柯的中国意识,来自于伍尔夫所生活的英国社会,反映了一个时代,个人与社会对中国文化的文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吴先泽  陈慧 《科教文汇》2009,(19):235-236
简介世界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生平,对其戏剧理论和艺术作了一定介绍和评价,最后谈了萧伯纳对中国的影响。萧伯纳是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忠实于戏剧创作的原则,不盲目崇拜莎士比亚等名家。他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在实践过程中,他尽力实行自己的理论主张。萧伯纳也有着自己严重的不足。不过,瑕不掩瑜,萧伯纳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幽默家,他对中国的造访,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长中的少女张爱玲,始终处在寻觅不到母亲的失落中,这是儿时的"家"对成长和写作造成了巨大的阴影。她日后的写作,不停地回溯这个关键性的失落。将张爱玲的生活经验与其小说情节相联系,追索张爱玲幼年的家庭经历,指出张爱玲在创作中所描述的母亲形象,深深地受到"家"的阴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戏剧的天空群星灿烂,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许多伟大的戏剧家。明代中叶到清初,传奇剧的创作又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代表作品。戏剧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戏曲理论的发展。李渔的《闲情偶记》在总结前人戏剧创作和演出经验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他的曲论在戏曲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的产生,是创作者脑子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无不是作者集中了无数生活素材与灵感。在整个强烈的创作欲望的驱使下,极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创作中的一切技能技巧来完成的。然而,我们大多认为仅有素材灵性,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生活的多重体验,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年来,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体验,一直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是现代美国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剧作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的数十年中,田纳西的作品在美国的戏剧舞台上独占熬头。《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作为其成名作,被称为是"现代戏剧的宝贵遗产"。在该剧中田纳西·威廉斯通过诗化语言、背景音乐、音响效果、灯光照明、布景设计等多个手段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个美国普通家庭的方方面面。他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主义创作手法,舞台上的有形物品几乎都有所指,有力地烘托了气氛,起到了渲染主题的作用,使他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文晶 《科教文汇》2010,(20):57-57,67
古人根据咏物诗的艺术特征,提出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批评标准:"不即不离"说,这是咏物诗创作的最重要的技巧。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这种"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又因人因物因时因事而有所不同,各擅其长,各见其妙。  相似文献   

18.
孙可人 《科教文汇》2011,(29):163-163,206
德国歌曲(lied)这一体裁发展为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梳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的歌曲(lied)的创作情况,来阐释14~17世纪左右这一体裁所形成的特征和风格,并进一步探讨该体裁在此时期所具有的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金镯 《科教文汇》2011,(35):178-178,194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艺术视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音乐剧的设计内容、音乐剧的实施过程等几方面,探究中学音乐课中创设音乐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戏剧人物服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艺术积淀丰厚,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在二度创作中与导演、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戏剧服装是以典型空间中具体服装来表现人物转换过程中的变化,随着剧情的变化,服装也相应地变化,以体现和贯穿主题。一般戏剧舞台上的服装应从服饰上再现剧中的年代,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但同时戏剧服装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风格,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某些时候需要对生活进行适度的夸张和概括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