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赵英 《科教文汇》2009,(15):227-227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赵英 《科教文汇》2009,(19):231-231
李渔是一个力求创新的小说家,他始终坚持着“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的创作原则。本文主要是从人物形象,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婚姻模式以及对待功名、婚恋的态度等方面把他的小说同前代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比较,探讨李渔小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李佩锜 《科教文汇》2010,(23):153-154
空间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主要内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语言,在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三个角度比较了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各具特色的空间观念和文化的差异,以期通过对"空间"这一"无声的语言"跨国界的了解,达到引导交际、减少文化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邹慎 《科教文汇》2020,(6):42-43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术魅力,创新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6.
戏曲演员要成功地塑造形神兼备的舞台形象,要做到正确处理“戏”与“技”的关系;把握剧本全局,突出角色个性;着力于人物细节的刻画。戏曲演员,必然具备唱、做、念、打各方面的基本功和文化水平,这是戏曲演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演员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只有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才能逐渐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7.
沈庆会 《科教文汇》2008,(3):145-146
李渔(1610—1680)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他的白话小说特色独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本文就其白话短篇小说创作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是强烈的个性化声音;二是常见题材的翻新与传统观念的颠覆;三是独特的喜剧风格,从中可以领略李渔小说的迷人光彩及无可抵挡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倡"戏曲进校园",黄梅戏作为安徽地区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成为"戏曲进校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合肥市黄梅戏传承基地之一的中海原山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黄梅戏教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此文对阳戏这一古老声腔剧种的语音与语言特点予以论叙和分析、为研究、探索阳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曾雪丽 《科教文汇》2009,(19):230-230,251
拟以宋元年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为例,结合明代与之相关的历史小说,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初步探讨戏曲与小说的关系,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所存在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上河阳戏音乐的"俗"与"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对阳戏这一古老声腔剧种的语音与语言特点予以论叙和分析、为研究、探索阳戏这一古老的戏曲剧种及其唱腔的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戏剧的天空群星灿烂,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许多伟大的戏剧家。明代中叶到清初,传奇剧的创作又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等代表作品。戏剧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戏曲理论的发展。李渔的《闲情偶记》在总结前人戏剧创作和演出经验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他的曲论在戏曲理论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三纲"思想在很多汉字中得到鲜明地反映,由"三纲"思想引申出"尊卑有序"观念。这种观念在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和并列短语的词序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希望从这些探讨中了解一些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与采茶戏都属于打锣腔声腔系统,黄梅戏是一个音乐风格突出的剧种,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与采茶戏这两个剧种之间既有直接的渊源,又有着很多的差异,唱腔是一个剧种的显著标志。本文就黄梅戏的唱腔谈一些体会与心得。  相似文献   

16.
潘丹萍 《科教文汇》2010,(19):69-70
当前,高中现当代小说教学仍然存在"面面俱到"的局面,表面上说尽了小说的各个要素,实际上每一"面"都只是浅尝辄止,这样的教学状况造成了学生对小说课堂的倦怠情绪,使小说的艺术魅力得不到展现,同时使小说文本失去了它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我们可以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原则,探索一种充实小说教学内容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蔡伯喈的故事从宋朝南戏《赵真女》开始,到今天通过京剧、昆曲和各种地方戏,依然活跃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但它与真实的蔡伯喈是有极大差异的。对舞台上下的蔡伯喈加以比较,对蔡伯喈舞台形象的演变加以分析,对人们厘清戏与史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31):141-142
人类最初的音乐艺术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型表演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变化,综合型的音乐艺术在形式上逐渐分化,走上了诗歌、音乐、舞蹈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音乐完全脱离诗歌和舞蹈的辅助以纯器乐化的形式发展;另一方面,音乐和语言继续结合以声乐艺术的形式得以延续。有趣的现象是,声乐艺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呈现出由"根"到"根"的发展轨迹并不断优化最终成为更高级别的综合艺术。以演唱为中心的戏曲艺术是诠释这种发展现象的完美例证。介于此,本文立足于戏曲艺术的演唱进行探讨,分别从雅俗结合的戏曲唱词、兼收并蓄的戏曲声腔、以"和"为贵的戏曲伴奏、精益求精的戏曲演唱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声乐文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提高人民大众音乐审美力。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王春 《科教文汇》2011,(34):88-88,102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被傅雷先生赞誉为"是张女士到目前为止的最美满之作"、"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小说中丰富的意象使用,特别是"月亮"意象的使用,使读者既领略了小说文学文本的优美意境,又体会了小说深刻的思想涵义。小说借"月亮"这一意象,不断变换视角:时而是洞察苍生的智者,时而是人物命运的化身,时而又是社会环境的象征……小说在月色的掩映下,深刻而隽永,浸润了说不尽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