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有文献在研究股票交易市场参与者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时,往往将研发过程视作“黑箱”,只关注其与研发产出的直接关系的识别,这极易造成效应识别的混淆和影响机制起效条件认知的不足。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在打开研发过程“黑箱”的基础上,建构了机构持股比例差异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影响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力资本存量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理论模型;而后,使用2011-2017年间A股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结合层次回归和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相关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在识别了研发人力资本存量经由研发支出中介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状态下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过程无法稳定实现的问题,以及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向研发产出转化的强化作用。这些结论支持了在研究资本市场行为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影响时,将研发过程分解为不同部分进行考察的合理性,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更加完整的技术路线;结论中所体现的不同机构持股比例下分析师乐观评级对高技术企业研发影响的差异亦为相关研究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董竹  张欣 《科研管理》2022,43(7):181-188
本文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分析师面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分析师的乐观偏差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存在再融资行为,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为显著,说明“利益冲突”会加剧两者的关系;(3)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角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回顾和实践总结,建构长期分红水平差异下股票交易活跃度对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A股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回归和门限面板回归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股票交易活跃度对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的情况下,对于长期分红水平低的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能够正向转化为创新产出,股票交易活跃度对创新产出有负向直接效应;对于长期派发高股利的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有独立的负向直接效应,而股票交易活跃度则不会对创新产出造成直接影响。在不同的长期分红水平下,股票交易活跃度均能增强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但这一调节效应在长期分红水平低的高技术企业中表现更强。研究结论揭示了股票市场与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具体关系和高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弊端,可为相关的监管和管理实践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4.
夏清华  乐毅 《科研管理》2021,42(7):189-199
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本文选取2009-2018年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708家企业为样本,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视角,构建创新生产模型研究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有负向作用;风险投资金额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创新产出则没有影响。进一步的检验揭示了研发投入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产出主要源于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累积效应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财务冗余、制度环境与中小企业研发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红  王艳  关勇军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37-1545
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样本企业财务冗余是促进研发投资支出的;两者的关系受到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影响,企业家族成员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向调节了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外资持股比例、国有持股比例则不利于企业的财务冗余资源流向研发投资活动;另外环境的动态性正向调节了财务冗余与研发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民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着重探究了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分析师期望落差所引致的绩效压力将驱使管理者削减研发支出,即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随着CEO权力的提高,分析师期望落差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负向影响将增强;第三,随着董事会监督与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CEO权力对分析师期望落差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负向关系的增强效应将被削弱. 本研究拓展了文献对资本市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一技术创新产出一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9—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DCM模型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3个有序的过程。分别探讨了风险投资对这3个过程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参与下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有无风险投资背景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显著促进企业对创新投入的影响;风险投资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风险投资参与下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和经营绩效都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来提升产出成果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9.
樊钱涛 《科学学研究》2020,38(3):506-514
本文基于中美日三国创新领导企业2012年到2017年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进行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估计,通过企业研发资本产出效应的跨国比较,探讨中国特殊的产业发展机制。回归结果显示创新领导企业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的投入产出效应;中国创新领导企业的研发资本相比物质资本具有更高的产出贡献率;在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中国企业的研发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产出贡献率;在高技术产业,中国的大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效率;中国创新领导企业总体上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9):29-33
以管理层是否持股及持股结构差异为切入点,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管理层未持股的企业相比,管理层持股的上市企业能够增加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创新产出并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倒U型动态特征,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到一定范围,影响效应由激励效应转变为堑沟效应,同时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与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会导致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性差异。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周期性特质,采用的所有模型均考虑时滞或预期因素,检验结论成立。  相似文献   

11.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结构是创新型企业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组织结构会影响产品开发的成本、速度以及组织学习的效果。本文通过日本企业的案例,分析在一些研发组织中,是如何建立活力机制,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的,从中总结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海量数据,如何充分挖掘这些数据隐藏的信息以辅助企业决策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基于对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的简介,本文讨论了该技术的应用场合和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影响该技术普及的不利因素,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信息化的运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乐生  刘丹  黄瑞华 《情报科学》1999,17(1):100-103
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3个层次:信息系统的建立;信息化的企业重组;企业文化的再塑。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运作。  相似文献   

14.
企业信息技术外包浅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杨海蔚  董安邦 《情报科学》2002,20(7):772-774
本文在阐述信息技术外包的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优势和风险,并提出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实施外包的策略,最后对我国企业开展信息技术技术外包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内部管理至关重要。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公司作为国内大型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在实施计算机对企业管理已有很多年,目前ERP系统项目已经在企业内部进行实施。如何能尽快地推进ERP系统项目,实现ERP系统的使用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企业依赖渐进型创新取得了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渐进型创新潜力的耗尽,以及重大创新与基础性创新的缺乏,温州急需从依赖渐进型创新转向突破型创新。本文在总结温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基础上,研究温州企业的渐进型创新与企业集群模式的相互强化,提出培育温州民营企业重大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敏榕 《情报科学》2001,19(8):799-800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前提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石油企业管理现状,为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应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两个具体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论国有企业人才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超 《科研管理》2000,21(5):62-69
人才资源开发缓慢、滞后以及利用效率低下一直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严重影响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国有企业 始终没有解决好人才激励的问题。本简述了人才激励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激励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从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入手,着重探讨了国有企业人才激励的原则、机制和方式,为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决策支持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规模扩张与收缩:国际企业发展新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企业发展,表现出规模扩张和规模收缩相互交织的特点,即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并存。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购并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则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