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分银行"的建设向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发起了挑战。国内外学者对"学分银行"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立法层面、国家层面及管理层特征,对于低碳转型这个背景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在考虑低碳转型这个大背景下,选择了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出发,试图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中提出的近10年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改革试点的方向,依据一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结合国内各种教育类型情况,提出了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理想模型。通过对国内建设学分银行的准备基础情况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分析,进一步确定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该文提出了基于"国家统筹"和基于"校际自发"的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两条路径,以期为有效有序地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实践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宇红 《职教论坛》2012,(31):29-32
"学分银行"制度是模拟和借鉴银行系统的运行基本原理,对学分进行存储、转换与兑换的教育管理机制,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制度。文章在介绍发达国家实施"学分银行"积累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的"学分银行"的试点,提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由此看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来,我国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学分银行"可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个人构建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可以满足个人学习的多元化及个性化多方面的需求,为我国各类教育搭建可行性桥梁。  相似文献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搭建终身"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行沟通的教育政策。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以欧洲ECVET、香港资历架构和我国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体系为例,对政策背景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重点对三者之间的趋同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以期为推动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分银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全社会每一位学习者在各个人生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学习成果予以认证、累积与转换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赋予国家学分银行的职责。既能够服务于学习者间断、流动的学习需求,也能够认可和接纳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成果是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国家学分银行共有的时代特质。当前由各级开放大学(省级电大)运营多年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经成为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学习成果认证、累积与转换的平台,能为国家学分银行的筹建提供诸多先验成果的借鉴。未来获得政府充分授权的国家学分银行仍需在统一制定标准体系、强化对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如此才会彰显其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交桥"属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学分银行"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重要任务。时至今日,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如何,是相关各方都关心的。本研究以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为主线,基于学术文献、报纸报道和政策文本,梳理国内"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与进展。理论探究方面,从国外经验借鉴逐步转向本土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学分银行的理论内核、功能定位、组成要素、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与构建策略。实践探索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的政策推动、合作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试点探索。理论研究值得深入的领域还很多,成熟典范的本土经验尚未进入期待视野。本研究为相关各方整体了解我国"学分银行"的理论进步、实践进展提供了历时述评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香港地区的资历架构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已经逐渐走向成熟,2014年7月又正式推出了《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及原则》文件,文件阐明香港高校建立的学分转移制度及程序应有透明度、公平和灵活易用,学分转移的决定应有学术依据,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等基本原则。制定学分转移政策,具有可以减少重复学习及促进学习者在不同行业、资历级别和类别之间的流动为目标的基本价值。资历架构下的认可资历有级别、资历名衔及学分的特点。资历学分认定主体为高校、培训机构和非本地教育提供者。各类学分认定主体分别采用"固定比率"和按照"学习成果"的算法等评定办法。香港资历架构新进展的政策,对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香港资历构架建设可作为内地"学分银行"建设的路线图加以参考,香港资历架构学分累积与转移政策可为解决内地"学分银行"实施在技术性和操作性上的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功能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文章从概念与优势两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学分银行的认识,并介绍了国外与国内部分省市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的情况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南京开放大学如何开展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进行了思考与论述,指出南京开放大学将从加强学分银行建设的领导与组织工作,加强与国家开放大学及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联系,促进学校内部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对接和融合,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调动企业加入“学分银行”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不断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背景下,学分银行建设作为多方共赢的终身学习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但学分银行的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和冲突的.文章利用文献法与调查法,归纳了学分银行建设的阻力并对此进行了归因,提出了通过立法明确学分银行权力、促进教育机构协同办学、推进民间资本进入改善质量、顺应创新创业潮流鼓励学习者参与等策略,消解学分银行建设阻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放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突破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点。笔者从理解开放教育的概念入手,在论述开放教育与学分银行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以学分存储、学分转换、学分消费、学分信贷和学分结算五个功能模块提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简要描述系统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试点建设以来,各地区相关教育部门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相关法律不健全、投入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间沟通不畅以及学分银行分部覆盖不广等问题。因此,今后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需要加快终身教育立法进程,健全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保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保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投入;同时制定和完善区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资历框架;不断优化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组织框架,以实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建设学分银行,搭建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共识与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分银行的建设并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而是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委托中进行,于是学分银行建设陷入缺乏法律授权、机构重叠、资源浪费、公信力欠缺等困境。那么,立法为何对于学分银行建设至关重要,缺失法律授权的学分银行又将遭遇怎样的问题与困境,无法律授权获取的文凭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又在哪里?本文基于国际经验以及对本土实践的分析,对学分银行的立法与运作内容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鑫 《成人教育》2019,(7):85-89
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学分银行的重要内容。作者主持了“建设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专项课题及本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起草过程中的部分工作,从而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学分认证与转换细则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专业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的制定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7,(1):88-93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在学分银行的构建中,学分认定标准与学分转换路径是其得以运行的关键,也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常见的学分银行认定标准与转换方法,探讨了我国学分认定的标准和学习成果的转换方法,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构建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自此之后,学分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从2003年至2012年8月发表的学分银行相关文献,从研究历程、研究文献来源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学分银行的文献主要分布在教育技术类期刊中,而研究者则多来自于高校,目前研究热点为学分银行的体系及制度构建,分析了国外学分银行研究现状及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而基础理论研究、资源建设研究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韩国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提供的内部财政数据,基于成本分担理论对韩国学分银行体系的成本分担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韩国学分银行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基于国家财政、学习者用户、运营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方式: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给予财政支持分担成本;学习者用户通过学分和文凭手续费分担成本;运营机构利用利息收入分担成本;企事业单位通过"受托事业"为学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分担成本。同时,文章借鉴韩国学分银行成本分担方式为中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了国家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学分银行"实现了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资源共享,为终身教育思想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学分银行"的建立能实现继续教育的学分累计与转换,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是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分银行是近年来比较热的讨论话题,但许多研究都只是从"怎么样"等应然角度对学分银行的建设进行研究,却极少对学分银行的"元"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逆向追问,作者试图对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类型的分类"、"学分制与学分银行的关系"以及"学分维度"等逻辑起点问题展开研究:在学习成果类型分类中,可按认知方式、学习领域和教育层次原则进行划分;在学分制与学分银行的关系中,提出在内涵、体现的标准和面对的人群上的不同;在学分维度中,提出以时数维度、目标维度、等级维度和能力维度来测量学习成果。通过这些研究,以期为学分银行的现实建设提供可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河北省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会起到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和保障作用。而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学分银行的建设则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学分银行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选课问题,认证效果等。因此,在终身教育立法背景下来研究学分银行如何建设,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