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一、青蛙;二、两栖纲的特征和起源。通过本节教材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获得关于青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青蛙适于两栖生活的形态结构上的特点;了解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和两栖动物的起源。 3.通过解剖青蛙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青蛙形态结构的知识,学会解剖青蛙的方法。 现对两栖纲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池塘里住着青蛙一家,它们在这片宁静的池塘边悠闲、舒适地生活着。可是青蛙家族中的小成员青蛙宝宝却并不满足,即使他拥有青蛙妈妈的呵护、青蛙爸爸的疼爱和其他宝宝们的友谊,但是他仍然想去池塘外面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相似文献   

3.
直击后脑勺     
青蛙捉虫子大小两只青蛙比赛捉虫子,大青蛙比小青蛙捉得多。如果小青蛙把捉的虫子给大青蛙3只,则大青蛙捉的就是小青蛙的3倍。如果大青蛙把捉的虫子给小青蛙15只,则大小青蛙捉的虫子一样多。你知道大小青蛙各捉了多少只虫子吗?  相似文献   

4.
青蛙博士     
张志强 《教育》2012,(21):60
青蛙王国号称学问最大、学识最深的青蛙博士,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深井里。井里的青蛙说:"伙计!欢迎你加入我们井底之蛙的行列。"青蛙博士想,井底之蛙可是孤陋寡闻的代名词呀,我学识渊博、见识广大,怎么会是井底之蛙!他连忙分辩道:"我是青蛙博士,不是井底之蛙,我可不能和你们这些井底之蛙相提并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青蛙博士在井底举办了一场百科知识讲座。他高谈阔论,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的新鲜事、稀奇事,无所不及。井底之蛙们听得目瞪口呆,连连称赞:"不简单,不简单,真不愧是青蛙博士。"青蛙  相似文献   

5.
一、青蛙效应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锅里加满冷水后,把一只青蛙放进去,然后慢慢加热。水开始是凉的,变温的速度很慢,青蛙觉得比较适应和舒服,并不想跳。随着水温逐渐升高,感受到危险的青蛙决心努力跳出热锅,但为时晚矣。最后,活蹦乱跳的青蛙被烫死。与此相对照,把青蛙扔进一口沸水锅里,受到强烈刺激的青蛙奋力一跳,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相似文献   

6.
我们农村学校,也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农民本来是爱护青蛙的,但是这些年来,农民捉青蛙、卖青蛙成风,孩子们也受到影响,在教《青蛙和蟾蜍》一课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我设计了提问:“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有个同学抢着说:“青蛙能吃,味美极了,我最爱吃。”另一个同学说:“青蛙呱呱呱  相似文献   

7.
青蛙和蛤蟆     
正蛤蟆和青蛙是好朋友,青蛙住在池塘里,蛤蟆住在池塘边的草地里。青蛙经常邀请蛤蟆去池塘里玩游戏。他们在水里玩的时候,青蛙妈妈还给他们拍了许多照片呢。蛤蟆呢,也经常邀请青蛙到草地上翻跟斗、捉蚊(wén)子。除此之外,蛤蟆每天清晨还会喊青蛙一起上学。可是,忽然有一天,青蛙跳上一片荷叶,对蛤蟆说:"你以后不要再来喊我  相似文献   

8.
青蛙爸爸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有足够的物质享受。街坊邻里都认为他是个模范当家人。青蛙爸爸对朋友总是很热情,和亲戚们关系尤其密切。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这些晚辈频频造访青蛙爸爸家,还有一些亲戚全家假借探望青蛙爸爸住下来不走了。很快地,10多个家庭在青蛙爸爸的地盘上定居下来。青蛙爸爸再也没有隐私可言,因为客人们把他家的客厅甚至厨房都挤满了。为了给客人做饭,青蛙爸爸在厨房忙进忙出,分批给客人们开饭。很快,他的食物不够了。一天,青蛙爸爸决定再也不忍了。青蛙妈妈对这些寄生虫一样的亲戚也忍不住了:“让…  相似文献   

9.
观察青蛙     
观察青蛙如果不让青蛙活动就观察不到青蛙的跳跃、游泳、吃食物。如果青蛙活动就太热闹了,许多学生钻到桌子下去抓  相似文献   

10.
对青蛙效应、木桶效应和马太效应,我们并不陌生。但联系电大发展来看这三个效应,我们却仍然可以从中受到启示。 一要警惕“青蛙效应”,增强忧患意识 有人做过实验,将青蛙放进开水里,青蛙会立刻蹦出沸水,青蛙会受些伤害,但  相似文献   

11.
在“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中,传统的方法是将青蛙用乙醚麻醉或用“双毁髓”法将青蛙处死,然后再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借助青蛙冬眠的习性,在五年的实验教学中,采用冷冻法麻痹青蛙。与传统方法相比,冷冻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不仅排除了有害刺激性气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而且避免了“双毁髓”过程中由于青蛙挣扎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操作方法是:将青蛙放入冰箱内(温度控制在-1~-3℃内),历时2~2.5h,当青蛙不能再动弹时,就可以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地看见青蛙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肺随呼吸均匀地舒缩。…  相似文献   

12.
在“观察和解剖青蛙”实验中 ,传统的方法是将青蛙用乙醚麻醉或用“双毁髓”法将青蛙处死 ,然后再进行观察和解剖。我们借助青蛙冬眠的习性 ,在 5年的实验教学中 ,采用冷冻法麻痹青蛙 ,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 ,冷冻法更为简便易行 ,不仅排除了有害刺激性气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 ,而且避免了“双毁髓”过程中由于青蛙挣扎造成的课堂秩序混乱。操作方法是 :将青蛙放入冰箱内 (温度控制在 -1℃~ -3℃内 ) ,历时 2h~ 2 .5h ,当青蛙不能再动弹时 ,就可以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和解剖。解剖时能清晰地看见青蛙心脏有节律地搏动、肺…  相似文献   

13.
<正> [实验目的] 了解和认识青蛙的体色具有随生活环境而变化的现象。 [实验前的思考]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青蛙具有不同的体色。就是同一只青蛙,如果环境变了,它的体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青蛙具有与栖息环境相似的体色,不易被敌害和捕食者发现,这对它是种保护性的适应。 [材料器具] 自制养蛙池一个、活青蛙几只、绿草、黑土、褐色砖头、沙土等。 [实验步骤] 从养蛙池取出几只青蛙,放入装  相似文献   

14.
宽容,有时不再是美德。青蛙爸爸是个知足常乐的人。他不是最富有的,但他有足够的物质享受。街坊邻里都认为他是个模范当家人。青蛙爸爸对朋友总是很热情,和亲戚们关系尤其密切。侄儿、侄女、外甥女这些晚辈频频造访青蛙爸爸家,还有一些亲戚全家假借探望青蛙爸爸住下来不走了,很快10多个家庭在青蛙爸爸的地盘上定居下来。青蛙爸爸再也没有隐私可言,因为客人们把他家的客厅,甚至厨房都挤满了。为了给客人做饭,青蛙爸爸在厨房忙进忙出,分批给客人做饭。很快,他的食物不够了。一天,青蛙爸爸决定再也不忍了。青蛙妈妈对这些寄生虫一样的亲戚也忍…  相似文献   

15.
那时候,小青蛙还太小,老青蛙还不老,他们主要在青草池塘附近生活,那里的水草非常丰美。 小青蛙和老青蛙是一场大雨过后认识的。当时,小青蛙屁股后面的尾巴还没有丢,青草池塘四周全是青草和新泥的香味。从那天开始他俩就不分开了。 青蛙基本上是跳着走路的。老青蛙走在前面说:“  相似文献   

16.
制作方法: 头部: 1.把绿色彩泥团成椭圆状。 2.用黑色彩泥和白色彩泥捏成青蛙的眼睛,红色彩泥捏成青蛙的嘴巴和鼻孔。 3.把另一块儿绿色彩泥团成两个圆球后用牙签安在团好的绿色彩泥的顶端, 这样,青蛙的头部就做好了。 4.把做好的青蛙眼睛、嘴巴、鼻孔分别贴到青蛙头部的相应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评《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的一则寓言故事。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 ,青蛙坐在井底 ,说天很小。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 ,所见有限 ,还自以为正确 ,是不对的。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 ,讲青蛙在“井里”和小鸟在“井沿” ,写出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后面的六个自然段叙述了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代了小鸟从那儿来 ,来干什么 ;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 ,发生了争论 ,小鸟用“无边无际”这一事实指出了青蛙说错了 ;第三次对话讲青蛙仍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 ,小鸟…  相似文献   

18.
青蛙和雄鸡     
变格前《青蛙和雄鸡》凸显"适时"之旨,对"青蛙""雄鸡"各有褒贬——适时,则褒;不适时,则贬。变格后《青蛙的迷失》,以青蛙作为表述主体,着重批判青蛙"盲从",凸显"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之旨。变格后作文《青蛙的迷失》可用于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位置和价值"话题作文,更名为"青蛙失职",着重批判青蛙"错位",凸显"找准位置"之旨。  相似文献   

19.
田园童话     
1、村长家的四个丫头很漂亮。 我们捉了两只青蛙。是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我们是在田里挖来的。挖出来时,青蛙一动不动。阳光照在青蛙上面,青蛙闭着眼,像死了一样。  相似文献   

20.
蝎子与青蛙     
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在一条小溪岸边相遇,蝎子叫青蛙背它过河。青蛙问道:“我怎么知道你不会蛰我?”蝎子说:“因为如果我蛰你,我也会死。”青蛙很满意,于是它们就出发了。然而在河的中间,蝎子蛰了青蛙。青蛙感到一阵麻痹,开始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