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创设情境,从真实中感知数学;还原现实,从生活中感触数学;营造氛围,在游戏中感悟数学;启发引导,在行为体验中经历反思、理解数学本质并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驱动,在思维活动体验中经历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新课程不仅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来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中营造生活氛围,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从学生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是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心脏,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直接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足见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从...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针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教育价值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兴趣”。这就要求幼儿能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其中的乐趣。而巧妙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将数学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感知和体验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新《纲要》在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内容,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通过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学生体验到  相似文献   

8.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数学要联系身边的生活,创设科学有趣的"体验"学习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充分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推理、验证,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数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开放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下面就解决问题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需要每位教师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体验数学,增强应用意识要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数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生活化可以较好地整合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5.
活动类型:实践活动课(自主开发)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一些多种方案问题,并通过思维优化找出最佳方案.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发展学生数学的眼光,增加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张丽 《今日教育》2009,(9):21-2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以看出,《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重在数学能力的养成,其中主要有探索、交流、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核心在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更要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在交流合作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去感悟数学,最终认识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有别于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灌输和机械检验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应用题的结构,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并使其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些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贴近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一、在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小学生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效果,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做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突出数学教学中活动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规律解决问题的习惯;组织学生及时交流,互相启发,收获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