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文化环境,是指家庭成员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渴求的程度,家庭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有一种熏陶、感染和影响作用,有益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许多家长都很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他们把家庭文化环境视为家庭成员的精神营养。有的家长节衣缩食,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柜,让书籍成为大人孩子的共同朋友;有的家长为孩子制作写作业的小书桌,给孩子配备光线充足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获得文化资本的第一场所,也是影响孩子语文阅读成绩的重要因素,家庭文化资本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紧密相关。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呈现家庭体制化、具体化以及客体化文化资本因素与小学生语文阅读成绩的关系,以期通过改善家庭文化资本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艳玲 《考试周刊》2014,(18):173-173
现今小学生大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等亲人对孩子百般宠爱、有求必应,从而使得许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与不端品行。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因离异家庭或留守儿童的原因,导致这些孩子没有监护人的严格管理和正确的教育抚养,最后自身缺点逐渐增多,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希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喜欢被任何人约束,对师长的教育置若罔闻,有的还有抵触、反抗情绪。对于这些心理上需要帮助、情感上需要关怀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他们从小立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有助于从小增强孩子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广阔的文化视野,人文素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在农村小学生极其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渗透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的方法,对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他们课外阅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一、调查分析1.隔代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隔代教育的儿童因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和教育,这些"现代父母"一般没有什么文化,有的甚至目不识丁,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对孩子的学业几乎不闻不问,更别提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了。因此,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种群"——独生子女,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理脆弱。有的孩子遇到有素养、有文化、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他们会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茁壮成长;而有的孩子遇到家庭教育理念严重缺乏的父母,"问题儿童"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7.
张忆  蔡晓玲 《上海教育》2016,(Z1):14-15
基地附中是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区最底层的家庭,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77.5%的学生家长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40%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1.3%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11.6%的家庭父母离异或孩子不与父母同住,这样的家庭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大多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们有的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是教师和孩子的领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吃喝拉撒睡即可;有的家长只关心子女的学习和分数,而对品行抱无所谓的态度,"重智轻德"倾  相似文献   

8.
向孩子学习     
<正>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孩子的降生让一个家庭充满了爱和生机,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家庭原有成员均"升了一级"。对于年轻的夫妻尤其是个分水岭,因为不再有人在他们面前以"过来人"自诩,视他们为"毛头小  相似文献   

9.
周宏斌 《教师》2014,(7):123-123
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配合,若其中任一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由于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幼儿教育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家、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我很烦”,如今的小学生也会无端生出烦恼。他们胆小、害怕新事物新环境、不愿意上学、睡觉时会被噩梦惊醒。这些都是神经症的表现。这些表现都说明孩子的心理行为已经出现了问题。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小学生们的神经症行为跟其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这其中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家庭无关,跟是小家庭还是几代同堂也没有关系,但是同家庭关系有很大关系。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小学生神经症的发生率在暴力家庭中最高,离婚家庭和口角家庭次之,以和睦家庭为最低。另外,家中缺乏自由及平等,也是儿童产生行为问…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容乐观,理解能力差,概括能力弱,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然而在农村,大多数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低,而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这其中既有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又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如:协调与家庭的关系,关注孩子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提高他们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以增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成就水平的目的,并促进他们自我评价能力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应该为教师所重视。一、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教育园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职业的关系,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小学生的家长。有些家长懂教育,肯学习,养育孩子也很用心,生长在这样家庭里面的孩子,一般都能心智健全地发展;另一些家长日常行为很随意,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和心理还浑然不觉,甚至不以为然,难免让人忧虑。小学生都还年幼,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家庭、社会、学校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在尽力为小学生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素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离异家庭正在逐渐递增。生长在离异家庭里的孩子,大多在心理上不够健康:有的多疑,对别人的小声说话非常敏感;有的自卑,对自己的前途缺乏自信;有的脾气暴躁,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怨气撒在别人身上;有的沉默,把自己心灵的窗口紧闭。他们经受了心灵的创伤,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学生更脆弱。因此,教师在教育他们时,要多几分诚心,多几分关爱,更要多几分细心与耐心。小枫就是一个生长在离异家庭里的孩子。他自小与母亲一起长大,聪明活泼,语言表达力较强,思维也较敏捷。在他的身上存在着离异家庭孩子…  相似文献   

16.
路石 《家长》1999,(12)
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他们积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支持孩子在家里办画廊。孩子在家里大多有自己的“作品角”,他们在墙上开辟自己的园地:有的在墙上挂有小画板,写写画画;有的布置照片以及一些汽车、飞机、球星或宠物的图片;有的用艺术字写名人名言、座右铭或理想等。家长鼓励孩子画想像画、科幻画,越是异想天开越好。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障高度流动的儿童接受教育是美国近10年来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的流动儿童有着多种背景,他们有的是跨区务工人员的孩子,有的来自于暴力家庭,有的是父母工作不稳定和家庭高度贫困,有的则来自军人家庭或者移民家庭。早在1994年,美国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当时就有50万孩子在小学1年级到3年级期间换过3所学校。3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换过学校。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不少孩子不爱劳动,又不会劳动,而且不珍惜劳动成果.这些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裕,多少有些“公子““小姐“气,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二、三年级学生吃饭大人喂,衣服妈妈给脱,洗脸要人帮;有的三四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袜子;有的小学毕业了,不会叠被子、洗衣服,诸如此类,无不令人比心.切实加强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沈洁 《成才之路》2014,(34):73-73
正前段时间,在《读者》上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媒体做了一个小学生性安全的调查。中国的孩子被问到"隐私部位是什么""如果有人抚摸你的隐私部位怎么办"等问题时,大多很茫然,不知道在问什么,有的说爸妈老师没有告诉过他们。而在爱丁堡长大的同龄孩子却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因为在他们学校就有一门课,名字叫"保护我自己"。这对我触动很大,有的孩子虽然有一些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伤害时,他们有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缺失1.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421"家庭模式使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后果是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2.家长无精力和实力关注孩子学习。很多农村家长除了种地,大部分时间靠打工补贴家用,他们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也不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