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了呼和浩特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区应该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采取各项措施全面提速和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如何实现关系信息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技术与产品的自我开发、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来提高我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时必须“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重要地位和  相似文献   

4.
张文斌 《现代情报》2006,26(8):86-87,89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全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核心展开论述,分别就正确理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正确把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效形式以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等四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只有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发展网络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林  胡育勇 《情报杂志》2003,22(9):103-104
2l世纪的世界已步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经济是服务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有机结合,网络经济的产生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其生产力表现为利用信息资源增加无污染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我国的网络经济现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网络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与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一个学习信息化 ,实践信息化的高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信息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加速产业升级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是我国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7.
栾贵勤 《现代情报》2006,26(12):198-199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论述了情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内涵,正确处理情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科学选择情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深圳的经济正处在从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到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的转型期,因此深圳应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化的思维惯性,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思维,充分发挥软件产业,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在深圳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构建数字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再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情报杂志》1999,18(2):14-15,17
认为信息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应该以工业化为目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使之完成从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到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这一转变,在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带动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蒋兴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84-87,96
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成为推动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以佛山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相关性以及佛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佛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美  赵丽玲 《资源科学》2012,34(9):1712-1725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而海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海洋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海洋环境两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研究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发展尚处于略好于动态平衡却远不足于明显协调阶段。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并非对各区均有利且弊端明显,以2008年较2005年为例,虽然盘锦、丹东、葫芦岛和锦州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而营口和大连地区协调度却呈下降的趋势。并且通过产业分解和GK.E模型深入剖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距和海洋环境污染节距,产业分解显示一产、二产和三产分别对经济差距起到了减缓、加剧和维系的作用;而GK.E模型分析,在经济结构和集中效应影响下,盘锦和丹东葫芦岛地区的海洋环境要明显好于大连、锦州和营口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资源科学》2008,30(2):192-198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下降。因此,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不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可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3,35(5):928-934
为考察辽宁省14市市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14市市辖区2000年-2010年数据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处于扩张状态,扩张速度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各城市扩张率存在差异,朝阳、营口、沈阳和大连扩张速度快于其它地区.异速增长方程LAND=aPOP2.97表明14市建设用地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②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升级、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截面效应与反映政策变化的时点效应能较好地解释14市、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城市带3个维度的建设用地扩张,城市人口规模在3个维度都促进了建设用地扩张,其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方向及力度在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靖宇  孙蕾 《软科学》2011,25(9):58-63
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产要素互补性与流通性、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相互关系三个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关键环节展开系统、科学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好两者互动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辽宁沿海经济带以服务为宗旨,实现点—线—面式经济发展;畅通交通网络,加强生产要素流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海陆联动,绿化对外开放;强化自主创新,打造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5.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盖美  赵晓梅  田成诗 《资源科学》2011,33(7):1225-1235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选取24项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济带内6个沿海地区近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逐层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丹东、大连为中等偏高等水平;葫芦岛、营口和锦州为中等偏低等水平;盘锦为低等偏中等水平,经济带整体处于中等偏低等水平。最后,系统分析了经济带沿海各地区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支撑力、压力、承载力、和谐性变化趋势,并分别指出各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的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江智  李恒云 《资源科学》2012,34(5):981-987
近年来,海岛旅游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重要领域之一,辽宁海岛旅游也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前所有未有的重视。本文从气候舒适性的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各主要海岛群岛1971年-2000年的30年气象资料,采用评价气候舒适性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指数等评价指标,对辽宁长山群岛和全国其他6个主要海岛群岛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显示:①辽宁长山群岛的旅游气候最舒适期一般为5月-10月,较舒适期为4月,舒适期(包括较舒适)为7个月;②与全国其他主要海岛相比,辽宁海岛舒适期相对较短,冬季气候较差,但夏季气候舒适性具有明显优势;③根据海岛综合舒适度指数得分的年内分布和变化,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主要海岛群岛分为三类,分别为:夏季最适型,主要包括辽宁长山群岛、山东长岛群岛和浙江舟山群岛;春季、秋季最适型,主要包括海坛岛,江门上、下川岛和涠洲岛;冬季最适型,仅有海南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为辽宁海岛旅游开发及发展提出了如下策略建议:①发挥夏季气候优势,打造中国海岛避暑胜地;②围绕避暑市场,全面拓展客源;③实施反季节旅游发展策略;④探索辽宁群岛共同发展模式,打造辽宁海岛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提升辽宁海岛旅游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高,辽东南的大连、丹东、盘锦及营口等4地水资源系统负荷减轻,辽宁省水资源危急态势趋缓。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辽宁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整体状况,评价过程相对简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因此便于推广应用,为不同时空尺度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刘桂春  张璐 《资源科学》2009,31(12):2192-2200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事业的总和。根据国民经济结构中主导产业的内涵,海洋经济中的海洋产业也可以确定主导海洋产业。论文分析了形成辽宁海洋产业的资源基础、海洋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发展与结构特征等。由研究可知,辽宁主导海洋产业不仅随时间呈增长趋势,而且在地区分布上趋向于均衡。在确定主导海洋产业的方法上,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明确具有优势增长和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部门,通过主成份分析可以明确综合实力水平强的海洋产业部门。把2种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洋交通等为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论文最后对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的布局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核算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明  贾小平  石磊  张天柱 《资源科学》2006,28(5):127-133
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看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该系统物质代谢的数量和质量,是目前产业生态学前沿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辽宁省自1990年至2003年间的物质代谢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研究,从区域物质流情景的角度入手,推进了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及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并与国内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辽宁省社会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变化过程与全国过程有一定的类似,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绝对数量较大,相对数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能够高效率的转化为经济上的贡献,其自然物质生产效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2003年单位自然物质投入所产生的GDP为例,该值仅相当于2000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的30%,1996年日本平均水平的10%。辽宁省高数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并没有换来高质量的回报。最后对物质流核算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海洋生态承载力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作用与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的维系作用的相似性,利用生物免疫学原理,构建了辽宁省海域生态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辽宁省海域2000年-2009年10年间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域自然承载力指数和承载力潜力指数整体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但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却是波动下降趋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在2000年-2005年间波动较小,2006年呈现大幅度上升,之后稍有下降,总体上后期比前期增长较多.近几年来,辽宁省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需要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海洋科研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