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制度的缺失是执政行为法治化的首要障碍,执政行为制度化、法律化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前提是厘清党法关系、党政关系和确立党内民主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在于其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处理好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执政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党在新形势下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执政水平的历史选择。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就是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舞会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规范党同国家机关尤其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党依法执政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从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三个方面着手,科学界定职责权限,彰显民主政治理念,完善法律制度机制,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职能分开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  相似文献   

5.
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是规范党政关系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党与人大关系的研究 ,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作了阶段性划分 ,即“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阶段。历史的实践表明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不断完善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 ,关键是规范党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建设层面强化利益关系的和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素之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要充分认识当前强化利益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要从制度建设层面入手,强化利益关系的和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关系植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之中,是国家结构中的最基本关系之一,它不仅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而且影响到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探索我们党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行为范式,对推动我国行政体制进一步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提高自身能力的明智举措,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关键是要从完善相关立法,培养法制观念,理顺党政关系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执政党与立法机关关系要从一般和特殊两个角度来分析,而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一般关系是指执政党领导立法机关立法,同时要遵守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特殊关系是指执政党要通过立法机关来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同时其执政活动也要受到立法机关的监督,同时二者在群众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党政治文明,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政治文明由于植根于不同的生产力条件、阶级关系和文化传统,而具有较强的阶级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我国厚重的历史传统和贫瘠的法治土壤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始于依法执政,而执政党的法治化建设则是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并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表明,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过程,实际上是执政党对其所掌控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强化其执政的有效性的过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进程中,必须以树立和落实现代执政理念、创新执政方式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对党的执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抓住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更加娴熟地勃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动力,更加有效地搞好建设政治文明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笔者认为,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党必须开拓多种路径选择实现依法执政:坚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制定完备的法治运行机制;确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In England, governing bodies continue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duct of publicly funded school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governing of publicly funded primary schools (for 5–11 year olds)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 11–18 year olds). The research analysed policy documents and the governing of 16 primary and 14 secondary schools. The main governance mode for both primary schools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hierarchical and similar in nature, and the governing bod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se broadly similar governing instruments. However, they differ in significant ways. In primary schools, governing is smaller in scale and less complex. Primary school governing is closer to the school and children, and the images held by governors of the system to be governed are better developed in primary schools. Functional knowledge was more useful in primary school governing, and the use of informal meetings as instruments of governance was more widespread in primary school governing. The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and policy making for school governing.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什么是执政党 ?执政党执政应该遵循什么规律 ?”得出结论 :“三个代表”是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应该掌握和抓住哪些最基本的规律才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是最基本的规律 ,是加强执政党建设基本理论 ,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信用始终是政党执政的生命所在。政党的持续执政既依赖良好的执政品性,更依靠良好的执政能力。执政品性与执政能力的有机统一构成执政信用。以穗治党是培植良好执政品性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党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将以德治党与依法治党结合起来。才能培植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信用。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指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随着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共产党执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共产党执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共产党执政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孔子德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以德治国”,反对单纯的刑治,对为政者提出了“以德修身”、“以德化民”、“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要求。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云非常关注执政后党的建设问题。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他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及作为执政主体的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而深刻的阐述,提出许多新思想。研究总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是新时期我国执政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以德治国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以德治政,德治思想作为传统行政化在现阶段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当前,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依法行 应当充分发挥行政化的独特功能,以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把它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法治”与“德治”在国家的治理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以德治国 ,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后盾 ,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