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白居易《吴樱桃》)樱桃,别称含桃,也被誉为“春果第一枝”,并广受人们喜爱。要论在唐朝最受欢迎的“网红”水果,樱桃绝对能够占得一席之地。这不,白居易就写诗为江南的樱桃点赞。当然了,白居易点赞过的可绝不止江南的樱桃,他喜欢吃樱桃是出了名的,堪称唐朝的樱桃“代言人”,甚至连“樱桃小嘴”的故事都与白居易有关:和白居易同时代有个文人孟棨(qǐ),编过一本叫《本事诗》的诗论著作,  相似文献   

2.
说“吃”     
“食色性也。”吃,在人类生活中既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级、最复杂的。 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没有“进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口吃。“吃,言蹇难也。”(《说文解字》)汉代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汉书》中记载“昌为人吃”,就是指周昌是个结巴,而不是被人吃掉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桃辟邪是我国民间习俗中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渊源甚久,先秦的文献典籍中就有了关于桃能够辟邪禳灾的记载。北宋编修的大型文言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桃辟邪驱鬼的故事,因为桃味道鲜美可口,并且有医疗、治病、美容等功效,再加上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从而被人们赋予了神力,形成了桃辟邪的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5.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6.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称“开门七件事”,古往今来,当家者皆与这七件事结下不解之缘,就是在古代有典记载和流传的诗歌中也略见一斑。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常道,当家方知柴米贵。这位当家的每天为一家人的吃用发愁,对当家之难深有体会,难怪他被搅得心乱如麻了。  相似文献   

7.
肥桃独产于山东省肥城县境内 ,以其个体大、形体美、味甘甜和营养丰富等特点 ,蜚声中外 ,被誉为“群桃之冠”。1 桃史探源肥城桃究竟源于何时 ,传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史籍有所记述。 1 583年的《肥城县志》载 :“果亦多品 ,惟桃最著名。”1 72 6年的《山东通志》载 :“桃产肥城者佳。”1 90 4年清末的最后一部《肥城乡土志》中这样记载 :“惟桃最著名 ,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这时的肥桃不仅驰名国内 ,而且蜚声国外了。1 932年 1 2月《中国实业志》载 :“肥城之桃、莱阳之梨、鲁西一带之西瓜、烟台之苹果及葡萄 ,尤蜚声于…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为钱玄同。  相似文献   

9.
一、公案小说的概念 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宋代以前还未发现有“说公案”或“公案小说”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人“说话”的名目中。成书于宋元时期、记载当时“说公案”情况的书籍今天保存下来的有三部: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梁录》以及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如下:“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11.
《明书》又名《罪惟录》,是清初查继佐写的一部编年体明代史书。其《太宗纪》、《科举志》均称永乐七年会试副榜第一名为孔鹗,与《明太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补编》所记不合。考明清碑文、笔记、史册等多种材料,证明《明书》之《太宗纪》、《科举志》上述记载存在疏误,“孔鹗”当改为“孔谔”。  相似文献   

12.
千余年来,关公形象一直与《左传》和《春秋》有密切关系。《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名将关羽“好《左氏传》”,但是元代以后,在各种文艺作品及传说故事中关公却与《春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春秋》和《左传》是两部有联系却也有很大差异的儒家经典,《左传》侧重记载历史,《春秋》却侧重于阐发儒家的政治理念。元代以后的文人学者把关公和《春秋》联系在一起,主要也是为了借助关公崇拜传达儒家的“大一统”“讨贼”“君臣之义”等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3.
康丽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2):97-99,105
两《唐志》中书目著录部分对于孙僧化撰写书目均有记载,但是同样的书目,记载内容却有不同之处.本文从两《唐志》记载入手,利用两《唐书》内容作为佐证,诸史籍相关记载内容作为旁证,并对比史籍著作年代等,对两《唐志》 “子部”关于孙僧化书目的著录讹误作以考证.  相似文献   

14.
黄炳麟 《语文知识》2003,(12):11-11
苏轼说:“街谈市语,皆可入诗。”其《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他认为口头的俚语俗话正是诗的“妙处”。他被贬黄州时作有《食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着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就是后人常说的“东坡肉”,诗歌如口语,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红楼梦》的语言表达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我考察了同一时期的《恨海》《聊斋志异》以及现代的京味作家作品《四世同堂》《皇城根》,均未发现同类句式。这一小句“你想什么吃?”其表意指向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愿望(“你想……?”),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表达方式在今天多用“你想吃什么?”来代替。但通过矩阵分析,又不是所有的“想NV”的句式都能用“想VN”来替代,更进—步说,并不是所有的“想VN”都能转换成“想NV”。这里从表意指向的二重性,联系其语表和语值来考察两句的动词入句规约。  相似文献   

16.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17.
新出土文献清华简《楚居》详细记载了楚行政中枢“郢”的变化,并记载了楚王“徙郢”的部分原因。《楚居》所明确记载“徙郢”原因有国内动乱、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因素;考察相关文献资料,楚王“徙郢”原因还有对外扩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2,(5):14-20
“用间”在《史记》关于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战争记载中多处出现。通过最早的“用间”理论作品《孙子兵法·用间篇》对《史记》“用间”策略进行分类,可以发现司马迁的记载以“内间”为主,辅之以“死间”“反间”“生间”,同时还存在无法分类的部分。这反映出战国、秦汉时期“用间”实践与孙子“用间”理论之间有所区别。其中,《史记》记载战事中的“反间”内涵扩大化了,实际上类似于孙子所言“乡间、内间、反间”的结合体。这导致后世学者在解释“反间”时,常将《史记》具体记载作为《孙子兵法》“反间”的注解,但两者实际存在不同。“用间”的理论与记载是从春秋至秦汉军事理论与兵学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1,(12):48-48
吃了定心丸 “定心丸”原来是明代军队中的一种必备药品。据一本名为《武备志》的书中记载,“定心丸”是由“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份,母丁洋减半”,合炼而成的丸剂。它有抗菌防腐、止痛消毒、安心定神等疗效,所以起名为“定心丸”。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永恒主题,而爱情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无论是甜蜜还是忧伤,爱情都会被人当作美来欣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描绘了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从《关雎》到《桃天》,从《蒹葭》到《静女》,不仅写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择偶标准,也描绘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丽新娘,更有令人向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