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近况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不幸去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界的重大损失。陈景润从60年代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1973年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至今,陈景润的这个研究结果依然是数学界公认的取得的最好结果。目前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在中...  相似文献   

2.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7年,陈景润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当时住房紧张,他和其他三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搬进新房的第二天,累了一天的室友纷纷入睡,只有陈景润还在演算数学题。夜深了,有人忍不住催他说:“小陈,明天再干吧!”陈景润嘴上答应着,但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过了几天,室友对陈景润夜里开灯工作影响他们休息提了意见。对此,陈景润感到既抱歉又苦恼。他感到自己的时间怎样抓紧都不够用。可是,怎样做才能既在深夜里工作又不打扰别人呢?想了几天,陈景润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原来,陈景润发现楼下有一个废弃的厕所,…  相似文献   

3.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儿子名叫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儿子对人类有伟大贡献。陈景润也望子成龙。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4.
夫人由昆最了解陈景润,她说:他就是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他的成果是用命换来的。李小凝秘书说,陈景润长期加班加点工作,从不注意保养自己。他部是晚上一、二点才睡,而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了。李小凝这样评价陈景润:“他是个奇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人会累么?由昆女士很平淡地说:“他习惯了。”记者特别翻阅了以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从那里,记者看到了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1965年,陈景润首次达到(1+2),写出了厚达200多页的长篇论文。数学家闵嗣鹤仔细阅读后,肯定了他的证明,对他说:“国外证明(1+3)…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陈景润教授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3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63岁。我们全所同仁为失去一位杰出的同事和朋友,为我国失去一位科研功臣而万分痛惜。一1957年,我所老所长、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远见卓识,把陈景润调来数学所,并引导他迈进数论研究的前沿。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陈景润对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探究。他在华林问题、圆内和球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孪生素数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独立地获得了十几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对数字和演算很感兴趣,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咬紧牙关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陈景润长得瘦小,可他学习用功,成绩很好。有一段时间,母亲发现陈景润不像以前那样一回家就看书或者写作业,学习成绩也下滑了很多。母亲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用生命谱写的动人乐章南京有线电厂子弟中学朱建明1996年3月19日,全国各媒体相继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陈景润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饮誉国际科坛,他的去世是中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他可贵的治学诸神将永远激励春后...  相似文献   

8.
陈景润(1933-1996),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  相似文献   

9.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塑造的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至于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公式:数学家=不食人间烟火、缺少感情和乐趣的书呆子。许多见过张伟平的人都说他不太像数学家。同样对陈景润十分崇敬的张伟平说:“陈景润的年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今天如果再用徐迟报道里的一些描述想象数学家,将是很大的误导。”作为一位新生代数学家,张伟平的生活既单一、自然,也真实、现代;他的工作既充满了紧张和刻苦,也充满了快乐和丰收。他热爱数学,已经将数学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同样热爱文学和电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将…  相似文献   

10.
陈景润教子     
陈景润与女军医由昆自由恋爱结婚。婚后他们有了独生子陈由伟。陈景润中年得子,对儿子疼爱得连他夫人由昆也感到“父爱超过母爱”。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取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取其将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和一切尽职的父亲一样,陈景润也望子成龙。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培养他的思维方法更带有个性。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儿子周岁时,他夫人山昆买来了电动玩具给儿子玩。陈山伟天生聪明,他每当拿到玩具,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由昆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中学数学教师沈元在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接着又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有一位同学很了不得,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这些话像甜甜的蜜,粘住了陈景润的心,使陈景润踏上了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漫长征途。这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正如俄罗斯民谚所说:“语言不上蜜,却可以粘住一切。”  相似文献   

12.
陈景润曾说──"哥德巴赫猜想"本世纪无法解开陈景润生前曾托记者转告广大数学爱好者:不要冒然去搞那个"哥德巴赫猜想"。他说,大概只有具备数学专业研究生以上水平,才有可能明白,那是当今无法摘取甚至无法接近的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而且至少在本世纪此项研究已无法...  相似文献   

13.
火柴游戏     
陈景润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著有《初等数论》、《1+1余外集》等。据传陈景润喜欢智力问题,特别是某些游戏,比如火柴游戏,下面是出自他手的一个小游戏。24根火柴可  相似文献   

14.
陈景润同志一九四八年春季升入我校前身福州英华中学念高中,一九五○年夏季,以同等学力报考大学,进了厦门大学数理系。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后,许多同志关心地询问起陈景润在英华中学学习时的情况,——他在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有些什么特点呢? 提起陈景润,过去的老师和同学都有这样的印象,他沉静寡言,性格内向,很少跟同学接触。上完课不是上图书馆,就是背起书包回家。他不多讲话,讲起话来笑嘻嘻的,是一个和善的老实人。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所重视的是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而对教师专业中研究学生个体的要求往往被忽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53年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担任初中数学教师,一年之后因不能胜任教学被调离北京四中.陈景润不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师,其原因不是他不具备数学教师的学科水平,而是不具备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事实证明,教师是一门专业,甚至是科学家所不可替代的专业.  相似文献   

16.
1997年3月19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氏定理”的创始人陈景润教授(1933~1996)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 陈景润是福州市人,13岁那年,母亲去世,这使他较早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他在福州英华书院读高二时,班上来了一位沈元老师,沈老师知识  相似文献   

17.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微笑     
在数论领域建树卓著的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积劳成疾,3月19日与世长辞了。在这人们无限惋惜悲痛的时刻,陈景润生前住院时送给医护人员的照片上,留下了他——  相似文献   

19.
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出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王元     
王元: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他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学生。他研究的理论叫解析数论,他和数学家陈景润、潘承洞一起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和华罗庚爷爷一起获得过陈嘉庚物质科学奖等许多个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