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西学东渐,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看到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顽固派却认为西方的船坚炮利只是“奇技淫巧”,不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近代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轨迹中国教育近代化经历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五四”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通过教改和学西方两个基本途径进行的。(一)清末19世纪中叶,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开眼看世界,提出并努力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西学”思潮的序幕。此后出现了洋务派思潮。洋务派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学习“西技”。首先办起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学堂,随后又办起培养工矿企业、军火工业、新式陆海军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在维新变…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主要是指利用机器大工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国家建设的思想。它发轫于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中,并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脚步,经历了“以商立国”、“定为工国”、“棉铁主义”的思想历程,一步步走向深入,集大成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探索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清末民初的师范教育,是在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伴随着新式普通教育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主阶级的改革派,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发动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他们指出:“盖中国今日之大患,苦于人才不足,而人才之所以不足,由学校不兴也”因此,废科举、兴学校,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陆续开办了一批有别于封建主义旧式教育的新式学堂。兴学育才,必当有兴学育才之人才,于是为普通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西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遭英国击败。此后,西方工业先进国家的侵略接踵而至。清廷不得不推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然而,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竟然再败干一心西化的日本——一个过去从不曾真正威胁过中国的东方小国。清廷至此才意识到不能再停留在追求“船坚炮利”的物质层面改革,而应更进一步在制度层面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12.
一部中国百年语文教育史,从特定角度看,就是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的探索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承受了巨大耻辱的中国人,在寻求自强图存的路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国自上而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这种基于实用主义的认识必然反映到教育领域,从而促使中国传统教育从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和以培养朝廷官员为主要目的,逐渐向以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和以培养社会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维度转变。当清政府废除了在中国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后,这种转变进程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列强的侵略,林则徐和魏源分别发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呼声——“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科学救国”的先声。这种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思潮,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较为通行的观点 ,认为“中体西用”论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实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世纪 60至 90年代中期 ,而“中体西用”论却形成于甲午战后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初阶段 ,它遵循“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路 ,以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为目标 ,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层面 ;而“中体西用”论却突破了单纯学习“西技西艺”的限度 ,容纳了学习“西政”的内容。可见 ,两者在时间上不重合 ,在内容上又有本质的区别 ,因此 ,“中体西用”论不可能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清末“新政”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的炮火,太平天国的革命怒涛,使昏庸腐朽的满清王朝,从“闭关锁国可安保天下无虞”的迷梦中惊醒过来。一些有见地的政界人士,深感洋人船坚炮利之威胁,亟须“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挽救国难,另一部分满汉地主官僚则异想天开,妄图借洋枪洋炮来扑灭人民起义的烈火,以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末统治。因此,十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自幼“熏陶于几千年的中国古文化中”,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迅速地南信奉“空泛的民主主义”到接受革命民主主义再转向马克恩主义。由此不难推想,在作为他整个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西文化观中,必定包含着丰富的真知灼见。一、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是在我国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及其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曾位居世界之首,并同化了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但是到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也动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优越感,使以中国文化为世界中心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从此,“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风靡朝  相似文献   

17.
晚清学术文化在清代甚至整个中国学术史上都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整个晚清社会,伴随着鸦片战争而来的近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转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艰难的转型过程。在这个时期,晚清学术以“经世致用”为基本原则探索救亡图存的文化方略,学术发展复杂多样,各种学术派别和学术思想纷纷出炉。不过,在晚清学术发展的纷杂局面中,学术发展轨迹也并非无处可寻。概略地说,其学术文化内容大致包括依次演进的四种形态,即“旧学”、“西学”、“新学”和“国学”。  相似文献   

18.
俞启定 《教育研究》2021,42(6):62-69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李锋 《教师》2008,(6):19-20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把对国人的思想启蒙教育作为救亡图存的第一步。林则徐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家人“苟利国家”“笃实做人”,教育官员“富国利民”“察民”“恤民”,教育国人“悉夷”“师夷”“制夷”,不但启发时人,而且在今天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教育了一代有识之士,他们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曲折坎坷的救国探索。魏源就是这艰难历程的少数先行者之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出发,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