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29年10月以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美国出现了严格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胡佛总统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措施挽救危机,不公没有拯救经济,反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把美国资本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而延长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虽然胡佛反危机措施在1929年以后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因危机惯性而未能挽救美国经济颓势,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激化.并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否则,罗斯福新政不会很快奏效。罗斯福新政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并非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起飞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胡佛本人"自由放任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预示着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潮的没落,同时,也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它的自愿联合政策是由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到罗斯福国家干预主义思想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雪梅 《历史教学》2003,79(11):67-74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斯沃普计划是企业福利资本主义实践者杰勒德.斯沃普为了使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企业摆脱困境而制定的一项工业稳定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工业自我管制以及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实施的福利计划。该计划提出之际正处于美国由胡佛自愿联合主义向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时期,它不但是企业应对大危机的重要举措,而且由于罗斯福对该计划的认可而对新政时期的工业复兴及社会保障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胡佛和罗斯福两位总统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并非简单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所能概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科书内容与课堂时间关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胡佛始终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其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政府直接干预的政策;罗斯福成功了,因为其实行了国家干...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但美国社会保障立法却明显滞后,究其根源在于美国长期奉行的自由放任主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当政的胡佛政府依然奉行"管得最少的政府最好"的观念,致使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国内各种矛盾加剧。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战胜胡佛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力主国家干预和社会保障,促成了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从而构建起现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他最初执政的6年中,为了对付和缓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提出了通过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系列改革计划和措施,这些计划和措施被称其为新政。今天,站在世纪之交的关头回眸罗斯福新政,它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推动社会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0.
我校历史系刘达永副教授所著《走出经济困境》一书,最近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一本较为全面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专著。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至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之职时,全国仍然处于一片混乱、惊恐与绝望之中。罗斯福上任后,推出了有名的“新政”。罗斯福“新政”并非一些学者所说只解决经济上的问题,是就美国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总体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介绍了罗斯福在经济、  相似文献   

11.
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政治腐败日益加剧、经济秩序混乱不堪、劳资关系日趋紧张的状况,罗斯福就任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得美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重新构建了美国的社会秩序.罗斯福重构美国社会秩序的措施有:加强政府职能,扩大总统权力;打击托拉斯垄断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抑制了社会发展中不合理的趋势,消除了社会中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对垄断资本主义初期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中所采取的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做法,为日后"罗斯福新政"更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提供了先例、借鉴和直接的思想溯源.  相似文献   

12.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时推行新政,带领美国克服了经济大萧条危机并赢得二战。罗斯福和蔼可亲,对白宫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日子久了,大家都主动与总统打招呼。艾摩斯夫妇是在白宫做勤杂工  相似文献   

13.
以前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一直都这么准备课:按照常规,先翻阅《教学大纲》,了解关于本课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教材,理出本课的基本框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危机的表现、特点及产生的影响,由此引出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14.
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不仅是史学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座上宾"。笔者近来研读《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下面简称为美国课标)中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美国史"时代8:"大萧条与二战","世界史"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①有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在课程标准"大萧条与二战"的前言部分,美国课标研制者阐述了他们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归纳起来有: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张婵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53-154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农业也受到其严重影响。罗斯福为解决农业危机颁布了一项重要的法案,即《农业调整法》。这项法案也体现了罗斯福在农业上的一些政策。2008年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又重新回归研究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各种政策,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更可为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无所畏惧     
赵炜 《河南教育》2010,(1):39-39
【美】亚当·科恩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这是亚当·科恩在金融危机后为美国领导人量身定做的危机解决读本,被誉为“奥巴马的枕边书”。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大萧条震动了全世界,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几近崩溃的时刻实施新政,开创了现代美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不仅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的低谷,而且通过推出了《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社会保障政策,避免了大的社会危机。当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蔓延的时候,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救世"经验,对于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安全,也许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危害。对此,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措施以度过危机,美国政府也采取了各项措施以减少危害,尤其是罗斯福新政为美国走出危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政的指导思想及它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认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都是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产物,两者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19.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与美国农业萧条空前严重、自由放任主义主导下反农业危机政策的失败,以及农业利益集团与农民斗争的大力推动都有密切关系。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政策是以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及其相关修订立法为基础展开的。依据这些法律及其所确定的农业调整手段的不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生产控制成为农业调整的主要应急手段。在第二、第三阶段,土壤保护从农业调整的临时措施转变成常规手段。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调整政策有效地缓解了美国的农业危机,开创了生态补贴的先例,对推动进步主义时期的资源保护运动走向战后环保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入主白宫。为了对付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法西斯战争的威胁,执政初期,罗斯福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了美国历史上和世界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多年来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汗牛充栋,毁誉褒贬,众说纷纭,在美国和西方史学界,有的颂扬新政是一次“和平革命”,“在哲学上是民主的,在手段上却是革命的”,是可以和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并列的美国“第三次革命”。它“开始了一个影响美国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深刻的和彻底民主改革的时代”,有的则认为“新政从根本上讲,仍然是保守的,是二十年代的延续”。有的认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