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文从《杀夫》的文本出发,回复到李昂写作的历史上下文之中去,力求说明以《杀夫》作为女性主义写作代表的失误与偏识。事实上,《杀夫》只是一篇在启蒙传统之下的对于经典的戏仿,它的创新性明显不足,标志性意义明显不强。《杀夫》对于反封建、性意识等问题的启蒙向度十分明显,却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作品文本,重点从“以性言他”的角度剖析李昂小说《杀夫》中存在的人性悲剧;然后从造成人性悲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揭示对人性问题的反映及对封建制度化迫害的控诉所具有地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李昂的《杀夫》在台湾文坛引起轩然大波后,大陆也陆续出现杀夫书写.一类延续《杀夫》模式,以《奔跑的火光》《第三棵树是和平》等为代表,描写农村妇女因受到性虐待或家暴等原因而杀夫;另一类则呈现新的变化,以《猛虎》与《黄金时间》为代表,刻画知识女性因遭受到男性冷暴力用平和方式杀夫.面对两性关系由激烈对抗到缓和的变化,"杀夫"也由对男性霸权的讨伐过渡到对无爱无性婚姻中女性精神疲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婚姻中的两性关系、女性体验及女性命运的转变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撷取海峡两岸在不同时期书写两性关系的两部小说,通过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杀夫》与大陆女作家池莉的《云破处》之比较,在社会历史沿革的视角下,力图揭示婚姻中的女性主体焦虑的复杂面向与发展趋向,并深刻阐释两部小说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了《玛卓的爱情》中北村对于存在的深刻追问,指出在消解本源后小说人物寻找爱情作为替代的努力,并进而分析小说中人物和北村本人对于语言与存在关系的迷误,以此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悖论。最后,在语言的悖论追问中突出北村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杀夫》中,李昂围绕女性对男权的反抗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着力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生存模式,分别为卫道型、顺从型、反抗型女性,而整部小说都是围绕这三种女性生存模式展开的。本文从三种女性生存模式入手,梳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群体分化情况及相互间的关系模式,以此来揭示女性自身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双重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来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本文通过语言的概念和人际功能,对《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对话进行批评话语分析,进而揭示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昂的《杀夫》是台湾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李昂创作上借鉴鲁迅问题小说模式,并有所超越。她以女性少有的理性,直接揭露社会弊病。该作品在今天对促进女性主义觉醒和抵制男性专权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在立意、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揭示并评估不同语言之间的概念对应状况及词汇化程度,在语言对比研究和跨语言计算应用方面均有指标意义。北京大学开发的《中文概念词典》以WordNet框架为基础,在语言层面上较好地反映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概念对应关系,以该资源为数据基础,并参照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同义词词林》、《知网》等资源中提取的词集,本文实证地考察了汉英双语概念对应的实际情况及所能达到的词汇化程度,探讨了不同语言概念体系的异同,有助于在多语框架上做出更符合汉语特点的语义知识描写。  相似文献   

10.
王一迪 《英语广场》2022,(23):18-20
在《秋夜》的汉译英实践中,杨宪益夫妇与徐英才的译本最具代表性。本文基于语言顺应论,从四个研究角度——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程度,探索译者对于文本意义理解的差异性以及译者对于语言选择的顺应程度,从而揭示顺应论对散文翻译活动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对语言的研究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及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卢卡奇以语言本体论来揭示社会历史的存在,语言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和深层内涵。卢卡奇反对仅仅从工具的意义上理解语言,而主张从存在的意义上说明语言,也就是说,把语言当作人的存在,当作人性的规定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易经》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经学家们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把它当作是一部占筮之书,然而很少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本文正是从现实主义精神,寓言的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形式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揭示《易经》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陈可 《现代语文》2010,(2):133-134
李昂的小说《杀夫》讲述了一个“杀夫”的主题,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摧残,主人公不堪凌辱而残杀其夫,表现了女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儿”与“情”的关系入手,对《红楼梦》“情”的审美文化内涵和意义做了一点粗浅的梳理,以揭示《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博大精深的文化主题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死魂灵》作为鲁迅晚期翻译实践的代表作品,其译笔的语言风格表现出强烈的"鲁迅风","硬译"色彩则有所淡化。本文即试图通过几个译本的比较,探讨鲁迅的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并揭示鲁迅是如何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将翻译在语言形式上的革新诉求与具有政治功利性的社会改造行为相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论述了道教和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主要思想,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其共同之处,如道教的自然观,道教的系统观念和环境保护思想,《瓦尔登湖》中的生态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文章还具体描述了道教某些学者的思想并将其与《瓦尔登湖》中相似思想进行了比较。另外,本文结合"和谐"思想,揭示了此项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着重分析了《玛卓的爱情》中北村对于存在的深刻追问,指出 消解本源后小说人物寻找爱情作为替代的努力,并进而分析小说中人物和北村本人对于语言与存在关系的述误,以此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悖论,最后,在语言的悖论追问中突出北村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婧 《中国教师》2009,(Z2):22-23
本文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美国之音》和《中国日报》中的关于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的相关报道,从语篇的转述话语、及物,和情态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透过语言的表面形式,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也许是由于《杀夫》和《暗夜》强烈的轰动效应造成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致使李昂有一组较优秀的“寓言小说”迄今仍未引起读者和评论界应有的重视(起码大陆未见一篇阐释文字),这样强烈的反差,使我油然产生一种探索的冲动。 李昂这组“寓言小说”包括《水仙花症》、《移情》、《三寸灵魂》、《渡》、《三心二意的人》五篇,收集在短篇小说集《一封未寄的情书》辑二中。李昂自云她写《杀夫》和《暗夜》“是使自己朝向一个‘伟大’的作家的道路来努力”。这组寓言小说可以说是李昂朝向一个“伟大”作家目标迈进的理性自觉。如果说《杀夫》和《暗夜》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批判,那么这组寓言小说则表达了人类生命的悲剧意识和悲剧心理。同时也显示出李昂作为一个优秀作家已具有了全人类的眼光与世界整体的阔大胸襟。  相似文献   

20.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语言分析方法,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来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传播他们的意志和观点。本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而揭示这篇演说之所以不朽以及产生巨大影响的语言原因,并为演讲者的演讲技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