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自2003年以来取得十年连续增产的佳绩,但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减反增。主因是中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32%难以维继,实现粮食全面增产已不现实。中央及时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谷物和口粮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项,进口谷物成为必选项,这就需要关注世界粮食。基于世界国别和三大谷物生产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增产潜力分布在57个国家、53个国家和92个低产能国家(地区),增产潜力很大。全球化加快发展扩大了国际粮食市场规模,粮食国际贸易率随之提高。相对于小麦和玉米,大米市场扩容、贸易率提高和价格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但国际大米市场只有小麦市场的26%和玉米市场的36%,是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需要格外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1985—2014年中原经济区县域粮食的生产变化.结果发现:粮食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8.22%,减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21.78%,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92%.从时间序列看,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农业技术投入等.从空间分布来看,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资源、耕地面积等.最后提出优先扶持中东部县域粮食产区,加大惠农粮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名人零距离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农让生产,据说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种植谷物了,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农业很重视。就是现代社会,粮食储量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图1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解析】1~2题组以表示三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柱状图为材料,考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和我国四个产粮大省的位置及农业状况。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我国东北地区是玉米的主产区,小麦主要在长江以北,水稻主要在淮河以南,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形成稻麦交错分布区。按省份判断,吉林是玉米主产区,河南是冬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历来是事关一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问题,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0.095 3hm2,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尽管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人均粮食增长缓慢.随着人口总量的日趋上升和人均农业资源的日趋下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  相似文献   

7.
链接: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江西德安县人,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稻研究专家,为全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股份连环式"产生的氛围1.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声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联合国世界粮食日提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口号,为这句话作了注脚:"生命与粮食同在".可我国生产粮食的农业资源并不令人乐观.一是人均量少.根据联合国粮食农组织发表的74个国家1986年统计资料,我国人均耕地和永久性农作物用地1.4亩,而世界人均量是5.5亩,仅占世界人均量的25.5%.二是单位面积产量低.目前我国有耕地面积15亿亩,1990年产粮4200——4250亿公斤,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可亩产仍未能超过300公斤.三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和人口逐年增加的反差越来越大.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膨胀,而耕地却以每年数百万亩的速度减少.到2000年,我国人口极有可能达到13亿.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计算,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
2002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上,朱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给号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的播种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这一划时代的贡献,对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促进世界的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袁隆平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当代神农”。他真的是“神”吗?细察他成长的足迹,我们发现父母对他严格又不失宽松的家庭教育,以及以后对他的选择高度尊重的民主作风,是他成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1~2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解析:此组题考查的主要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分布与自然因素的关系,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关气候,地理柱状统计图的分析等。从试题给出的材料我们可知,①、②、③三种粮食作物的分布面积最大的分别是江西、河南、吉林,而三者之中只有江西有大量的水田分布,能成为水稻的主要分布区;河南在华北…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政治试题第33题第二问,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有明显错误。【原题呈现】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增长,其中谷物(稻谷、小麦、玉米)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成。……(2)谷物相对于小麦而言是整体,相对于粮食而言是部分。从经济生活中例举一个能够说明"既是整体又  相似文献   

12.
正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稻"被列为五谷之一。距今约4200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时至今日,水稻作为我国3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长久以来,我国农民种植水稻大多采用人工移栽的传统农作方式,弯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二故乡晓晨中国千百年来都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四大农作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中的“老大”,在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中仅占29%,产量却占44%。长期以来,用水育苗,密植,靠和穗结实的种植方法使水稻的亩产量只有二三百斤。一般要想使粮食增产有两条路:...  相似文献   

14.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15.
<正>袁隆平一生践行着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人生理想,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获得世界级奖项最多的中国科学家,面对不计其数的荣誉,他始终保持着宁静的心境,专注于他的水稻研究工作。袁隆平年轻的时候有两个伟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水稻亩产超过1000千克,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另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人类解决饥饿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飞宇 《新高考》2008,(5):87-91
在科学界“南袁北李”蜚声海内外,“袁”指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2000年又获首届中国最高科技奖。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稻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大旱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文章确定了亚热带稻区大旱风险诊断的标准,统计得出衡阳盆地大旱发生频率为35%。以衡阳盆地2003年大旱为例,从干旱危险性与水田系统旱灾脆弱性两方面入手,阐述了水稻旱灾巨灾的形成机理,提出从整治水利工程和建立生态减灾模式达到安全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科技 进步为农业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要 想实现粮食增产这个目标,基本思路只能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这是向水稻人提出 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了水稻研究。中国水稻研 究所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担当着水稻研究的重大使命,解决了稻作生产中的一个又一个 重大科技问题。 如今,继杂交水稻研究之后,我国正孕育着以超级稻为主导的水稻生产上的第 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8—2015年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事粮食生产的从业人数越多,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越少;粮食单产水平越高,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量越低;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对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市场化政策、加入WTO政策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应当坚持"立足国内供给,适度进口调剂"的方针来指导我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战略制定,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打破单一的粮食贸易结构,实施粮食贸易品种多元化战略,促进粮食进出口良性发展;二是利用其他耕地丰富的国家为我国进行粮食生产,降低对国际粮食供应的依赖,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短缺;三是根据粮食虚拟土地进口的启示,实现我国境内粮食虚拟土地的异地调动,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持续徘徊,特别是粮食产量不稳,效益不高,以致我国目前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何在,应采取何种对策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近年来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的原因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八年,粮食生产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一九八六年比一九八五年增长3%,一九八七年比一九八六年仅增长2.8%,一九八八年比一九八七年减少2.2%,大大低于城乡粮食消费13%的年增长速度.并且,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