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法的价值入手,对商法的价值进行分析.把商法的价值定位为商法的自由价值、秩序价值和效益价值,三者以自由价值和工具价值、效益价值为终极价值形成一个价值体系.联系时代的社会状况认识商法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以及今后商法的价值发展应该放在保障效益价值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商法价值取向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与商法的区分及关系问题,除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以公平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以效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立法采效益优先原则。对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与民法价值取向的区别进行分析比较可知,我国商事立法的合理模式应为:实行实质商法主义的民商分立,采取《商事通则》与单行商事法律相结合的商事立法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商法的价值取向蕴涵在商法的要素之中,商事法律规范、概念、原则和法律技术性规定构成商法价值取向的微观基础,商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商法的价值取向.实质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集合,形式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博弈均衡.实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公平、效率和安全的均衡,应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为效益最大化.不同的商事部门法体现公平、效率和安全价值的不同均衡状态.商法的价值取向遵循制度变迁原理,均衡状态仅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商事制度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商法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的本位与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二者犹如原因与结果之关系,商法的本位即“营利”决定了高效、安全、公平为商法的选择,而“利已不损人”则对商法的精神追求。我国的决定了高效成为众多价值取向之首选,本文是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对商法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作了一番剖析,为我国商法应确立何种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商法存在的客观基础是商事社会生活,商法的直接基础就是商事的活动特性。因此商法的基本原则是商法规则和商法价值的中间环节,将商法的价值转化为连接规则的桥梁,因此商法价值会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商法基本原则的判断和认识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效益至上是商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整体利益至上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商法基本价值取向形成的经济原因是商品经济,其形成的社会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形成的经济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的法哲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商法与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协调,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宏英  张军立 《华章》2007,(11):84-85
随着实践的发展,商法的整体性日益凸现,那么,整个商法领域的价值目标就必须发挥其应有的统帅原则,概念,规则的作用.笔者以为,商法的价值目标应定位于效率与安全,二者的关系应突出效率,兼顾安全.  相似文献   

8.
商法和民法同属私法,共同遵守着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原则,具有诚实信用、秩序、公平、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目标,但商法与民法之间的差异除了商主体与一般民事主体,商事行为与一般民事行为,以及商事关系与民事关系之间的区别之外,在各自的首要价值理念上呈现出不同,民法的首要价值理念是公平,而商法的首要价值理念是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商法教学的完善与创新要分为三个方面:在商法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完善与创新商事实践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判例教学法等;商法法律规范内涵了一定的价值判断,正义的法律依赖于有正义感的职业者去实施,因此要创建商法法律职业道德教学;商法教学不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情感。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商法的基本特征是科学确定商法基本原则的前提。基于效率与安全的价值理念,商法中融入了越来越多具有公法性质的规范,法定强制性已经成为商法的内在特征。探究商法中法定强制性存在的理论依据,分析其在商法基本原则中的具体体现,认真对待商法的这种特征,有助于商法基本原则的科学化和理性化。商法在构筑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时,必须体现出其所蕴含的不同于民法的法定强制性。  相似文献   

11.
贾献防 《华章》2007,25(12):111-111
商法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商法的独立性,针对该问题本文从商法对象与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民商分立固然可以使商法得以凸显,民商合一也并不能使商事法律制度泯灭,只是民商分立能从形式上较强地反映商法的部门化而已.  相似文献   

12.
传统商法仅仅是历史上欧洲这一特定地区在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经济权力(利)分散于国王、封建领主、教会几大势力,封建割据长期存在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独特产物,其封闭性和特殊性在纳入国家法的体系后逐渐丧失;但是学者的视野又没能拓展到民法、商法之外,这是后来民商合一与分立之争长期难成定论的历史根源与主要原因.经济法现象和思潮出现后,这一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传统商法中民法不能容纳的部分正是经济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商法从实质上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了由"民间法"向"国家法"的完全融合.在当代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商法"这一概念仅具形式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法与商法是调节市场关系的两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者紧密联系的同时也相互区别。在区分民法与商法时,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其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另一重要因素便是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民法与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不同,前者主要采取公平优先原则立法,后者主要采取效益优先原则立法。正确对待民法与商法价值取向异同,对我国法律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法(Commercial Law)在国外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它是世界各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社会制度、经济结构、法制背景、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对商法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国家,人们对商法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商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是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当前我国已经迈入WTO的门槛,大力发展经济已成众望所归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法体系,充分保证国际、国内商事交易的公平、安全、迅捷已成当务之急。从商法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并结合我国的商法实践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我国的商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商法在中国大陆的勃兴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由于与民法和经济法学科的交叉使得商法的独立性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这又进一步影响到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商法教学的开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当下各法学院系采用的商法教材无论是总论还是分论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较为权威的商法课程体系并未建立.商法应以社会现实为依托,与之相应的商法教学应在现代商法精神的引颁下,兼采两大法系之长,形成逻辑完整和谐的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保障,商法的出现不但可以保护商事主体的利益,而且能够全面规范商品经济的秩序,进而大力推进社会的繁荣和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都离不开商法的建立,然而如何确立商法的立法体例却成为我国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选择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学者们各执一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加之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笔者更倾向于选择以德、法、日为立法典范的民商法分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法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商法教学的特点,提出应该注重商法基础理论的教学,将"商法总论"作为一门法学专业必修课独立开设,对商法总论中商法基础理论的内容进行创新,并增加对中外商法进行系统介绍的内容,尤其应该对我国港澳台商事法进行必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商品经济关系,使商品经济关系规范化、法律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作为商品经济法律表现的民法、商法、经济法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民法与商法、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出发,探讨民法与商法之间、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异同之处,旨在为规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提供不同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商法一度遭受冷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商法的地位和作用正日趋显现。时至今日,我国加入WTO在即,商法的国际统一化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复兴我国商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我国法学界,“民商合一”的论调久已有之,似乎已早成定说,这一理论误区极大地阻碍了商法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徐学鹿教授所《商法总论》一书,堪称商法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对传统的商法理论误区给予了深刻的剖析。它雄辩地论证了商法演进的四个阶段,以及商法的概念、地位和独特内涵;鲜明地指出,在我国商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商法是民法的特点别法的传统观点应予放弃,应选择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第三条道路”。这一切,无不对如何构筑我国经济领域的法的新框架与我国商法的复兴,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商业合乎道德性的论争贯穿了整个商业发展的历史,商法的发展史即是一部商业道德的完善史,没有道德支持的商法是虚无的,而不由法律体现的商业道德则赢弱无力。中国商业发展曾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商法与商业道德的背离,商业道德的缺失比商法的缺失更加损害商业的发展,商法的实质精神追求是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