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中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勇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66-370
从论证大学学科组织的生命特征出发,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大学学科组织,提出大学学科组织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学科组织的成长划分为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4个阶段,指出学科组织应当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知识转移已经成为转型组织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些组织的知识投入并未实现预期的价值创造.文章将组织视为开放、以知识为基础的解释系统,开发了关于转型组织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通过强调组织的知识本质并剖析知识要求、吸收能力和知识投入,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营销与学科知识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华 《大众科技》2007,(8):153-154
通过对信息营销的含义以及信息营销的特性分析.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营销中的知识服务组织机制与服务内涵,提出以"学科知识服务"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将实体部门与虚拟组织相结合的团队式柔性组织模式;并明确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学科导航服务、定题知识服务、知识挖掘服务.  相似文献   

4.
潘黎  刘元芳 《科学学研究》2009,27(3):340-344
 从知识与学科的关系切入,在分别阐述了理论形态学科、实体形态学科、知识集合、知识组织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中的理论形态学科和知识集合、实体形态学科和知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高校的学科布局和知识布局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从而为基于知识布局的高校分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论跨学科创新团队的异质性知识耦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学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活动的角度看,其本质在于异质性知识的耦合,即不同学科科技知识、理论方法、组织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耦合;从团队的层面看,跨学科创新团队就是由若干异质Agent构成的"多Agent系统",并对应一个较大的知识空间.跨学科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包括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组织知识在内的异质性知识相互耦合,推动整个知识空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知识组织体系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组织体系标准是针对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应用以及互操作等,为了使其达到最佳秩序,所制订的标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知识组织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知识组织体系的相关实践.知识组织体系标准也因此面临着许多挑战.对国内外知识组织体系标准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通过深入分析新信息环境下知识组织体系标准的重大变化,归纳总结了未来知识组织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学科的规模内涵不断扩大,不同院校同一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各院校学科发展模式有许多差异,研究方向差别非常之大.这就需要相同或不同区域间学校中的学科之间加强合作,成立学科共同体,并对其进行知识管理,共同促进学科发展,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许多传统学科所借鉴利用.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复杂性理论给知识管理所带来的新发展后,对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的结合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文章认为,任何一个学习型组织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自适应系统,而组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中知识的生命循环过程.并对三者结合的产物--开放式企业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组织体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从学科信息门户知识组织体系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了学科信息门户中的学科分类聚类体系和关系列表体系,并应用实例对比分析了门户应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情况,最后提出了集成各种组织体系的方法组织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图书馆学科馆员面临的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利用,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述新兴交叉学科及其科技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认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平台,平台建设也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工作体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仅依托院系的单一组织形式面对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逐渐暴露出观念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自主权不充分、资源投入不持久、科研人员意愿不强、合作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科技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从模式、理念、机制、人员4个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优化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发展路径,包括原有学院转型等4种模式、发展规划和生态目标制定、建立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机制等5种工作机制以及联合聘任专家等4种人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ing agencies have increasingly supported large-scale, centralized, block grant-based research projects that often span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institutions. This trend has developed at such a rate that research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new collaborative models has largely not kept pace. We use two case studies of large-scal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o develop 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at illumin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 the epistemic norms of the disciplines represented in the collaboration, (b)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se collaborations, and (c) the inter-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success.The results of our case study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large-scale, multi-discipline, inter-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s ne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either (1) the epistemic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s involved in the collaboration or (2)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collaboration. We argue that the domain (i.e. epistemic or organizational) that provides the highest level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is the one that organizes the “rules” of the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基于跨组织知识转化SECI拓展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获得相关指标对跨组织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性程度,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促进"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跨组织知识转化,以及提高知识增值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研究表明:(1)在跨组织知识转化各过程中,外部知识内部化对知识增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内部知识外部化过程,外部环境相对最小;(2)组织结构和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开放性和知识传递能力、组织网络嵌入性为各跨组织知识转化过程中影响知识增值的关键因素;(3)跨组织知识转化中的知识增值主要受到组织自身属性及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小钢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38-1248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跨产业升级现象正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构建了跨产业升级、战略转型与组织响应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剖析跨产业战略转型过程与机制以及组织结构的策略性响应行为。以深圳达实智能作为案例,揭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互动过程及其对企业竞争力与升级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达实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动态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跨产业、跨区域转型战略带来的管理决策的复杂性。行业与区域交叉的条块式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对客户(市场)的响应速度与运营效率,为提升价值链地位和推动营收快速增长奠定了组织基础。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新兴经济体本土企业提高组织响应能力成功实现跨产业战略转型的一个系统框架。新兴经济体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技术融合导致企业战略呈渐进式转型特征,组织架构响应则呈动态调整形式。“渐进式战略转型与动态组织架构响应”模式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跨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对于理解新兴经济体跨产业升级现象、打开“战略转型与组织响应黑箱”大有裨益。本文进一步丰富了跨产业升级和Chandler“结构追随战略”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5.
张众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3):202-206
为回答企业组织在转型期"怎么变,变成什么"的问题,以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提出嵌入式组织资源模型来描述组织的嵌入式运作,并探讨组织变革的产权本质,并进一步构建组织变革动力模型,探讨组织在嵌入影响下的变革动力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以集群供应链演化为基础的组织适应力转变,是集群供应链企业组织设计的核心问题.首先分析了集群供应链演化过程中组织适应力变化的原理,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二面性组织结构.该组织结构模式可以为企业在集群供应链环境下持续成长提供组织基础.另外,还从组织惰性、组织自身能力以及组织结构转变时机的不确定性等方面,探讨了企业组织结构转变的失败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永伟  韩亚峰 《科研管理》2019,40(10):268-277
本文主要探讨环境不确定情境下组织惯例更新的前因与后果。基于对上海、新疆、河南232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EO变革型领导行为能够显著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的进程;组织惯例更新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起着中介效应;环境不确定性在CEO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起着调节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在厘清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因素及效能,丰富组织惯例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组织创新的源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钢 《科研管理》2001,22(2):74-82
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一个制度创新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创新过程,以往的研究较为关注于制度创新,而相对忽视组织创新,本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经济过渡时期企业组织创新的源与模式进行研究,建立起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组织创新模式选择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对以“企业再造”为代表的战略导向型组织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加速转型升级是中国企业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行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转型升级速度呢?本文以外部知识搜索为中介变量、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影响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理论模型,以232份企业问卷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忘记对企业转型升级速度具有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搜索在组织忘记与企业转型升级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正向调节了市场知识搜索对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积极影响,而对组织忘记与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关系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并拓展了组织学习视角下的知识搜索分析框架,并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忘记和知识搜索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has increasingly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successfully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one that involves building a digitally enabled ecosystem. However, despite fruitful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t is still not clearly understood how one might successfully achieve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Thus, our study aims to disambiguate this black box by examining the case study of Red Collar Group (RCG), a market leader in making custom made suits. The findings of this case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t role played by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It highlights that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s evident in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digital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