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洁 《大观周刊》2013,(11):19-19
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自古至今.它始终沿着一条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道路发展着。继承是中国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中国画的源流百代延续的基础:而创新则是中国画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它使这一存在更加蓬勃.更加辉煌.同时也更具有生命力.它将这一源流汇成了波涛滚滚的江河。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典型的代表性,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传承方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各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在教学方面做着种种探索。了解中国画的文化根源、掌握中国画的基础语言形式是中国画教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典型的代表性,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传承方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各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在教学方面做着种种探索。了解中国画的文化根源、掌握中国画的基础语言形式是中国画教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盛健奇  林海龙 《大观周刊》2012,(16):164-165
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由于传统中国画具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绘画程式已根深蒂固,在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中,笔墨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显现出它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华 《新闻爱好者》2011,(3):152-153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中国画家在对生活的体验中,长期积累和提炼出来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中国画的发展潜在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刘根才 《新闻世界》2011,(9):230-231
中国绘画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丰富和完善,在观点理念、内容形式、风格技法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确定的中国画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雪歌 《大观周刊》2011,(37):113-113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视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代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又千变万化,而如何用笔则是对中国绘画的本质性研究。 自谢赫将“六法”提出之后,“骨法用笔”就被真正的提升到了理论的位置,而这之后的绘画作品也都秉承“骨法用笔”的基本概念来进行艺术创作。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也有多位画家、理论家在谢赫“骨法用笔”的基础上,对其改良和发展,使“骨法用笔”的意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继续引领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与其它国家的绘画艺术相比,在内容与、色彩及意境上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因为中国画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中国画的具体影响,从一定角度阐述了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岭南画派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东画坛,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关于新旧艺术的论争,引发了关于传统中国画现代变革的思考和对西方绘画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也丰富和活跃了广东乃至全国的艺术论坛,影响深远。20世纪初广东画坛包括岭南画派在内的各种画学主张、艺术追求及艺术风格的生发与形成,都与民族危难、社会变迁、西风东渐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中西之争、古今之争密切相关,由此发生的中国画的现代变革是广东画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选择。考察岭南画派绘画思想的生成要素和表征特点,将其重置于二十世纪初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对于探索中国画如何开始现代变革的历史建构,以及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现代变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岭南画派的诞生、发展过程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画现代变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刘芳寅 《大观周刊》2012,(30):43-43
色彩是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中国画用色和文化背景、哲学观念、民族地域、物质材料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画用色的主观性不仅仅体现在设色上,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用色的意趣,达到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陈云 《东南传播》2012,(10):131-132
画道,即绘画的精神与思想。山水画是中国人的精神慰藉,更为精神解放的载体。不要一任追求物质享受,不要让繁华遮掩了人的心眼,要纯笃虚静才可见真悟,正是老子追寻的"致虚极,守静笃"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哲学。中国山水画是山水画家思想和精神的缩影;是人品人格的体现;是主观意识的发挥。中国画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绘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道无为"、"物我两忘"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中国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2.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一种绘画方法,也是一种绘画形态,表现出一种绘画意境。它不仅标示着一种艺术特征和风格,更蕴蓄着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中国画以空白作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象征性符号,表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艺术理解的独特思维方式,对绘画意境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明对我国少儿图书插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兴盛与发扬更为少儿图书的发展提供了割舍不断的民族资源。少儿图书插画中引入中国画元素不仅具有发扬民族文化的功效,而且为中国少儿图书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赵祖凤 《大观周刊》2011,(45):138-138
明末清初,随着东学西渐,西方水彩画传入我国并得到发展。它与中国画虽然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用水、用笔等表现技法方面却有着很多相融之处。中国画与水彩画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殷培芳  贾润 《今传媒》2016,(7):156-157
线,作为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描摹物象,塑造形体上,而且还能够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和独特艺术魅力.中国画的线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从描摹物象走向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就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线”来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旺于2007年出版了第一部个人绘画作品集,其数码绘画作品混杂了源于久远时代和异域空间的感觉,令源自中国神话传说的玄幻形象次第涌现,将观者引入了一个此前未被发现的符号世界。这种"数字中国画"令观者开始思考如下的问题:此类以电脑设备为主要创制工具又体现了强烈的传统中国画气质,  相似文献   

17.
生活品质     
展览徐悲鸿艺术展他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之一,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徐悲鸿创作坚持现实主义,对中西方绘画传统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于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人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从先秦开始,中国画的人物画由无意识的萌芽图案状态发展到日臻成熟的完美绘画艺术,至隋唐五代山水、花鸟画也由以往作为背景的配角地位展示到前台从而各自独立成科,与人物画一起共同酿造着传统绘画的醇厚文化,绘画艺术本身承载包容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观念及地域差异诸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写实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是诸多艺术家共同的追求。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画家,作为金陵三杰的重要一员,是写实风格中国画的领军人物。徐悲鸿一生都在践行写实主义的绘画思想,他的这一绘画思想在20世纪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