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基于一级学科架构与区域差异等视角,应该完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标准和课程内容标准,整合高校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理顺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等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课程设置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文章对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培养政策文件中课程设置要求及培养单位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培养单位专业基础课程涵盖图书情报领域核心知识、能力培养课程培养专业基本能力、探索发展课程特点显著,但存在核心课程急需全面覆盖、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足、探索发展课程过于分散、课程名称有待规范统一、课程信息难以公开获取等问题。因此提出全面覆盖核心课程设置、加强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合作探索未来发展课程、规范统一课程名称、公开获取课程信息等对策,以促进MLIS课程建设,提升MLIS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熊娇 《大观周刊》2012,(12):254-255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4.
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亚莉 《图书馆论坛》2006,26(3):223-225
在分析国内高校信息素养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对信息素养课程的类型进行了规划,主要包括:独立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5.
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3):107-111
介绍当前知识管理课程的开设现状,论述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知识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围绕知识管理课程在整个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对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安排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强化实验教学应狠抓专业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案例建设,注重案例教学以及构建知识管理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选取开设图书情报学相关学位的16所美国iSchool联盟院校,以与图书情报学相关的学位课程为对象,在划分课程类别的基础上,采用网站浏览与内容分析的方法,围绕课程设置体系结构、课程层次、课程培养的核心能力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调查,总结出美国iSchools课程设置的特点:课程数量大且选修课数量多;课程覆盖范围广且课程体系完备;课程设置侧重点呈一定规律性但各校间略有不同;普遍重视信息组织、检索与服务类核心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以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的面向教学的学科服务.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主要依托Blackboard课程管理系统,通过学科馆员开展以课程资源服务、课程建设服务、课程教改服务和MOOC课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服务实践,并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现存问题,改进工作策略,深化课程服务工作,树立学科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14年的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信息与图书馆学学院的图书情报学基础课程数据和战略规划,从课程战略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变化、课程频次、培养机制分析5个角度对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出该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连贯性、关注iSchool 研究动态、形式创新和学科差异化等特点,并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建设要制定战略规划,注重各学期课程的关联,丰富课程形式,课程体系中引入图书馆,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比例。  相似文献   

9.
蔡九清 《大观周刊》2012,(6):167-167
摘要:地方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研究家乡的情感为宗旨,其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这一要求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对于地方课程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基于调查问卷与培养方案等两个视角,可以发现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跨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实践类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苏晟洁 《大观周刊》2012,(31):235-235
新的课程标准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和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是语文课程在新世纪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次革命性发展.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我国文献分类、编目与主题法等知识组织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开设课程的学校院系、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3.
朱清菊 《大观周刊》2012,(8):291-291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基本模式与建设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档案馆职能,提升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梳理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明确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双向意义,总结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归纳资源供给型、服务嵌入型、场域支持型三种基本模式,针对现有建设存在的认知壁垒、渠道不畅、针对性弱等问题,提出通过档案宣传、资源建设、合作渠道、流程规范、场馆建设等策略,推动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5.
曾继勇 《大观周刊》2012,(50):186-186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课程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弥补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课后评价三方面提出操作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不仅针对教学提出建议,而且就课程建设前期的教学软件采购、师资准备、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课程是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博物馆课程研究集中于课程特点及实施意义、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开发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国外博物馆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馆校合作开发等领域。国内外关于博物馆课程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内容、方法和结论上具有共性特质,但是在研究阶段、主题聚焦程度、分析范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主旨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研究内容更加注重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建议未来博物馆课程研究要细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深度,依据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开展本土化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厘清了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参与课程的学生开展评估,采集学生对课程、双师授课模式、馆校合作课程类型和主题的喜好以及参与感受等信息,进而验证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可行性和未来开发方向,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加强馆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课程信息化传播三个馆校合作双师课程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香 《图书馆杂志》2021,(1):74-81,92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面向全民的信息素养慕课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并从课程建设规模与分布、团队建设、教学设计和内容建设等方面分析课程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已有的信息素养慕课的目标群体定位影响课程的内容建设、课程开设的主体和团队的合作方式单一、课程内容以技能教育为核心、信息检索内容体系倾向于采用混合模式,且存在通识性不足、合作范围小、内容设置比例失调、部分课程内容滞后、缺乏权威课程评价体系等问题。因此,建议后续课程建设可考虑明确定位目标群体、加强多主体合作、调整课程内容比例、动态建设课程和构建权威的课程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广告美术基础》是广告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群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从广告学专业特色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内容设置注重课程群内的衔接性、教学方法多样化、考核方式成果化等课程建设手段,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提高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文献检索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不足,提出以卓越计划实施为平台,对文献检索课程从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教学安排与教学团队构建方面进行改革,特别将计算思维理念引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企业学习环节与文献检索课程相贯穿以实际课题驱动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表明此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