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娜 《新闻世界》2010,(10):40-41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国内都市报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2009年初,《楚天都市报》开设"楚天时评"专版,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的时评特性,主要有表现问题的时新性、反映问题的针对性、评论思维的批判性、观点表达的贴近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时评的评论精神体现在张扬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构建言论广场、宣泄不良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时评,是当前纸媒的热点之一,是引导读者深读新闻的需要,是新闻深度化的体现,是报纸思想品位的象征。许多报纸纷纷开辟时评版面,一时间遍地开花,大有“不上时评没品位”之势。但是,由于盲目跟风,许多报纸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造成目前新闻时评版面本身出现了严重同质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童教智 《新闻世界》2009,(10):124-125
近几年时评得到了快速发展,既是新闻竞争的结果,也是新闻事业整体发展的体现。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时评速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时评创作者和时评编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正一、出手于"快",在争取抢先发声中体现时效性。时评要求时效性。同时,随着当下新兴媒体在舆论场上的日趋活跃,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面临着新兴媒体真正的即时而评的挑战,这就进一步要求党报要树立慢不得的紧迫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撰写和编发新闻时评。不仅如此,读者的关切和期待更是容不得党报在撰写和编发新闻时评时有稍许怠慢。如果党报在一些重大新闻事实面前迟迟不语,那失去的不仅仅是读者,更严重的会是失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快",是时评的基本品质,是对时评撰写和编发的基本要求,更是媒体抢占  相似文献   

5.
时评的生命是思想、观点和态度。这种思想、观点和态度,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判断。这是因为,时评既要有明确的判断和独到的见解,又要引导和启迪读者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这样,时评才能具有说服力,产生影响力。因此,时评更应该讲导向。时评,顾名思义就是“因时而评”、“合时而著”,它是以议论时事为主的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伴侣”的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快速的评头论足,它是对新闻事实作出清晰的理性判断,从而影响和引导受众,使人对社会现象作出是与非的理性分析和正确评价,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6.
现在,报纸上的新闻时评很多,很多报纸开辟了专栏或专门版面来刊发时评,写作时评的人也不少。新闻时评,最重要的是稿件的观点,稿件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时评的观点来服务的,读者喜欢看时评,主要的也是为了看稿件所体现出来的观点,观点是时评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稿件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站在这个新起点,对新时评发展历程作一个回顾和梳理,很重要,也很必要。 作为传媒的旗帜和灵魂,时评是时代的思想原声,是思想交锋光芒的体现。自1904年中国近代时评诞生以来,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8.
黄欢 《新闻爱好者》2011,(17):26-27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时评在近几年逐渐走向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时评作者。本文通过对新闻评论家盛大林作品的全面分析,从知识积累、评论家的见识以及当今评论的新形式出发,探讨其时评观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10.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11.
打靶要有清晰的靶子,写时评针对的事实要准确。但是,时下,事实不准,无的放矢,已经成为某些时评的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2.
时评写作“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写作“五要”范军时评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今日谈”、光明日报“大家谈”、解放日报“新世说”、新民晚报“今日论语”都是时评栏目。这是一种广大作者和读者均可参与写作的一种大众文体。如何写好时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五要”。一要见微知著。这种言...  相似文献   

13.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14.
范敬英 《新闻窗》2007,(6):88-90
民众分享话语权首当其冲体现在时评中。自1998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之后,媒体上的时评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蔚为壮观。网络媒体诞生后,时评更以其反应快、时效强、互动性强而备受民众亲睐。其中,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强国论坛”,红网的“红辣椒”等都以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新华时评》创办5年来,在通讯社新闻言论专栏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新闻性、时效性、思想性、针对性四个方面,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紧扣事件做文章——《新华时评》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新华时评》稿的第一要素,也是《新华时评》专栏选稿的第一原则。《新华时评》的稿件要求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这里的“事”就是要求《新华时评》要紧扣新闻事件。缘事而发,就是要求新闻评论要以新闻事实为由头,有感而发;寓理于事,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保…  相似文献   

16.
王兰 《新闻记者》2007,(3):44-45
时评要有新闻性强的由头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对新闻的进一步拓展,所评论的新闻本身是否可读及可拓展,对时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评由头的新闻性强,受众的关注度高,评论的读者相对来说也会较多。而且比较而言,在评论之中,时评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一些,这也是时评从其它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文章指出,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文章指出,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  相似文献   

18.
唐野苍 《视听界》2009,(3):100-100
反映舆情,体现民意,是媒体做好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体现。媒体反映舆情一般通过新闻选择、事实报道以及事实评论的方式。评论,尤其是时评,因其具有观点的开放性,广泛的群众性,能够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言论空间,构筑公共意见广场,反映舆情成为其重要功能。但目前,媒体时评反映舆情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胡冬芳 《新闻世界》2014,(3):116-117
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不但要看,还要评,媒体对新闻时评也愈来愈重视,不仅都市类报纸开办时评版,一些党报也开办了时评版面. 2003年4月,大众日报开办了时评版面“观点版”.创版8年来,经历三任编辑辛勤培育,屡屡斩获重大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